陳秀鴻 粘崢薇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優質護理干預體會
陳秀鴻 粘崢薇
目的 分析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應用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68例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在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給予優質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次數少于對照組,平均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輔以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提高其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促進患者康復。
負壓封閉引流;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優質護理;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與工作節奏的加快,意外事件的發生率也相對增加。尤其是在交通量較大的背景下,在臨床上因交通意外導致的骨折患者數量也相對增多。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已經成為臨床常見的一種骨損傷,且發生率呈上升趨勢[1]。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是全身性骨折中最為常見的,10歲以下的兒童發生率較高。其多是在患者受到高能量的外力影響下,腓骨、脛骨所產生的骨損傷。脛骨是連接股骨下方的支撐人體總量的主要骨骼,而腓骨則是連接小骨肌肉的骨骼。在臨床研究中發現,脛骨中下1/3處發生骨折的可能性較高,而脛骨骨折的發生很容易導致其對應的動脈被壓迫,造成小腿下段嚴重缺血壞疽[2]。因此,對于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必須要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治療,降低其損害。臨床常以負壓封閉引流來對其進行治療,為了保證其治療效果,我院對其應用優質護理干預。筆者結合對應的病例資料,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所有患者均給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12~83歲,平均年齡(52.19±6.28)歲;觀察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13~85歲,平均年齡(52.17±6.14)歲。其中,高空墜落28例,交通事故31例,摔傷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均行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對患者的壞死組織進行清除,并且選擇較好的固定方案加以固定。通常會選用鋼板螺釘。在固定后,根據患者骨骼狀況,對其組織進行必要的修整,根據其創面特點對醫用泡沫進行修整,保證其能夠與創面接觸。然后在創面2~3 cm處添加引流管,臨床多以側孔硬質硅膠引流管為主。最后需要給予患者對應的敷料、薄膜等進行覆蓋,以確定其封閉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其主要包括患者術后的抗感染藥物給予、營養支持、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內容,且需要對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加以觀測;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其主要護理內容為:
1.2.1 心理護理 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發生相對突然,其會使得患者在一定時間內缺少行動力,飲食起居需要依靠他人照顧。在這種狀況下,患者的身心都會受到巨大的創傷,容易有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產生。尤其是骨折治療的恢復期較長,在恢復的過程中,患者對于疼痛的敏感度相對較強,這也會使得患者相對暴躁,懷疑治療效果等。因此,在護理中,必須要針對患者心理加以了解,并且及時與之溝通治療方案與護理措施,就治療效果對其進行確認,從而建立其信心,使之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開展。
1.2.2 負壓引流護理 在負壓引流時,必須要保證其引流管的放置與固定,同時,對于其引流管要加以關注,避免其因為折疊、扭曲而導致的積液現象;同時,還要對引流液加以觀察,就其性狀、顏色等進行辨別,確定其恢復狀況。如果存在敷料區積液聚集、阻塞,需要及時利用生理鹽水加以清理。在引流中,還需要對其封閉性加以確認,以保證引流的有效性。如果存在漏氣,則需要進行二次引流。
1.2.3 基礎護理 (1)定時更換體位。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后,患者的自我行動能力喪失,在體位的更換上,必須要護理人員進行輔助,以避免其體位更換的不合理或者動作幅度過大,影響恢復;(2)清潔護理。幫助患者進行清潔,避免其長時間臥床,衛生過差導致的褥瘡等并發癥,同時,還需要對其創面進行清潔與消毒,以降低其被感染的可能性;(3)創面觀察。對患者術后的創面進行觀察,避免其有滲血、膿化等現象,且對其是否存在張力性水泡加以觀察。
1.2.4 疼痛護理 由于創傷性骨折創面較大,發生較為突然,所以疼痛較為劇烈,而大部分患者多會因為患處有劇烈疼痛而產生強烈的不適感。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判斷,必要時采用一定鎮痛藥降低其疼痛感,使得患者情緒得到穩定,避免疼痛引起的應激反應影響其恢復。
觀察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次數、平均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率。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患者在發現感染后,均給予對應的處理措施,恢復效果良好。
骨折對于患者的行動力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青壯年,其正值上班時間,一旦發生骨折也就意味著其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無法繼續工作,將會對其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3]。這就使得患者在骨折后的心理與生理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4]。負壓封閉引流作為當前常用的一種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治療方案,保證被引流區域的“零積聚”,從而降低創面被二次感染的可能,使得其腔隙縮小,進而促進患者骨折處的愈合。根據臨床調查,在負壓引流下,患者白細胞吞噬能力明顯增強,其創面細菌產生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創口愈合相對加快[5]。另外,還能對創口附近皮膚的pH值加以調節,進而使得其修復能力增強。當然,在負壓引流治療前,必須要針對患者的創面進行處理,從而保證其清潔性。而且,在當前臨床負壓引流操作上,還存在一定的缺失[6-7]。例如,術前創面清潔不到位、引流管放置不當等,這些都會使得其效果欠缺,嚴重時還會導致并發癥產生。臨床的常規護理方案,針對負壓封閉引流治療中存在的某些問題不會加以關注,使得其干預效果相對較差[8]。
我院在選取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時,運用優質護理。該種護理方案以患者為中心,在整個護理中相對注重患者的感受,就患者的一些不適感及時加以處理,使得患者感受到充分的關懷與尊重,尤其是針對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的并發癥采取預防性措施[9]。例如,患者在骨折恢復期需要較長的時間,很容易因為臥床過久產生褥瘡,而優質護理中提出的定時體位調整與清潔,能夠有效地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而在本次研究中,也充分證明了優質護理相對于常規護理更加適用于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
綜上所述,在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時,輔以優質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減少手術次數,促進患者骨骼的愈合。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平均手術次數與平均愈合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平均手術次數與平均愈合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 平均手術次數(次) 平均愈合時間(月)觀察組 34 1.42±0.25 6.28±0.63對照組 34 2.56±0.97 8.34±1.87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1] 胡愛琴.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護理體會[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2):119-120.
[2] 米亞玲.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護理探討[J]. 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6):77-78.
[3] 許珂. 淺析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經負壓封閉引流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的護理體會[J].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6,33(4):412-413.
[4] 夏麗.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護理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8):208-209.
[5] 鐘德霞,席曉穎,曾偉清. 系統化整體護理干預在開放性骨折感染防治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5):79-82.
[6] 牛玉賢.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藥導報,2010,7(35):78.
[7] 杜獻麗. 綜合護理在脛腓骨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4):204-205.
[8] 姜明菊.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加外支架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圍術期的護理干預 [J]. 重慶醫學,2013,42(34):4227-4229.
[9] 趙正據,肖強,成家棟,等. 脛腓骨骨折患者負壓引流預防感染與臨床效果觀察[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9):2260-2261,2264.
Experien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Open 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 Treated by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CHEN Xiuhong NIAN Zhengwei Orthopedics Department, Qua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open tibiofibular fractures with high quality nursing.Methods68 patients with open tibial and fibular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open tibial and fibular fractures upplemented by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significant 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it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us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open tibial and fibular fractures; quality care; effect
R473
A
1674-9316(2017)21-0149-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1.077
泉州市中醫院骨科,福建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