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地市級媒體人閱讀狀況調查與分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秦明瑛
(中國地市報人雜志社,湖北 宜昌 443000)
書卷作伴,讓心靈在知識中放飛
——全國地市級媒體人閱讀狀況調查與分析
□秦明瑛
(中國地市報人雜志社,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央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地市級媒體是引導全民閱讀的重要力量,作為直接承擔輿論引導職責的媒體從業者,他們的閱讀狀況怎樣?表現出怎樣的閱讀特點?通過對22個省市自治區47家地市級媒體62名從業者閱讀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全國地市級媒體人的年閱讀數量8本以上的為31%,平均每天閱讀時長達到半小時以上的為39%,閱讀方式上數字化的接觸率較高特別是手機閱讀達84%,閱讀內容上與工作相關的閱讀占68%,兩年內沒有購紙質書行為的占21%。從調查結果看,全國地市級媒體人閱讀反映出閱讀量偏少、閱讀時間偏短、閱讀面偏窄等不足。最后提出以下觀點:閱讀不會老去,不閱讀我們就真的老了;深閱讀淺閱讀都是閱讀,讀書讀屏都行;功利性閱讀非功利性閱讀,互不排斥;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就是好方法。
地市媒體人 閱讀狀況 調查分析
我國在2017年初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人均閱讀7.86本書籍。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于以寫作為職業、以輿論引導為職責的媒體人,閱讀更顯得重要。地市級媒體人的閱讀狀況怎樣?近期本刊隨機對22個省市自治區47家地市級的62名從業者的閱讀狀況作了調查,以期對地市級媒體人的閱讀現狀、閱讀偏好、閱讀特點等進行分析,并探討改進閱讀狀況,促進媒體人的職業發展、品德修為,為媒體增強競爭發展的人才優勢。
媒體要提升傳播力、影響力、競爭力,人是關鍵因素,而人的素質、能力的提高除了實踐鍛煉外,很大程度依賴于學習和閱讀。讀書的作用不言而喻,讀書的目的因職業不同而各有不同,對于以寫作為工作方式的媒體人就更顯閱讀的重要,通過閱讀可以在寫作時借詞、借句、借典、借氣、借方法。如今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媒體人需要不斷學習和讀書才能走出本領恐慌。多讀書,既能避免知識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也能培養和提升媒體人的人文精神、理論涵養和思想境界。
互聯網時代,如何看待閱讀的價值?數字化的今天,我們又該如何讀書?為此,本刊通過有關項目的調查,對媒體人的閱讀狀況、閱讀偏好、閱讀數量等行為進行統計后觀察分析。調查手段采用QQ為工具,采用的是調查問卷的方式,問卷內容的設計基礎部分參考了中國出版研究院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內容,同時根據媒體人特別是地市級新聞從業者實際,自行設計了一些項目。2017年6月初發出70份,截至6月底回收62份,全部為有效卷。研究方法采用統計學原理與回顧性研究相結合的辦法。

◆表1 樣本群特征表
年閱讀數量:年閱讀數量8本以上的達到31%,8本以下37%,很長時間沒有完整讀一本書、不好計算、很少讀書的合計占32%。
閱讀時間:66%的在休息時間讀書,31%的人主要在旅行途中和上班時間閱讀,45%的人閱讀沒有明顯的時間選擇,有空閑就讀。
平均每天閱讀時長:39%的人達到半小時以上。

◆表2 閱讀狀況統計表
閱讀方式: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較高,手機閱讀達84%,網絡在線閱讀達55%,電子閱讀器閱讀和Pad閱讀分別為13%和8%。報紙、期刊、圖書等傳統閱讀方式接觸率分別為71%、63%和53%。
閱讀內容:與工作相關的閱讀率最高,占68%;文學經典類、政治經濟類次之,各占65%和60%,人物傳記類、歷史軍事類再次之,各占45%和42%,健康養生類、生活百科類、法制類、都市言情類各占35%、34%、13%、6%,無法歸類的(自己感興趣的、什么都讀)的共占37%。
對閱讀活動的喜好:44%的表示希望有、會參加;希望有但自己不一定參加的占24%;認為閱讀是個體行為不一定搞活動的占32%。

◆表3 閱讀偏好統計表
最近一次購紙質書時間:今年有購書行為的占71%,1-2年內有購書行為的占8%,兩年內沒有購紙質書行為的占21%。

◆表4 購紙質書情況表
從樣本群特征表(表1)顯示可見,本調查涉及人群的年齡段92%在50歲及以下,工作類型上68%從事新聞采編、新媒體等一線工作,角色分工上80%為編輯記者或中層干部(地市級媒體中層干部也是一線采編人員)。所以本調查所涉及的人群是有代表性的,得出的結論能較客觀地反映地市級媒體人的閱讀狀況。從調查結果看,全國地市級媒體人閱讀反映出閱讀量偏少、閱讀時間偏短、閱讀面偏窄等不足。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知識折舊率的觀點認為,一個人一年不學習,全部知識折舊達到80%。當今平面媒體正處于轉型陣痛時期,媒體從業者壓力大、任務重、前景不明,感覺到周遭和自身都特別浮躁,應付眼前的“茍且”尚不易,很難沉下來去讀一本書,這是媒體人的切身感受。事實也如此,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地市級媒體人年閱讀數量8本以上的僅占31%,只有39%的人達到日均半小時以上閱讀時間,那么也就是說只有31%的人達到或超過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國民人均7.86本圖書的閱讀量,只有39%的人達到或超過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20.20分鐘的讀書時間。還有5%的媒體人承認自己很少讀書,11%的人是有時幾天讀完1本而有時1個月或幾個月不讀書。
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新聞事業賦予新聞人傳播責任、政治責任、文化責任等三大責任,而文化責任的核心是傳播和積累先進文化。傳媒人的文化責任又要通過一定的內容去表現,其中之一就是傳播正確的、最新的知識,包括文字知識、百科知識和最新知識。能進入新聞行業的人多半以大學本科、碩士甚至博士為門檻,都是具備一定文字知識的人,但百科知識和最新知識卻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和不斷更新的過程。襄陽日報傳媒集團蕭雨林的體會很有代表性,他由2005年進入《襄陽日報》做民生記者,到2007年即被評為“襄陽市首屆十佳新聞工作者”,并被推薦為襄陽市政協委員,還獲得其他多項榮譽;由主導《襄陽日報》在湖北省市州報首創時評版,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時評寫手”、傳媒集團出版社掌門人。他的體會是,唯有閱讀才能寫出“三有”作品,唯有閱讀才能增強職業“后勁”,唯有閱讀才能讓媒體人備受尊重。目標要靠能力駕馭,夢想要靠才華支撐,可見,不斷學習、大量閱讀,是媒體人提升能力和增長才干的基礎工程。
前段時間,因為閱讀方式的爭論很激烈,或認為讀屏是淺閱讀算不上真正的閱讀,或認為如今還要求那種拿本紙質書閱讀的要求早已過時,是老朽的做法。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是:我國網絡在線閱讀接觸率、手機閱讀接觸率連續八年上升,微信閱讀飛速增長,六成以上成年國民進行過微信閱讀,電子書閱讀率也有所增長,這是2017年初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公布的結果。事實上,地市級媒體人的閱讀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多選),雖然報紙、期刊、圖書等傳統閱讀方式接觸率分別高達71%、63%和53%。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增高也是不爭的事實,手機閱讀達84%,網絡在線閱讀達55%,電子閱讀器閱讀和Pad閱讀等分別為13%和8%,近兩年有21%的人已經沒有購買紙質圖書的行為了。
本來閱讀也是因人而異,因職業不同要求也有所不同,對于媒體人深閱讀是必要的。但本次調查中,閱讀狀況統計表(表2)顯示“零碎閱讀,不成系統”的為18%,這應該屬于典型的淺閱讀。湛江日報社李湘東認為,追求快餐式閱讀,遇到長一點文章就不耐煩,這是當前閱讀缺乏質量的一大通病,不愛讀長文或許折射出某些人浮躁的心態和閱讀修養的缺失。碎片化閱讀獲取的信息淺薄簡單,無法構建充實一個人的知識體系,無法讓人的學識能力有大的提高。在浩如煙海的知識面前,如果不能鉆進去反復思考、咀嚼、消化的話,閱讀就成為空有其名的花架子,淺嘗輒止的代名詞。
是深閱讀還是淺閱讀,是讀書還是讀屏,只要讀都是值得肯定的。無論是傳統閱讀那般觸摸書的質感,嗅聞書香的味道,“獨自靜靜體味”富有的儀式感,還是網絡化背景下刷屏的輕松,無定性的互動的閱讀,都是值得肯定的。怕的是很多媒體人已放棄了閱讀,或者根本認識不到閱讀對于一名媒體人的重要性。媒體引導閱讀的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鎮江報業傳媒集團滕建鋒分析目前地市級媒體閱讀報道后認為,我們所提供的閱讀表達形式還是傳統的,仍然屬于所謂書齋的雅趣,對于新的電子閱讀和表達缺乏研究,對于網絡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所更樂意選擇的論壇、微博、微信、QQ空間、公眾號等并沒有被納入觀照的視野。“淺閱讀”的風行必將有也必須有向“深閱讀”的轉化和提升,既不一味孤芳自賞,也不一味媚俗迎合,找準自己的位置起舞更重要。
有人認為閱讀是一種最沒有功利性的活動,為了什么而閱讀就太功利了;有人又認為閱讀就是要有功利心,因為閱讀其實是不斷給自己充電,通過閱讀提高寫作水平,媒體人的才思也不會慢慢枯竭,導致江郎才盡,并且要根據自己報道的領域,選擇相關的內容閱讀,力爭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在本次針對地市級媒體從業者的調查中得知,其閱讀內容與工作相關的閱讀比例最高,占68%。
襄陽日報傳媒集團蕭雨林以他個人的經驗認為,媒體人最初的閱讀主要是“功利性”的,這樣的“功利性”閱讀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奠定一名媒體記者所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的需要。為解決具體的問題和困惑而讀書。特別是那些所學專業為非新聞專業,所以迫切地需要閱讀新聞專業類書籍,盡快邁過職業門檻,成為一名合格的“門內漢”。正所謂閱讀,是為了更好地寫作;寫作,也是為了更好的閱讀。兩者互為依托,相互融合,最后相得益彰。錫林郭勒日報社刁亞平認為,讀書是有功利性的而且功利巨大,從古代科舉考試到現代學生讀書考學,都存在著巨大的功利性,我們相當一部分人讀書學習都是奔著一定的目標而去的,而真正把自己讀書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就需要有讀書消化知識后的思考了。
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在每天完成寫稿編稿廣告發行全媒體營銷等多重任務的壓力下,沒有很多時間閱讀大部頭的書,先讀馬上要用的,媒體人很多情況下的閱讀是有功利性的,我覺得這也無可厚非。但僅僅停留在功利性閱讀,只讀與自己專業、工作有關的書也是遠遠不夠的。有人武斷地說,如果你讀的書只局限于你的專業,那就不能說你閱讀了。
實際上,閱讀是否有功利性,無關緊要,只要閱讀都是好的。只有長期堅持閱讀和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精神境界,才能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寫出的作品才避免被讀者和市場拋棄。特別是現在正處于紙質媒體轉型時期,我們只知大勢將至,卻不知未來已來。未來的不確定性,或許在新時代的巨震中,每個人都將被重新判斷價值。媒體轉型首先需要人的轉型,只有不斷地學習與閱讀,從學習和閱讀中汲取知識的滋養,夯實我們做事的本領,才能讓媒體人適應不同崗位的需求,讓我們在媒體轉型的時候不至于被淘汰出局,才能讓我們的職業發展更有后勁。總之,唯有讓自己足夠強大,才不至于被洪流沖走。
哪種閱讀是最好的?從古至今,很多介紹讀書方法的,不乏真知灼見,但要判定哪一種最好,難以下結論也不可能有結論。有的喜歡參加集體性閱讀活動,特別是詩詞閱讀,一起誦讀、交流感想,會獲得一種特別的閱讀體驗,有的又認為閱讀本身是個體活動,就是要全神貫注、獨自靜靜體味,沒必要搞群體性閱讀活動;還有的認為閱讀應是自覺行動,無需提倡與引導,有的又認為單位要政策激勵,大力倡導和推動。對閱讀活動的喜好,針對地市級媒體人的調查結果是,44%的表示希望有活動會參加,24%的人希望有但自己不一定參加,32%的人表示不會參加集體性閱讀活動。
媒體作為文化單位,對從業人員的學習和閱讀加以政策激勵和引導,既可以建設好的報業文化,又可以促進人才隊伍建設。曲靖日報社徐鴻昌認為,報社作為先進文化傳播主陣地,要做好全民閱讀輿論引導工作,首先要讓報社干部職工成為書香媒體人。蚌埠日報社徐懷民認為,閱讀在報社應該成為一種風氣,營造讀書氛圍,鼓勵成長成才,加快一專多能型人才培養,適應全媒體發展需要,通過出臺制度、鼓勵讀書、倡導學習,傳遞不斷進取的正能量。
在具體的閱讀方法上,地市報媒體人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方法。濱州日報社王光磊認為,讀書要有產業鏈思維,有規律成系統地讀,理由是書與書之間有“上下游”的聯系,可以就一個主題或領域,一本套一本地讀,互為養料、互相啟發,有助于深化對某一問題或領域的認識。東營日報社薄文軍認為,地市級媒體從業者特別是搞文化報道的人,閱讀有關當地的地域文化類書籍是必須的,比如方志類、黨史類、文史類圖書等。銅仁日報社張勇認為讀書要講效率,可以采用批注筆記法、符號標記法、探究閱讀法,等等。總之,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綜上所述,經調查,目前全國地市報從業者的閱讀狀況是,年閱讀數量8本書以上的為31%,平均每天閱讀時長達到半小時以上的為39%;閱讀方式上,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較高,手機閱讀達84%;閱讀內容上,與工作相關的閱讀率最高,占68%;購紙質書的情況是,今年有購書行為的占71%。從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反映出全國地市級媒體人閱讀量偏少、閱讀時間偏短、閱讀面偏窄等不足。經分析認為,閱讀不會老去,不閱讀我們就真的老了;深閱讀淺閱讀都是閱讀,讀書讀屏都行;功利性閱讀非功利性閱讀,互不排斥;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就是好方法。
閱讀是最好的修行,因為閱讀潤物無聲、靜水深流。作為以輿論引導為己任的媒體人首先要自我提升,就像梁曉聲對文化人下的定義那樣,形成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何況我們是做媒體的,媒體的產品是內容,好的內容一定是媒體人做出來的,沒有價值的內容是無效的傳播,充其量只是信息而已。傳媒人的文化責任要求我們不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文化擔當,而且要具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真本事。
那么,閱讀吧,提升自己從閱讀開始。書卷作伴,用作品構筑新聞的價值高地。喜歡閱讀的人將實現快樂的可持續發展。
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閱讀不會老去,讀過的書,看過的風景,會增加你的沉淀,轉化為你的格局。
腳踏實地,書卷相伴,仰望星空,讓心靈在知識中放飛。這是媒體人應該有的狀態。
(編輯: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