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張瑤
作為社會本位法之一的經濟法,其與眾不同的價值及功能在市場經濟運行方面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與認可,但是其經濟法理論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制約因素,如責任概念不明確、責任體系不完善以及責任缺失等問題。經濟法責任體系不斷完善和科學合理的構建,對經濟法部門的發展和經濟法學科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在世界市場經濟中協調其主體政府與企業等關系中具有特定的價值與影響,可以對獨立的對象進行調整,發揮其獨特的責任追究制度。與民法、行政法等法律責任制度相比,在責任的主體、形式、原則與功能以及法律的地位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
一、經濟法責任的定義
從責任的概念到法律責任的概念再到經濟法責任概念的拓展中,責任的概念也是越來越豐富。責任的概念我們一般理解是應該做的分內工作,即完成應當承擔的任務與使命,責任還有另外的理解,即完成分內的工作任務與使命時出現差錯而需要承當的不利后果和代價。法律責任在廣義上指具有一般意義的義務,狹義上指的是由于行為違反法律而應當承擔的后果,其定義在法律后果說、法律制裁說、法律斥責說以及法律狀態說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法律責任分類更是有不同的方式,按承擔責任主體可以分為國家責任、自然人責任以及法人責任,按責任實現形式可以分為補償性責任以及懲罰性責任,按責任部門的法律性質可以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違憲責任以及訴訟責任等。經濟法責任的理論內容就更加豐富了,就其定義而言,在經濟法學界就有幾種不同的版本,一是認為由于行為違反經濟法而要承擔的法律后果,二是認為由于行為與經濟法律法規產生沖突而要承擔引起的后果,三是指由于行為違反經濟法對國家和受害者造成損失而應當承擔的后果。此外,經濟法責任理論在其它角度還具有豐富的內涵。
二、經濟法責任的相關機制
經濟法發揮作用的途徑一般是通過司法解決、仲裁解決、協商解決以及行政解決。這里主要介紹通過司法來實現經濟法責任的糾紛問題,主要包括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以及刑事訴訟三種司法解決途徑。在面對經濟法糾紛問題時必須要綜合政治、法律及文化的影響因素,構建一種獨立于民事、行政及刑事訴訟的經濟法訴訟制度,但也要考慮民事、行政及刑事訴訟的應用。
三、經濟法責任的主體
經濟法責任的主體首先有一個主體,并且有特定的范圍。我國的經濟法主體的研究,經歷了三分法、兩分法時期。當前認為管理的主體有兩個,一是行政機關,二是行業的協會和一些社會團體。行政機關包括國家機關和各地方的行政機關。管理的受體也有兩個,一是經濟的經濟者和組織;二是消費者。經營者是市場活動的主體,同時也是經濟法責任的主體,消費者不作為經濟法責任的主體,所以說經濟法責任主體具有二元的構造。
四、經濟法責任的原則
經濟法責任在執法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組織原則,遵循經濟法責任的原則是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是主體合法權利在受理中的重要準則,對國家經濟立法行為的規范以及經濟管理權的依法行使。
(一)公正性
公正性原則是指經濟法的權利在行使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公正,在受理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和各方面意見。在自然公正的理論原則中又囊括了兩個基本方面:一是任何團體或人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對另一方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時,要聽取另一方面的辯護和意見;二是指行政機關不能主審涉及到自己的案件,要做到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全面綜合考慮各方面意見,使對方辯護的權利能正常行使。
(二)法定性
經濟法法定性原則的遵守是市場經濟主體的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經濟法責任要依據法定是在經濟法責任中法律保留原則的重要體現,法律保留原則又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行為不能超出法律規定的體現,即行政行為在沒有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不得執行。法定性原則也是一種經濟行政權要受到經濟立法權制約的表現,還是經濟行政權的民意體現。
(三)責罰相當
經濟法責罰相當的原則是指依據過錯大小來判定處罰的輕重程度。作為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的正義是判斷已存在法律制度是否以一種合理的形態存在于社會,如果某些法律制度不正義,即使它們能在某些方面發揮效率,也要將這些不正義的法律制度廢除和改革。在經濟法理論的角度來看待法律的正義的話,那么正義應該是一種這樣的存在情況,如果有人在違反經濟法時,要對其進行處罰,處罰的輕重程度應該和他所犯錯誤而導致的后果具有相當性,如果處罰的過輕或者是過重,那么對于社會和社會成員來講都是不正義的。經濟法責罰相當的基本原則是正義價值要求,堅持這一原則對經濟法律法規的正確執行具有指導意義,同時有利于改善執法現狀。
五、結語
經濟法責任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在經濟法中,經濟法的具體責任形式和具體的法律責任形式以及應采用何種形式最合適。它們都是需要研究和討論的具體內容。這些問題的解決和完善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法制,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法責任是經濟法制度的具體內容,也是研究的重要課題。(作者單位為蘭州工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