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近兩年來,國產紀錄電影開始發力,人文類紀錄電影在社會輿論影響力上不斷擴大,出現了《岡仁波齊》《二十二》等口碑之作;自然類紀錄電影則有2016年《我們誕生在中國》和2017年《地球:神奇的一天》,兩部豆瓣評分均過8分,票房亦不俗。
這兩部影片是尚世影業分別與迪士尼、BBC聯合制作。在合作中,中國紀錄片人于實踐中學習,加速成長。
映前測試調整方向
《地球:神奇的一天》是尚世影業與BBC的首次合作。眾所周知,BBC自然紀錄片以精良制作、先進的拍攝技術、美輪美奐的畫面代表著全球同類產品的最高水準。作為BBC“地球系列”的最新電影版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也融合了BBC電視紀錄片《地球脈動2》中有關地球的經典片段。
作為中國合作方,尚世影業此次對影片進行了全面參與。尚世影業總經理魚潔告訴《綜藝報》,“影片內容包括22個國家38個主要物種,制作前后經歷了3年多時間,142個拍攝日,有100余位中英制作團隊成員參與,拍攝素材有60TB,相當于12300張DVD的數據紀錄,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整個中方團隊包括范立欣、嚴歌苓、成龍等編導和配音核心成員,還有更多人參與到前期策劃拍攝、后期制作以及音樂錄制中。“
《地球:神奇的一天》是BBC紀錄片首次登陸中國大銀幕,觀眾們能否轉變傳統的小屏觀看習慣,走進影院?為確保觀眾對影片的良好反饋,尚世影業在映前幾個月進行了觀眾測試。在去年12月初剪完成之后,《地球:神奇的一天》分別在中英兩國做了觀眾試映,包括問卷、焦點小組訪談的定量和定性研究。魚潔介紹,“多輪觀眾測試結果顯示,兩地的觀眾對這部影片給出的評分都很好,90%以上觀眾表示會將這部影片推薦給朋友,小朋友也特別喜歡。”映前測試數據讓片方清楚哪些內容是觀眾感興趣的,“例如熊蹭癢癢、斑馬過河、長頸鹿打架等”,可以在宣發中進行有傾向性地曝光;測試數據也會顯示片中哪些部分觀眾看過后印象不深,可以在定剪時作出相應調整。這輪映前測試得出的詳盡調查報告成為尚世影業宣發影片時非常重要的口碑管理基礎。根據測試結果,尚世影業為影片明確了以家庭親子為主的受眾定位,并在宣發中落實。
魚潔表示,這些測試數據對于宣發盡早找準定位有非常大幫助,同樣是自然類紀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與《地球:神奇的一天》的宣發定位截然不同。“《我們誕生在中國》就像是一封寫給中國觀眾的情書,宣發側重點在于激發出中國觀眾的共鳴和自豪感,《地球:神奇的一天》對自然界的全景介紹信息量大,更適合親子型家庭觀眾。”
走精品化、國際化路線
尚世影業2015年與BBC確立合拍《地球:神奇的一天》。中方團隊全程參與了策劃拍攝、后期制作和宣傳發行在內的各個環節。作為合作方,尚世影業還與BBC共同分享版權以及在全球市場的收益。魚潔介紹,尚世影業除負責影片的中國市場宣發外,在全球各大市場的宣發策略與執行方面,均與BBC同步進行。
在與BBC合作前,尚世影業還與迪士尼合作了《我們誕生在中國》。魚潔表示,在與BBC、迪士尼的合作過程中,中國團隊感受到行業差距,“畢竟BBC在紀錄電影的制作上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魚潔認為,除了技術和工業層面,主要差距還是在人才方面。她希望中國能通過越來越多與國外項目的深度合作,培養出更多專業人才。“這兩次合作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要關注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要努力做出更多擁有長久版權價值、能夠真正留下來的經典作品。”
尚世影業認為自然類紀錄電影要走精品化和國際化的路線,并且要堅持做頭部內容。“這兩者互為必要條件。這類電影要保證品質,就必須要有大資金投入,回收成本不能僅靠國內市場,還需發行到全球市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