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
為了跑一次馬拉松、為了看一場演唱會……旅行正在同消費一起升級,人們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似的浮光掠影,而是更為關注場景、更從興趣出發。一項調查顯示,在今年國慶出游大軍中,近六成為女性游客,消費能力更強的25~40歲群體成為出游主力軍,占比達58%。與過去的“買買買”相比,國人出境游更加注重旅游本身的品質和深度,“像當地人一樣去生活”正在成為國人出境游主要訴求,更愿意把錢花在體驗上。
當更多新興旅行服務商也加入這個升級的市場當中時,那些已經成立數年的互聯網旅行網站們要如何應對這波挑戰?攜程、途家和窮游分別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攜程成長的故事和中國其他領頭互聯網企業一樣,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由最初數十人的小團隊發展成員工達3萬的龐大機構;通過巨額投資等方式在腥風血雨的在線旅游市場穩居市場第一;在野蠻生長的發展過程中也被多方質疑過。
在線旅游市場風起云涌,不斷有新的競爭者加入,價格等信息越來越透明;中國旅游市場容量持續升級,吸引著booking.com等境外企業競相爭奪的地盤;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改變在線旅游產業。成立十八年的攜程會如何繼續前行?
從互聯網對旅游行業的改造角度來說,現在搶盡風頭的還是以攜程為代表的交易類平臺。但是,當“流量為王”的生意發展到一定階段——介入到整個行業的各個環節、參與到整個行業的生產中時,增長的邊界開始顯現:一方面,沒有辦法再單憑用戶拉新來獲得非常快速的增長;另一方面用戶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不滿足于僅僅能住或者方便就可以,用戶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對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
現在中國有一批“數量不算太少”的人,他們對住宿品質的要求比較高,比如房間和空間的大小,是不是能夠攜帶寵物等等這些比較個性化的需求在不斷增長,針對這些“最挑剔的人群”的需求,途家推出了豪宅產品去試水。
窮游對于商業模式的探索,是按照內容邏輯而來的。基于社區、錦囊衍生而成的用戶行程助手,進而提供機票酒店選擇的電商平臺,這是流量變現的第一步。而生活美學品牌“JNE”(Journey Never Ends的縮寫)的推出及成立JNE Gallery,則是線上向線下、虛擬向現實延展的第二步。
喜歡講情懷的窮游,似乎更樂意從內容上獲得更多的盈利空間。這個邏輯來自——雖然旅行交易本身是低頻消費行為,但旅行內容的消費并不如此。用戶會為一場相關直播付費、也會樂意購買一本旅行相關的書籍。在互聯網用戶開始有為內容付費習慣之后,這些都會成為盈利的增長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