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在最近幾年當中,PPP融資模式開始在我國得到大規模的推廣和普及,其應用范圍也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基于此,強化對PPP融資模式的理解和認識,并對使用PPP融資模式過程中潛在的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了解,能夠幫助企業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并且對于PPP融資模式在中國的推廣,有更好的指導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PPP financing model began to be popularized in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range is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ased on this,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PPP financing model and the potential possible risks in the process use of PPP financing model can help enterprises have better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has a better guiding role for the promotion of PPP financing model in China.
關鍵詞:PPP融資模式;應用范圍;處理措施
Key words: PPP financing mode;application scope;process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03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2-0051-02
0 引言
所謂的PPP模式也就是公私合伙制,在這種模式下,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屬于合作的關系,通過合作方式各自為新城市建設提供良好的策略,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從而讓公共產品和服務更好。我國學者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展開了對PPP模式的探索,我國在1995年發改委正式批準實施了第一個BOT試點,之后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克服了諸多的困難,我國境內發展了幾個良好的地區,后經進一步發展促使該模式覆蓋了超過1000個項目,其中包括能源、通信、水資源等諸多方面。PPP模式不管是發展數量還是發展體量都有著十分迅速的發展速度,并且目前仍在持續發展中。
1 關于PPP融資模式的概念
PPP是英文單詞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縮寫,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是私人部門與和公共部門之間建立的合作伙伴關系。從PPP融資模式的含義來講,截止到目前為止,全球范圍內的專家、學者以及機構組織都沒有對其進行統一的含義界定。本文憑借對有關學術文章的查閱后發現,世界范圍內多數研究人員對PPP模式的認識理解,大致可以分成廣義和狹義兩種類型。但是大陸研究人員對于廣義PPP模式與狹義PPP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有分歧。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廣義PPP模式指的是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進行投資合作的一種融資關系,經過詳細的劃分,可以分成諸如BT模式、BOO模式、TOT模式、BOT模式等等;狹義的PPP模式則是最近幾年當中由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為了針對BOT模式、PFI模式的缺陷,而進行研究探索的一種新的合作模式,即社會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為提供公共服務或公共產品而構建的全方位合作關系。這種合作方式和傳統的諸如BOT融資模式存在巨大的差異。另外一種理解與前文理解的觀點正好相反。
在中國政府所頒發的針對指導PPP模式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當中,實際上并未針對PPP融資模式的概念進行詳細論述,只是間接分析了PPP融資模式和其他融資模式所存在的差異,并且又將BOT融資模式劃分到PPP融資模式的概念當中,所以,相關研究人員時很難分清中國政府對于PPP融資模式的理解屬于狹義還是廣義的。按照本文的觀點,中國的PPP融資模式重點在于憑借社會資本來處理社會公共物品、公共基礎設施以及資金上所存在的不足,倡導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本之間的平等統一(進行利益和風險的共同承擔)。
2 PPP模式的基本特點
第一,對于工程來說,相關的投資人員和管控人員的主要合作關系在整個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存在的;
第二,要想保證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避免產生風險分配的問題,就需要在工程建設的起始時期,對資金的收集問題進行關注,保證目標的實現;
第三,對于個體以及相關的政府部門來說,能夠取長補短,對自身的缺點進行反省;
第四,能夠保證工程項目資金的節省,進而對工程的整體造價減少;
第五,能夠保證競爭的公平性,進一步加強工程項目實施完成以后的相關服務措施;
第六,加強投資過程中的多方面發展,對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進行變化,對財務方面的壓力進行相應的減少;
第七,對風險的控制進行合理化的配置。
3 PPP融資模式的運作模式
相對來說,在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工程的過程中,利用PPP進行建設,在相應的組織結構的上面是屬于政府,而且,利用PPP的建設方式進行相應的策略制定。對于其中部來說,主要負責的單位是政府部門的下屬單位,并且這些單位對于政府來說都有著一定的輔助作用,能夠起到一定的基礎性作用。對于組織結構的底部來說,就是通過私人的參與人員進行的,其對于目標的完成大多數都是按照合同簽訂的方式來保證的,要保證利益最大化。在其建設的過程中,PPP方式的應用,能夠保證工程各個方面的合作,利益的共享,政府企業對于相關的工程項目進行合作,但是其自身的目標都是不同的,因此,就要對各個項目的參與者進行相應的整理,保證其能夠合理的合作,并且能夠促成合理的合作共贏方式。每一個參與的部門都能夠形成良好的項目建設目標,對于以前的方式會提升更大的效益,因此,各個部門如果沒有達到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總體的收益也是相當的客觀。
4 PPP項目融資困境
4.1 擔保體系存在缺陷
當前我國并沒有十分完善的PPP項目信用擔保體系,大多數機構都無法為PPP項目貸款提出擔保,當前擔保機構數量很難滿足PPP項目種類及數量需要,加上政府缺乏重視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導致擔保體系缺乏相應制度規范。
4.2 融資需求與信貸服務匹配性低
當前多在發達鄉鎮或者欠發達區域采用PPP模式進行項目開發建設,而這些區域缺乏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這些比較偏遠之處多為農村信用社,缺少商業性質銀行,而PPP項目難以僅僅依靠農村信用社支持而獲得發展,可見,從宏觀來講信貸服務難以滿足融資需求。此外,PPP項目是一項長期工作,而銀行貸款多為短期貸款,難以滿足PPP項目在時間上的要求。
4.3 較大難度有限追索
PPP項目中融資主要來源為銀行貸款,而貸款中多要求完全追索投資人,PPP項目投資方在融資成本較高以及剩余風險承擔上有所顧忌。雖然在實際中不乏解決債務資金采用項目資本金的方式,并且普通債權比該債券更有優勢,能夠進一步限制、規避融資資金性質。不過合同約定才是決定無擔保權順位職能之關鍵所在,難以切實保證投資人合法權益,這就使得PPP融資面臨很大挑戰。
5 PPP項目融資策略
5.1 通過打造招商引資平臺融資
PPP項目可以打造招商引資平臺。當前BT、BOT等均為整體招商引資常用平臺及方法在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中引入知名企業、央企等作為投資主體,對新興產業進行投資。在PPP項目發展中,互聯網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PPP項目發展,而PPP融資是否順利、融資速度、規范程度等也受到互聯網電子化程度影響。
5.2 構建風險共擔制度
在采用PPP融資模式的項目當中,會潛在有很多無法預知的風險。在項目論證期,融資雙方需要憑借科學化的標準來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開展評估,并由此制定出相關的處理對策。在風險發生時,雙方必須要對事前劃分的責任進行主動承擔。政府需要給出對社會資本的優惠內容,以此來作為對社會資本的有效補償,降低社會資本的損失,將風險所導致的損害降到最低。
5.3 憑借規章制度讓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權益得到保障
在我國的采用PPP融資模式的項目當中,政府必須要扮演項目的發起人和監督人這兩種角色,所以政府需要站在雙方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認識和了解全球范圍內PPP融資模式的優秀開展經驗,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規章制度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有效保障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明確政府所處的地位,用合伙人的身份參加到PPP融資項目當中,以聯合解決問題,同社會資本合作伙伴探討未來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可能潛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問題處理辦法的制定,并給予社會資本相應的地位,達到預期目的,最大化社會資本的利益。對于社會資本來說,不能過度地從盈利的角度來加入到PPP融資模式當中,在投資火爆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通過前期目標作為導向,同政府進行互利合作。
6 結束語
在我國的未來城市發展戰略當中,PPP融資模式的使用時非常重要的內容。該模式能夠將我國城市發展和社會資本的有效利用進行高效的融合,給社會資本帶來更多的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在使用PPP融資模式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凱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PPP融資模式風險管理研究[J].求索,2016(01):109-113.
[2]張明凱.PPP融資模式應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6(03):80-82.
[3]王海兵,湯啟如,彭啟發.城市軌道交通PPP融資模式的系統化方案設計研究[J].會計之友,2016(14):63-70.
[4]黃立,王治.PPP融資模式會計核算問題探析[J].財會通訊,2016(1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