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導播崗位是電視節目錄制和轉播直播的總指揮。導播只有不斷創新和探索,才能將更好地電視節目展現給觀眾。
關鍵詞:導播;切換技術;專業技巧
電視導播工作是電視節目制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視節目安全、優質播出的最后一道關卡。電視導播具有較強的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業務性和藝術性,它與廣播電視的宣傳方針、節目的設置、報道計劃的制訂及實施、播出的效果等等都有關系。目前,在各種大型活動、文藝演出、體育盛會的直播和錄播中,電視導播都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隨著電視行業的發展以及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為了吸引廣大電視觀眾的眼球,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各家電視臺也是千方百計地提高節目質量,這就需要電視導播具有高超的業務技能,將電視節目進行現場編輯而呈現給電視機前的廣大觀眾。因此,這就要求導播要在現場考察的基礎上與攝像師、字幕師、調音師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預先構思節目框架。下面就大型活動的電視直播、電視切換的藝術再創作過程分別闡述如下,供廣大電視人共同商榷。
第一、精心準備,認真研讀節目腳本。要錄制好一臺過程流暢、視覺精彩的文藝晚會,切換導播的業務素質和前期策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導播不僅需要具備攝像、剪輯、美學、藝術、設備操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包括美術、音樂、雕塑、繪畫等與電視美學相關門類的超高水準,成熟、機敏的性格與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現場導演、攝像師、音響師、燈光師、字幕師等相關崗位的溝通協調能力,剪輯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對節目的鑒賞能力,才能及時地把握與呈現出高雅的節目情緒和內涵。因此,導播工作要從節目策劃階段就開始進入角色,以便及時了解和掌握節目的創作特色、規律,更好的提高對整個節目的認知程度。通過觀看節目排練、帶機彩排,明確節目的節奏、長度和亮點。根據創作需求,導播要帶領轉播技術、音視頻技術、燈光和攝像等相關工種勘察現場,對機位進行設置、明確人員分工、制定導播工作臺本和應急處置預案。比如在設置導播工作臺的位置時,以不受現場觀眾的影響和線路架設方便、安全為準,對于露天場地,有條件的情況下要隔離出一個安全區。對于機位的布局方式通常分為平面機位布局、空間機位布局、常規機位布局三種。平面機位布局一般用于沒有高差或者高差很小的平面上,可以分為圓形、扇形、T形、方形等等。空間機位布局主要有靜態三維布局、動態三維布局和混合三維布局,混合三維布局就是既有靜態機位也有動態機位的參與。常規機位布局也就是常用的三角形機位布局,其中三號機主要用途是起幅落幅、出畫入畫、全景展示。
第二、細致構思,靈活運用拍攝手法。看完彩排要馬上按節目內容錄制相關細節,在導播工作臺本上注明相關導播口令。作為導播,不僅要構思縝密還要將方式方法靈活運用,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會熟練掌握“調機”,包括對各機位所拍攝鏡頭的角度、景別、運動形式等方面的具體調整。其次要充分考慮剪輯的流暢,避免跳接、避免“越軸”鏡頭、避免機位穿幫。再次決定運鏡節奏,根據節奏緊湊程度改變運鏡,如節目音樂、現場氣氛等等。最后注意切換技巧,如果是歌曲可以在一句開始、結束或強拍處。切換要符合剪輯規律,基本原則為“動接動”“靜接靜”,而且還要避免“視覺跳動”。比如一是要避免同景相接,還要注意錯開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二是要避免運動鏡頭的速度差異,音樂節目應該跟著音樂的節奏,還要根據節目的氣氛、主播的節奏相配合,要提醒攝像多看返送,及時調整機位和角度;三是要避免畫面亮暗、景別突變的組接,注意攝像使用“入畫”和“出畫”的剪輯技巧。最后還要注意景別時長,全景的信息量大,時間相對要長,一般4至5秒,近景1至2秒即可,不可拖泥帶水。
第三、突出重點,巧妙使用導播技巧。電視節目多種多樣,但細分主要為以下三類:一是重大會議的導播。重大會議的現場直播,由于領導的講話一般都比較長,如果總是出其講話的畫面,節目就會單調,所以導播可以索要大會的流程和各位領導的講話稿,然后根據演講稿準備一些能配合作用的鏡頭。比如國歌響起時全體起立,舞臺上的流動機到舞臺中間帶住中間三位領導,然后拍左右剩下的領導,另一臺流動機從中間左右兩個方向按順序搖鏡頭拍攝觀眾席第一排領導;在報告席發言時穿插主要領導的特寫鏡頭,同時注意每個時間要相同,也可以從國徽拉出到全景或者多帶幾排領導左右搖。這一切的前提是要注意領導的形象,如果有不合適的鏡頭要馬上切走。二是電視談話節目的導播。在電視談話節目的切換中,要做到畫面緊跟談話內容,比如一開始介紹嘉賓時就要給嘉賓鏡頭。交流過程中,一直給講話的嘉賓會很單調,導播可以在落音處切換到談話兩人的鏡頭,再切回來。還有要處理好反應鏡頭,如談話并行的反應鏡頭,談話間歇的反應鏡頭和特殊效果的反應鏡頭,而且時間不宜過長,要根據節奏來。三是綜藝節目的導播。綜藝節目中要把握節目核心和控制點,還要理解音樂,掌握節奏點。其一拍攝舞蹈節目時,一般用舞蹈的全景鏡頭,在表現舞蹈的細節、停頓或亮相時,可用中近景或特寫來表現。其二拍攝獨唱節目時,如果帶伴舞演員,可以適當給伴舞一些全景鏡頭;沒有伴舞,則慎用全景。也可以在音樂前奏和間奏的時候用舞美中的景片和燈光等來過渡,通常這種節目的切換點一般是歌二句或三句。其三拍攝小品類節目時,要關注說話人的切換方法、動作剪輯點和場面調度。在保證表演連貫性的同時注重與觀眾的交流,同時在節目中多使用小全景和中景。其四拍音樂類節目時,鏡頭切換切忌同景別切換,要有節奏感,切換點在重音(強拍)上,避免落在弱拍或后半拍上;注意運動過程中,不作直接切換。其五在拍攝器樂類節目時,一般要設有一臺高機位,鏡頭多以橫搖為主,還要增加一臺獨立錄像的單機或者游機訊道。尤其是交響樂的切換點應準確落在樂段結束,不要多用運動鏡頭,同時提前準備主奏聲部和領奏樂器的切換時間,確保高品質的錄制效果。
總之,電視導播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藝術創作與技術處理這兩個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這就要求電視導播既要懂藝術,又要懂技術,缺一不可。近幾年,隨著電視行業的迅速發展,電視制作手段越來越先進、大型活動現場直播與錄制越來越復雜,給電視導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不停地充電學習,不斷創新切換技巧和手法,不斷提高導播技能和藝術水平,以過硬的專業技能迎接新的挑戰,將更好的電視節目呈現給廣大的電視觀眾。
參考文獻:
[1]郝大鵬, 下一個畫面,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5-04-01。
[2]黎炯宗,電視導播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9。
作者簡介:張堯,男(1986--),籍貫:山東省龍口市,學歷:本科,任職單位:臨沂市廣播電視臺,研究或主攻方向:電視節目錄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