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云珊
摘要:隨著幼兒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素質教育的深化發展呼喚兩個原來各自為政的學段能夠“手拉手”共同前行。面對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幼小銜接的工作需要幼兒園、家庭和小學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來完成,以幫助幼兒走好幼小銜接的路。
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園;家庭;學校教育
從字源上看,“幼”即“幼兒、學前兒童”,“小”指的就是“小學、小學生”,“銜接”是指兩個相鄰階段之間的連接、聯系。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相鄰的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上的相互連接,此時是幼兒即將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小學教育的初期,也是其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幼小銜接實質上指兒童連續的、不斷發展的社會性、心理和身體發展上的銜接。幼兒的發展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在幼兒園末期和小學初期幼兒的特點是有著細微的相同和不同的,所以在幼小銜接時要在盡量幫助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的同時也要注重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承上(幼兒園)啟下(小學)的作用。所以,幼小銜接是建立在整個幼兒階段正確發展的基礎上的,是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的基礎。
一、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明確“幼小銜接“任務
在銜接時期,幼兒階段的特點逐漸減弱,小學階段的特點逐漸增強,因此,幼兒園和小學都要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小學生活,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展。應確立近、遠期兩個教育目標:近期目標為幫助兒童順利過渡;遠期目標為兒童一生的成長打下此階段應有的全面素質基礎。因此,幼兒園教育要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不依賴他人的獨立創新意識、主動積極的求知欲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等,使兒童在幼兒園獲得的經驗和掌握的東西在小學生活中和以學科為中心的學習中能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二、幫助幼兒為進入小學做好準備工作
幼小銜接教育發生在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這一過渡階段,由學前教育步入到正式的學校教育,這是兒童生命能量轉換的關鍵時期。在物質環境、精神氛圍變化的過程中,兒童個體面臨巨大的挑戰,孩子們必須學會應對、學會適應并由此發展?!皟和獮槿雽W作準備,學校要為兒童作準備?!币虼?,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小學階級學習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首先,幼兒園要把握主動權,要經常與小學進行多方面聯系與溝通,相互了解對方的教育教學特點及教育內容,在教學教育活動中雙方有意識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相互之間在教育教學中取長補短,采取適應幼兒心理生理發展特征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從而為幼小銜接工作打好良的基礎。其次,幼兒園要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適應性與學習知識性教育。讓幼兒盡早適應小學的生活與學習習慣。
三、幼小銜接教育實施策略
(一)做有準備的兒童。
1.調整作息時間,減少幼小間生理活動差異。幼兒進入大班后,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身心發展呈現出不同于嬰幼兒的特點和發展規律。這時,大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滿足幼兒生活、學習、運動和游戲需要的基礎上,調整每日的作息時間,提出守時的紀律要求,在訓練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時間觀念。例如:請大班幼兒督促家長送幼兒每天準時來園,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影響班級的集體活動;設置課間十分鐘,在教學活動、生活活動等集體活動之間增加課間十分鐘休息次數,開發十分鐘游戲內容,豐富幼兒的課余生活;調整每天午睡時間,一年之內將幼兒的午睡時間由 2.5 小時逐漸縮短為 1.5 小時,確保幼兒的生理活動與小學作息時間吻合。
2.大膽放手鍛煉,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人們常說,兒童一入學就進入到符號的世界,掉進了規則的海洋。在小學有許多規則要孩子們熟悉和遵守,如:晨間上學不能遲到、上課期間不能隨意走動、只能在課間 10 分鐘入廁大小便等等。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如果沒有前期的熏陶和教育,只會按幼兒園的習慣生活活動,不遵守學校的行為規則,必將成為小學教師眼中的“另類”。還有許多新入學的小學生,由于規則意識、任務意識準備不足,每天不關心或是沒有記住老師教學的內容和布置的任務,常常完不成作業,學習用品丟三落四,家長們就會經常被小學老師“傳喚”。所以大班教師應時時提醒幼兒抓緊課間休息時間解大小便,教他們學習自己削鉛筆、整理書包,學會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為孩子們從一個年齡階段邁向另一個年齡階段鋪平道路。此外,教師利用各種游戲活動鞏固幼兒已有常規,不斷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3.改變活動室的環境布置。大班活動室里的玩具,相對中、小班要少些,甚至可以過渡到不設玩具,而改用各種類型的圖書、學具代替玩具,讓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里,獨自去看自己喜歡看的圖書、或者尋找同伴自由地玩角色游戲、用各種學具拼貼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形等。這樣既可以讓幼兒盡快適應小學課余時間沒玩具玩的習慣,也可以使幼兒在拼貼學具圖形時發展了其空間的思維想象能力。
(二)搞好幼小教育銜接。
在大班一學年的學習時間里,啟發幼兒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去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引導幼兒在學習知識時慢慢地去探索、積累自己的學習方法,積極地用腦去想問題,慢慢引導幼兒從動手操作學習知識過渡到用腦進行思考、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去學習知識。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啟發幼兒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從時間上的互相靠攏,培養幼兒學習的堅持性;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激發孩子對小學學習生活的向往;注重生活能力的培養,逐漸學會管理自己。
(三)重視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因素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做好家長工作。
1.充分發揮“家長園地”“班級微信群”的作用,“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窗口,我們在大班家園欄中會設立幼小銜接專欄,根據目標有計劃地選擇和更換內容,讓家長在小小的“園地欄”中,以及微信群里給家長發一些關于有效銜接的學習文章,學習并掌握科學地的教育觀、兒童觀,從而與老師、幼兒園積極交流配合,為幼兒的發展共同努力
2.幼兒園與家長達成一致,讓教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老師的積極配合,對幼小銜接工作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家長應該經常交換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家庭中的情況,創設合理的幼兒教育計劃,避免教育的分歧,讓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中更好地實現幼小銜接。
當前,幼小銜接教育工作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因為現在政府開始重視了,小學也開始行動了,因此,幼兒園更應該把握機會,把自己應當做的事情做對、做好、做實。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S].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
[2]王振宇.《兒童心理發展理論》[M].華東師范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