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深入,已經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實施了綜合全面的培養。因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閱讀理解教學特點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重要性、小學數學閱讀理解教學特點給出了細致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理解;教學特征
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由于在數學的計算當中,不但需要計算,還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空間思維和邏輯思維。因此,教師所在數學授課時要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以便為解決數學問題奠定好基礎。
一、 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重要性
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是對文字進行加工和深層次理解的一種過程。在小學數學中,有很多涉及文字的數學問題,其中有應用題以及一些文字題等。這些數學文字是由一些符號和數字以及詞匯組成[1]。當前,教師已經逐步意識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閱讀能力不符,有些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會對其中的文字有錯誤的理解,降低了解題的精確性。其中,一些學生對數學語言和相應的解題要求理解不準確是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因為在數學當中應用的語言比較簡單,會將一些數量關系隱藏。學生在對其中文字進行閱讀時,經常會應用加法的形式,自己對條件當中的信息和意義進行補充,才能全面的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在數學授課當中,教師要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培養。
二、 小學數學閱讀理解教學特點分析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培養有益于學生提升及問題的效果。所以,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對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慢慢提升閱讀的理解能力,以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升解題的正確性和效率。
(一)抓住關鍵,重視細節,明晰題意
在數學的學習中,數學概念會有關鍵的詞語,如果學生在對其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忽視了其中的重點詞語,沒有仔細揣摩,對概念當中的含義很難理解到位,以至于對相關的理解有誤[2]。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相關的數學概念逐字逐句的進行分析,以便展現出語言的嚴謹性,使學生在閱讀更好的掌握數學概念當中的內涵。在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時,需要學生對關鍵詞進行把握,重視每一個細節,這樣才能深層次的理解題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各項思維能力。
例如:在因數和倍數的學習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閱讀因數和倍數的概念,以便使學生理解理解倍數和因數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如在計算4×9=36中,引導學生思考4和9叫什么?36是什么?讓學生思考在整數乘法中,因數和積之間還存在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 也就是說4是36的因數,36是4的倍數。同樣,在這個算式中,我們還可以說9是36的什么?36是9的什么?
(二)引導學生對文字周密思考
在數學的日常授課當中,教學的關鍵為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在對問題分析的過程中逐步將其解決。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文字當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并在此基礎上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學生解題時,本身便是一個產生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學生只有產生了疑問才能更加細致的進行閱讀,對文字分析的更加透徹,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現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這類應用題為倍比問題,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細致的分析,找出深層次的含義,明白兩個已知的同類量,其中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若干倍,解題要求出這個倍數,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數。這樣分析出解題的思路和方式,先求出倍數,再用倍比關系求出要求的數,并找出其中的數量關系,總量÷一個數量=倍數,另一個數量×倍數=另一總量,并在分析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如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等,這樣學生便很快就計算出結果:
(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 3700÷100=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0×37=1480(千克)
列成綜合算式為40×(3700÷100)=1480(千克)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三)重視比較,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在數學知識當中,橫向數學知識以及縱向的數學知識之間存在較大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比較知識的形式學習其中的數學知識,并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找出新的知識點,能夠舉一反三解決其它的數學問題[3]。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閱讀的形式對其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比較,但要求學生要在兩者相同之處找出不同的地方,在不同之處找出知識的相同點,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探究其中的聯系,提升數學的解決方法,累積解題的經驗等。
例如:在《圓柱和圓錐》的學習中,教師便可以利用比較法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知識點。
在授課的過程中,先讓學生閱讀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性質,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對比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和高,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并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聯系新舊知識等,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的日常授課中,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但有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并沒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理解,影響了學生的解題效果。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以便使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逐步提高學生解題效率。
參考文獻:
[1]吳飛. 小學中低段學生數學文本閱讀理解調查研究[J]. 新課程(小學),2016,(11):26.
[2]姜明霞.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上),2014,(10):70.
[3]周冬琴.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J]. 教書育人,2014,(03):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