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萌
摘要: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多元培養機制主要在于內外結合協同培養人才。從外部角度分析,必須凌駕于不同的社會主體之上,突破它們的壁壘,促進整個網絡系統的協調與配合,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在學校內部,不同的要素與部門共同合作,讓資源配置與行動共同得到優化。本文對此問題進行探析,分析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機制;構建分析
引言: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發展中取得更大的進步,與創新創業人才是緊密相連的。近年來,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取得了成效,但是始終不能跟上當下發展的步伐。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帶有一定的難度,要想高質量的完成這項復雜的社會工作,它必須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合作。就結合當下的發展現狀來看,很明顯存在著脫節現象,因此如何解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問題是高校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一、多元協同培養機制的基本內涵與現實意義
多元協調培養機制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各相關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與制約的結果。它包含了學校內部與外部,是統一的整體,不同社會主體之間的協同培養,學校內部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從硬件與軟件共同出發,相互補充,共同協作,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獲得進步。
多方協同與培養是創新創業人才實現的關鍵所在。創新創業人才有著獨特的視角與思維,能夠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發現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帶有開創性。同時對于它的培養需要更自由廣闊的空間,高校作為單一的主體是沒有辦法完成這一使命的,它必須融入更多的因素需求,才能有非常好的成效。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類似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單位的共同參與等等,做到內外結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問題,有利于資源效能的放大與優化,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滿足社會發展的創業創新人才的需求。
二、多元協同培養體制的構建
無論是哪一種協同培養,它都必須明確到每一個細節與要素,相互作用與配合,相互協調與促進,在支持中完善系統的結構,保證整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有序進行,最終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
(一)外部協同培養機制體系。
不斷的完善多主體的參與,這是與政府、企業、學校、各行各業相關的體系,它跨界,必須達到戰略統一。高校必須設置專業機構,解決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有前瞻性,掌握當下社會的發展趨勢,這樣才能做到與產業的需求相對應。同時對于人才的培養,高校是關鍵成員之一,必須參與整個方案的制定,結合相關專業讓學生了解專業發展與前景,從實際出發,收集相關單位對人才的反饋信息。以創新創業人才為目的,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在課程的設計上必須更加的特色,與企業、課外教師相結合,共同合作與發展。以創新創業人才為導向,對評價模式進行調整,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質量評價系統。
資源缺乏在整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多元主體的共同協作,從政府出發必須制定相關政策給予支持,充分利用財政資源,鼓勵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與人才優勢,搭建政校企培養人才的平臺。帶動合作企業的轉型與進步,完善技術的創新,改善服務,為學校提供更加專業的人才信息反饋。其次不同的主體擁有著不同的利益追求,這樣才能維持長期的合作。在整個合作中,必須注重三者利益的平衡,政府政策與財政的支持,企業實踐基地,高校的教學優勢,聘請專業的技術型人才教師,提升整個教師退伍的能力與素質,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以及相關企業的實踐活動,明確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共同協作,這就是多元協同培養機制的重要體現。
(二)內部協同培養機制體系。
國內教學在教學模式相對傳統,不能滿足當下社會的人才需求。辦學資源相對分散,學科與專業之間清晰分隔,教學方式封閉,長期如此不利于向創新創業模式進行轉化。最終導致整個人才培養系統沒有一個統籌的規劃,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高校必須提高警惕,注重內部協同培養機制體系的建立,將資源集中并進行優化配置,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的需求。
首先從課堂出發,必須注重人才培養的協同發展,每節課之間要形成銜接,從傳統的相對割裂模式走向融合。確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理念,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進行跨學科專業的設置,進行不同方式的人才培養,可以從類別與專業進行分化,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提高引導,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學習起來更有激情。對于課程的設置要更加的多元化,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選擇。鼓勵雙學位多專業技術人才的發展,可以成立相關實驗班進行培養,將學科充分綜合起來,從整體上帶動學生的發展。
其次教育與科研必須做到融合,在大學中,科研它帶有教育性,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必須充分利用科研的教育性。通過相關科研活動,提高教育水平與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能力。教師與學生都會從中受益,掌握專業的知識,推動彼此的共同進步。教師獲得了更前沿的專業知識知道,學生也開闊了思維,提高了科研素質與水平,所以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積極的鼓勵學生參加科研活動,舉行科研競賽讓學生從中獲得樂趣,這樣才能推動整個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學校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科與專業一體化的發展,其次學校的各個部門都要發揮自身的作用,充分投入到創新創業的項目中去,了解整個項目的發展,了解社會的發展需求,從而字人才培養上實現更大的進步。
三、結語
高校創新創業人才機制的出現是社會快速發展的產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高校創新創業與多元協同人才培養機制的融合,賦予了整個教學改革新的內涵,帶來了發展機遇。推動多元協同人才機制的發展,必須內部與外部相結合,從多元主體出發,平衡利益,政策與財政支持,教學軟件與硬件相結合,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整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文娟,姚冠新,將創新創業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課堂教學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4,(02)。
[2]寶臣,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7)。
[3]張恩韶,李清晨.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