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麗·買斯木
摘要:幼兒園、家庭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來說是兩個不同的微觀系統,當幼兒從家庭第一次走出而走進幼兒園的時候,家園合作就必然會成為幼兒園管理工作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成為有效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語境。另外還可以家園合作還能夠使得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本研究首先對當前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探討出了有效實施家園合作的舉措。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合作;教育質量;對策
兒童的認識首先來自于家庭,然后才能夠延伸至幼兒園,家園合作能夠使得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我們知道不同的兒童性格、社會性發展、生活能力等都是訊在差異的,所以幼兒的教育也應該提倡實施因材施教,家園合作則能夠將幼兒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好更為準確的定位,采用家園合作的方式形成幼兒教育合力。促進幼兒全面及和諧的發展。
一、家園合作的意義
從幼兒的身心發展角度講;家園合作能使得幼兒更加幸福、健康的成長。從幼兒教師的角度來看,家園合作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育兒和專業素養,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還能將家長和幼兒園之間建立起合作的關系,實現了家長和幼兒園為實現幼兒全面發展而建立合作關系的目的。
二、當前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調研對象。
本文所選取的調研對象為隨機抽取的10所幼兒園,50名幼兒教師,400名幼兒家長,采用訪談的方法對家園合作中的角色認知、職責認識、參與態度、合作形式等展開了調研。
(二)調研結果。
1.家園合作中教師和家長對角色的認識:家園合作中家長和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有明確的定位,才能夠認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并積極的參與到其中。有超過70%的教師和家長都已經認識到了自身是幼兒教育合作伙伴,剩下的教師及學生則未認識到這點。這就說明了大部分的教師和家長已經有了家園合作的意識,但是還有很大部分的家長無法認識自身的角色,所以在家園合作中這些認識不足的家長采用的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方式都是較為簡單的,甚至出現了教師向家長進行問題反映的時候,家長不會去溝通的現象。
2.家園合作中教師和家長對職責的認識:在參與調研的家長和教師中有高達45%以上的人認為家園合作中教師應該承擔主要的職責,這反映出了一部分教師和家長仍未認識到家園合作中自身所起到的關鍵重要,當然也一些家長心里上就存在著想把責任完全退給幼兒園這樣的想法。
3.家園合作中教師和家長參與的態度:大部分教師和家長都能夠認識到在家園合作當中自身的價值是非常大的,這就形成了幼兒教育的一致性,但是人就有一部分家長對于參與家園合作持悲觀的態度。
4.家園合作中教師和家長的合作形式:當前家校合作中較常用的合作形式有家長會、接送交流、親子活動等,但是家長認為接送交流較為重要,而教師則認為家長開放日、聯系手冊等更為重要。
三、有效實施家園合作的舉措
(一)通過資源實現交流渠道的構建。
幼兒家長有著不同的職業、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經歷,實際上家長資源能夠為幼兒園實施教育活動構建更為便利的條件,但在家園合作實踐中,很多的幼兒教師都想將家長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但是規劃起來卻是非常難的。那么筆者認為在具體的活動當中,例如在幼兒集體參觀動物園活動當中,教師就可以將家長的資源應用到幼兒園教育當中,將家長的思維方式、才藝等進行充分的展示。另外教師還應該引導教師走到課堂當中,構建出豐富的家園合作活動,在動物表演的時候讓有口才的教師進行相應知識的講解,這樣就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活動中,實現了家園更好的合作。
(二)建立幼兒家園合作共育平臺。
作為家長應該認識到參與幼兒成長的機會只有一次,若自己時間不足的時候可以讓別的看護者參與到家園合作中,并做好事情進度的跟蹤工作,另外作為家長還應該認真的看待教師所反映出的問題,并做好配合工作。作為教師則應該對家長進行研究,認真的聽取家長的意見并向家長提出一些育兒的可行性措施,和家長的交流中使得家長可以體會到教師對孩子們的愛。
(三)通過網絡創設新型的家園合作模式。
當前智能手機已經得到了普及,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則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等簡單的形式,為家園合作搭建出更好的交流和溝通平臺,作為教師則可以在微信群和QQ群上隨時上傳幼兒在園內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和家長進行幼兒成長瞬間的分享,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進行班級動態、教學內容及計劃的介紹,激發家長參與進來的熱情。
(四)增強教育學同情心,展現“人性化”互動。
幼兒園應努力促成教育學同情心,促進“人性化”互動。教師應該達成與幼兒之間更為人性化的互動,也就說進入到幼兒的內心世界,與之進行溝通與互動。教育學同情心是指“能夠使我們以愛護和關心為中心”,“進入到孩子的體驗之中”,“指向孩子的內心世界”。教育學的同情心能夠使我們更加了解幼兒,觸碰到幼兒所體驗到的世界,因而也就能夠與幼兒進行真誠、平等的互動,這種互動必然是建立在對幼兒的理解之上,也必然是傳遞著愛與關心,因而也就充滿著個性化的、人性化的溫暖色彩。同時,教育學的同情心也能使教師更關注幼兒的成長背景,關注幼兒怎樣到達教室,他在這一路上經歷什么。因而,作為最為關鍵的成長因素—-家庭也就在這種教育學同情包裹下,家園之間也會產生信任的互動。這種互動需要一定的環境支持,規模較大的或者時間過短的互動都不能形成深入的交流溝通,所以幼兒園園長、教師應該努力創造規模較小、多次深入的互動機會,使每一次與幼兒、家長的互動都盡可能地深入。如筆者在某幼兒園進行觀察的時候,發現這所幼兒園力圖使每一次與家長、幼兒之間的互動深刻。他們舉辦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小型、多次的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來。如慶母親節系列活動等,培養幼兒的感恩心,促進家、園和幼兒三者間信任關心的建立。
總結:
家園合作不管是對于幼兒、對于幼兒園管理,還是對于家長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要想提高家園合作的有效性,作為幼兒園則應該通過資源實現交流渠道的構建、建立幼兒家園合作共育平臺、通過網絡創設新型的家園合作模式來實現。
參考文獻:
[1]田莉.幼兒園班級工作中家園合作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陸夢蛟.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問題與對策的研究—石家莊市四所幼兒園為例[D].河北大學.2014.
[3]焦皎.呂承文."家園共育"內涵剖析與幼兒教育發展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