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蘇陽
摘 要: 廟會作為一項傳統的民俗,長久以來在民間信仰傳承和感情維系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系統全面地分析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共產黨對冀中根據地廟會的恢復和改造的具體措施,為解決當今美麗鄉村建設中以“廟會”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建設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冀中根據地廟會 中國共產黨 廟會改造
冀中地區的廟會歷史悠久,近代以來該地區的廟會仍十分繁盛。1937年冀中根據地成立之初,根據地所轄35個縣,幾乎縣縣有廟,覆蓋范圍廣、種類多且廟期頻繁。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隨著日軍大舉侵略華北,日偽統治的泛濫,加之此段時間蝗災、水災等自然災害不斷,導致廟會大規模萎縮,從抗戰之初的無規模無定期至戰略相持階段幾乎陷于停辦狀態。
抗日戰爭后期,由于革命形勢和根據地環境好轉,中共開始了大規?;謴秃透脑鞆R會的工作。這些措施成了根據地恢復農業生產、壯大對敵斗爭實力、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
一、中國共產黨對冀中根據的恢復改造措施
(一)經濟功能的恢復與改造
中共著力恢復早期廟會作為農村經貿交流市場的經濟功能,進而達到促進根據地的農業生產水平、發展工商業的目的。
1.利用廟會解決農業生產中基本的農具、種子和牲畜供應問題。冀中行署專門把廟會中的黃金地段開辟出來售賣農具,鼓勵商人薄利多銷,使得在廟會采購農具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時專設糧食交易所出售優良種子、建立牲口交配所和騾馬市,獎勵牲畜。這些措施便利了農民采購農具,積極投入了農業生產,推進了根據地的農業建設。
2.保護廟會中工商業者的利益,調動更多工商業者參與廟會的積極性。一是重視廟前調研。冀中行署要求各個商家在廟會開始前根據農民的要求補貨和進貨,大宗貨品可提前采取產地訂貨或者由多個小商販合作批發的方式,保證廟會上的貨品供應有的放矢,工商業者不壓貨囤貨;二是發揮公營商店在幫助私營工商業者調劑物資上的積極作用,消化廟會上的滯銷商品,保證貨品銷路;三是為工商業者參會提供各種方便,比如為遠來客商提供住宿設施等。這些措施打消了參會者經營上的顧慮,維護了根據地工商貿易的長期穩定。
(二)組織管理上的改造與加強
近代以來,廟會的組織管理者一是普通寺廟的僧人,二是由“村際的,由富紳組成并領導的娛樂組織”①。中共改變了這種組織管理模式,建立了“在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下,以廟會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廟委會)為主導,全面進行廟會管理”的新模式。其中,廟委會的組成成員既包括城鎮的工商聯合會和鄉村的新農會、集委會等群眾組織及公營商店代表,又包括一些管理廟會經驗的商人、公證人等社會人士,他們代表社會各個行業、階層的利益,是最了解農民對廟會的需求和廟會發展走向的。中共充分發揮這些組織、個人與農民、農村之間的天然聯系,希望通過農民的力量解決和處理廟會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政府在其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避免政府決策的片面性,使廟會的管理正規化、民主化、制度化。
(三)廟會宣傳功能的加強
中共在冀中根據地政權穩固后,不僅恢復了原有廟會的經貿交流功能,而且賦予了廟會新的政治和思想建設功能,使其成為中共政策宣傳的陣地。
中共在廟會宣傳功能提升上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前期精心準備,如成立廟會宣傳委員會作為宣傳工作的領導機關,機關內部專業分工、明確職責。同時,在每次廟會開始前都要抽調當地的干部、師生、文藝骨干等實干力量,走訪群眾傾聽群眾對廟會的需求,印發通告,讓商民有相對充足的時間為廟會做準備,為廟會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在宣傳內容上精準對位。中共針對冀中根據地當時面臨的經濟凋敝狀況,充分利用廟會來宣傳有關生產的內容?!霸诖焊陂g,各地均逐一通過廟會進行宣傳生產的領導與組織工作,利用農業產品展覽、生產掛圖、漫畫集生產政策、生產技術、優良品種的介紹與解釋”②。
三是在宣傳方法上精心設計。冀中區政府曾經要求“凡是能動員起來的‘說、‘唱、‘寫、‘畫都動員起來……總之是文藝的、美術的、文字的、口頭的以實事求是地進行,造成深入的廟會宣傳運動”③。其中最典型的是索堡五高學生的廣場劇演,他們“既表演了過去廟會用封建迷信欺騙百姓,老百姓因為被騙光了所有的財產淪為乞丐乞討的狀況,又演出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廟會,如何通過積極引導,幫助大家解決農業生產用具組織老百姓生產的情況。他們出演之后給群眾回憶過去與現在做了個清醒的對比”④。這些宣傳手段使群眾直觀感受到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與舊社會的區別,增強了對根據地的向心力。
(四)娛樂、信仰功能的改造與恢復
中共廟會娛樂信仰功能改造的總原則是反封建、反迷信,使民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此,中共采取了許多科學改造的方法。一方面采用現身說法的方式反迷信。比如在反對看病不求醫卻求神方面,專門派人去廟里給群眾治病,讓老百姓直觀地感受到用科學方法醫治疾病的好處,這樣下次得病就不再迷信神佛,另一方面采用遷移會場、修改會期等靈活柔性的調整政策。比如在滄市每年農歷二月十九都有香火會,會吸引方圓幾里的老百姓前來燒香拜佛,為改變這種狀況,滄市將廟會“推遲會期至二月二十五,把會場從農村改到城市,這樣燒香磕頭自然絕跡,將香火會完全變成了貿易大會”⑤;此外,加強對廟會中的娛樂活動唱戲的整頓。一是加大對舊劇的審查力度,對于含有迷信、色情和與中共政策相違背的舊劇一律禁演,二是積極修改傳統劇目和編演新劇,修改傳統劇目中與農村現實狀況、共產黨政策不相符的內容,修改傳統劇目中的侮辱性詞句、炫富求富等價值理念,引導群眾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同時創作了中共領導下反映群眾現實生活、思想的新劇目,中共對廟會信仰、娛樂功能的改造,對群眾而言是一場思想上的洗禮,達到了宣傳自己政策、鞏固新生政權的目的。
二、對美麗鄉村傳統文化建設的借鑒意義
近年來,“廟會”在冀中根據地所在地區早已恢復且規模不斷壯大,特別是中央提出“美麗鄉村”建設之后,對傳統文化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共對廟會的改造研究對今天社會的美麗鄉村傳統文化建設具有極強的借鑒價值。endprint
(一)通過政策傾斜或者充足的物資保障,使傳統文化產業重新回歸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根本屬性。
(二)政府只負責監督引導,將傳統文化建設的組織管理權力下放給農民,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三)挖掘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特別是與黨的政策相契合的部分,使傳統文化,重新煥發黨的宣傳輿論陣地色彩。
(四)對傳統文化進行選擇性繼承,保留傳統鄉村文化質樸的人文情懷;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的創新,避免千篇一律,提高美麗鄉村傳統文化建設的特色和品位。
三、結語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共產黨對日漸衰落的根據地廟會進行了恢復和改造,使其在經濟、管理、宣傳、娛樂信仰等各個方面得到了加強和完善,達到了恢復根據地農業生產和鞏固政權的目的,對于它的研究將為現在以“廟會”為代表的美麗鄉村的傳統文化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注釋:
①鄭起東.轉型期的華北農村社會[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163.
②冀中區黨委.中共冀中區黨委宣傳部四五月份宣教工作中幾個問題對區黨委的匯報并報中央局宣傳部[Z].河北省檔案館藏革命歷史檔案:3-1-118-15.
③晉察冀三地委.關于改造與加強廟會宣傳及徹底完成寫標語指示[Z].河北省檔案館藏革命歷史檔案:125-1-16-5.
④地市縣級檔案匯集.改造廟會工作總結[Z].河北省檔案館藏革命歷史檔案:520-1-58-1.
⑤冀中區黨委.關于廟會宣傳工作的匯報[Z].河北省檔案館藏革命歷史檔案:3-1-119-32.
參考文獻:
[1]魏宏運,左志遠.華北抗日根據地史[M].北京:檔案出版社,1990.
[2]鄭起東.轉型期的華北農村社會[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3]晉察冀三地委.關于改造與加強廟會宣傳及徹底完成寫標語指示[Z].河北省檔案館藏革命歷史檔案:125-1-16-5.
[4]地市縣級檔案匯集.改造廟會工作總結[Z].河北省檔案館藏革命歷史檔案:520-1-58-1.
[5]張祝平.論鄉村傳統民間儀式的當代再造-浙北黨山雷公廟會考察[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
基金項目:2017年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Z17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