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興
摘要:我國傳統觀念下的語文教學側重于教師的教,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知識灌輸。傳統教學培養出的人才思想僵化,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新時期我國全面推進的教育改革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專注于對人的潛能的開發,提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素質教育理念。教育改革下的教學應該是一個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要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打造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教與學
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僅僅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單邊活動,課堂教學就是教師的一言堂和針對學生的滿堂灌輸。學生被動的聽講、被動的回答問題、被動的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無情扼殺。傳統教育培養出的思維方式整齊劃一的高分低能的應試人才。而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更多的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有特色的創新型人才。面對我國社會的新需求,我國改變了人才培養策略,全面實施了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轉變傳統觀念,讓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向學生為中心轉變,要正確處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不再以教定學,而是以教促學、以學定教,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效結合,全方面的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具體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傳統的教學當中學生掌握知識是靠死記硬背的,這種學習方式往往由于學生對知識缺乏理解以及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而效率低下。將教師的教有效的轉變為學生的學,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師要善于將死記硬背的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來,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勇于發表新穎的個人見解。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并不是將課堂完全教給學生,而是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形成一個雙向的師生互動過程。對學生的引導,關鍵還在于教師。教師要把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前臺,將學習的任務與學生學習的愿望有機統一起來,用一種平等合作的態度和語氣,與學生共同商討。教師還要注意個別差異,尤其對那些主動參與意識差的學生,應熱情鼓勵他們,并幫助他們改正思維方式和學習策略、方法,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二、教師要以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
我國全面實施的課程改革,否定了以教師的講述、分析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中心研究教學問題,優化了課堂結構,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知識獲取不再依賴教師的講授,而是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質疑、釋疑、找出規律的過程當中不僅活躍了思想,還開發了智力,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民主、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用貼近他們生活的事物對他們進行啟發誘導,盡快的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回課堂學習當中來。教師還應該通過文本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對話,用討論和質疑打開學生的思路,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的學習取得最佳效果。語文教學也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我們通過文本的教學,通過學生間合作研究,對文本本來的價值也應給予高度的重視,而不是簡單歸納一下中心思想就夠了.文本所表現的情感價值和態度也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現,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體悟,然后再將其表現出來,學生才會覺得我和主人公在一起,我和作者在一起,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獲得更新更多的收獲。
三、教師要以啟發式教學法提高學生興趣、發展學生智力
我國傳統語文教學方法是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將需要掌握的大量知識在課堂上進行系統、細致的講解,學生則是在下面被動的接受,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就是學生在課堂上只需要認真聽講,不需要積極思考。傳統教學培養出的是思想僵化的應試型人才。為了適應21世紀這個創新型社會,我國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了讓初中語文教學更好的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智力,教師要轉變單一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通過教學系統的優化組合,實現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問題、新方法的學習活動。
四、教師要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減負增效
應試教育下,許多學生都感覺學習負擔過重。過重的學習負擔大都來自于語文作業。傳統教育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在作業布置當中采取題海戰術,名目繁多的作業不僅不能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反而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消磨了他們的靈氣和銳氣。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優化作業設計,切實做到減負增效。教師的語文作業布置可以是多樣化的,例如給課文畫插圖、嘗試進行詩詞創作、將課文變成話劇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等。形式多樣的作業不僅一改以前機械練習的枯燥乏味,還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提高自己的研究性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量化作業的過程,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課堂上學生可能理解好某一點知識,但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掌握,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后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適時的調控,讓學生學得輕松,做得開心。如果某一道習題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生的記憶會鮮明得多。當然,老師也不能面面俱到,而應擇其重點來合作探究。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落后的教育教學觀,以教促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欲望,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質量才會穩步上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