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承麗
摘要:語文教學實踐證明,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分析、表達能力的基本方法。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幫助學生走進文本,開發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優化教學效果,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語文課堂;提問;策略
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師所使用的一種常規的教學方式,目的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指導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幫助學生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的課堂提問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精心設計好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巧設懸念
認知的內驅力是一種指向學習任務的動機和求知的欲望。可見,認知的內驅力是維持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習的根本力量。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和思維的矛盾運動是參與學習的真正內動力。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在學習新的課文時,應首先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這就需要巧設懸念,啟迪思維。“看題目,設懸念”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因為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透過“眼睛”可以窺視文章的條理、內容。圍繞題目設問,可以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學《竊讀記》一課,學生看到題目后問:“竊”是什么意思?誰在竊讀?在什么地方竊讀?為什么要竊讀?怎樣竊讀?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學生學有方向,而且這些問題給學生留下了懸念,激發了他們的參與興趣。抓住課題,巧設懸念,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認識方向,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引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探究式提問方法能夠使小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通過有效的問題引導,能夠使學生對古詩詞中描繪的意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對課文的主體思想也能更加快速的把握、理解。探究式提問能夠使學生理解課文的真實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比如在學習《太陽》這一課時,教師在分析太陽的第一個特點時可以這樣提問:“假如太陽和地球之間有一條道路,你從出生時開始走,走一百年能夠走完這條道路的幾分之幾;如果讓你乘坐宇宙飛船,你到達太陽的時候大概多少歲?”這種探究式的提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分析理解能力。
比如,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草地不都是綠色的嗎?這篇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草地,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見過金色的草地嗎?草地為什么會變成金黃色呢?”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會注意教師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閱讀,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文導入時運用提問的藝術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三、分層提問
分層提問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提問模式,分層提問不僅能夠輔助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地展開,也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了一種有效梳理,能夠讓學生們跟著老師的問題更有針對性地展開對課文的思考與分析,這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學習《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時,在文章的第2段作者用翔實的數字突出了秦陵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為了讓學生們對作者的表述有更好的領會,我于教學提問展開了有效設計,抓住語言的關鍵處分3個層次進行了課堂提問的設計:“這段話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需要學生初讀文本,初步感受秦陵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這段話有什么特點,課文哪些地方表現了秦陵兵馬俑的宏大”,這個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再讀文本,品味作者列數字的作用,讓學生感悟到作者是從俑坑的面積廣和兵馬俑的數量多兩個方面來展現其規模宏大的;最后,引導學生體會“達”“足”“多”“近”這些關鍵詞的作用,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作者運用語言的精到和準確。分層提問收獲了很好的教學成效,隨著對于問題的思考,學生們不僅對文本的理解思路更為清晰,對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表現方式也有了更深的領會。
四、拓展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語文教學的提問設計,應當具有培養想象力的功能,教師要引導學生做有心人,展開想象。
比如教學《窮人》一課時,文章結尾有這樣一句話:“桑娜拉開了帳子。”講到這里,一般老師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結果怎樣?”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問題沒有深度,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而我這樣假想問:“桑娜收留西蒙的兩個孩子,在20年后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這樣一問,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紛紛舉手發言。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獨特體驗。
五、質疑問難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因此,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舉措。
如教學《落花生》時,當學到父親把花生的好處與蘋果、桃子相比較時,一位學生提出不同看法:蘋果、桃子把鮮紅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這并不是缺點。正如現在做好一則廣告所產生的良好效益一樣,勇于發現自己,推銷自己并沒有錯。這位同學的見解得到了不少同學的支持,我也及時表揚他有個人的見解,但又話鋒一轉,點出在本文中,父親主要是通過比較來贊美花生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并非貶低蘋果和桃子,不同的看法應該鼓勵。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藝術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還要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藝術博大精深,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學習,合理有效的提出問題,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加生動、高效,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美蝦.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探析[J].考試周刊,2015(91):52-52.
[2]張香萍.妙問善導追求高效——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藝術[J].語文天地,2015(21):39-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