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
摘要:許多企業在控制工程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經濟管理的風險,對經濟管理風險缺乏預警意識,工程管理過程中問題頻發,最終導致工程管理的整體失敗,釀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重視工程經濟管理的風險防范是企業工程管理的必備功課。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企業之間的競爭處于白熾化階段,因此,風險意識的樹立和防范體系的建設在工程管理過程中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工程經濟管理;風險意識;防范體系
隨著新形勢下改革開放發展的不斷深入,城市工程建設成為社會文明程度的其中一項重要指標,新時代早已對城市工程管理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從最初招投標到最后完工驗收,每一步都存在著大量的風險。企業想要實現最終的盈利,一定要著眼于工程管理的全過程,從細節做起,把風險控制在最低,避免額外損失,確保最后的順利完工。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工程經濟管理風險成為眾多企業管理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 工程經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一)經濟管理防范意識的缺乏
經濟管理意識的缺乏往往體現在企業對工程進度和質量的過度關注,許多企業在工程施工前未對整體工程成本做風險預設,只根據每個階段下撥款項和進度要求進行施工,這樣將會使得整個管理過程變得局限、片面。在實際經濟管理極度缺乏全面性的情況下,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企業往往無從下手,難以應對。因此,為預防工程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突發危機,前期風險意識的樹立極為重要,只有做好經濟管理風險預防這項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才能對之后工程施工管理起到有效保障。[1]
(二)工程招標以及合同簽訂的風險
招投標、簽訂合同是建筑工程施工前的重要步驟,這是一個計劃性的磋商過程,關乎工程雙方利益多寡問題。在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作用刺激下,投標方可能會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來獲取利益,如:設計方案存在諸多不合理情況、設計方案中故意遺漏項目、增添人員費用等。因此,必須在招投標階段就把經濟管理放在第一位,只有做到仔細甄別、科學決策,才能選出一個優質的合作伙伴。
而在每個階段工程施工前,企業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同施工方擬定并簽訂工程合同,除去合同本身的模糊、不完善帶來的風險,合同簽訂的風險更在于工程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隱患,材料物資在不同施工階段的價格可能有很大差距,有的合同條款通常會規定由承包人承擔價格漲幅在百分之十以內的風險。[2] 為了保證根本利益,承包人往往因此采購質量較差的物資材料,這無疑會影響工程質量以及后期的驗收工作。因此,根據每個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簽訂合同,嚴格、仔細審查合同的條款細則,才是對項目工程的認真負責。
(三)成本管控以及工程質量的風險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無疑是企業的命脈所在,糟糕的質量只會降低企業信譽,使得企業經營走向死胡同,但同時企業也擔負盈利、可持續發展的任務,項目持續虧損也會使得企業走下坡路,“質量”與“盈利”之間的平衡需要由企業自己來把握。因此,做好前期的成本預算顯得格外重要,許多企業為了圖省事從不對物資材料進行獨立預算,也沒有及時根據市場價格波動進行調整,這將會導致整個成本核算的模糊和混亂,既不利于后期的質量把控,也不利于利潤的計算。
而工程質量的風險也是由此而來,鑒于缺乏系統性的規劃,一旦出現計劃外的資金缺口,承包方本能會降低工程質量來換取利益的平衡,甚至有的承包方過度注重短期利益,一開始就偷工減料走捷徑,這些行為恰恰是企業不負責任、自毀信譽的體現,試想,倘若因為工程質量問題造成公眾的財產或生命受損,終將成為無法挽回的慘痛教訓。
二、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一)提升經濟管理風險意識,建立相應防范制度
提升企業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意識不是紙上談兵,落實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確保經濟管理制度務實管用,企業規模的大小、工程項目的施工難易、工程周期等都是設計制度需要考慮的因素,合理高效的制度是后期工程施工的有效保障,即使突發緊急情況也能積極應對,這無疑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只有能夠克服危機、控制風險,做到穩中求進的企業才是新形勢下真正具備長期生命力的企業。
(二)管理制度貫穿全局,同步提升員工專業素質
從招投標、合同簽訂到最后質量合格交工驗收,企業需要把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制度貫穿始終,一個項目的完美收官離不開每一個環節的互相支持,工程經濟管理制度是一個系統性、全局性的長期任務,更是離不開環環相扣的嚴格執行。企業在招投標環節前就需要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工程設計方案和施工流程作為標準,根據標準來選擇優質的報價及合作伙伴;在合同簽訂階段,除卻企業自身需要對每個階段的合同進行細致、耐心地審核,還需要專業的法務團隊來篩查其中的紕漏,避免合同條款模糊、異議帶來的隱患;成本的核算和質量的把控更需要企業做好整體系統的規劃,提前對材料市場的波動情況進行考察和預判,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選材選料,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工程。此外,制度設計還需做到細致和靈活,確保每條制度行之有效。[3]
經濟管理制度的執行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這就對參與經濟管理制度執行的員工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企業應當在完善經濟管理制度的同時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使得執行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便捷高效。
(三)風險控制及時反饋,親臨現場靈活修正
制度的作用是服務于管理,良好合理的制度將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風險控制的環節需要與工程進度環節一一相匹配,只有每個環節做好及時反饋,才能對下一環節的管理做出合理安排,整個工程管理將會如流水一般順暢運行,一旦背離實事求是的原則,將會導致錯誤的反饋結果,整個經濟管理制度將形同虛設,無法起到有效的風險防范作用。[4]
制度的生命更在于現場,專業素質的管理人員需要親臨現場做出自己專業的判斷,倘若沒有走到工程第一線,就無法對各個階段的工程施工情況做出真實有效的記錄,一旦危機出現,管理人員就無法對發生的矛盾問題做出正確的分析和處理。
三、結束語
經濟管理風險是工程管理風險中的關鍵,而許多企業往往對其缺乏根本性認識,傳統理論認為工程管理的重心是實體施工建設,因此風險管理只要保障施工建設即可,而現實中這種觀點是極其片面和膚淺的,許多企業也因工程經濟管理的失敗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參考文獻:
[1] 張群偉. 淺談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J]. 四川建材, 2011.
[2] 楊洪兵.新形勢下鐵路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探究[J].科學技術創新.
[3] 黃燦華. 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的探討[J]. 建材與裝飾.
(作者單位:中鐵武漢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