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玲
摘要:地鐵項目有效提高了集約化利用土地的水平,減輕了城市環境與交通壓力,促進了我國城市化發展。地鐵項目投資大、工期長、施工相對復雜,施工中影響因素多,安全風險高。同時,近年來我國地下交通發展迅速,相關人員安全風險意識薄弱,造成頻繁出現安全事故,因此科學建設地鐵工程以及建立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從而提高安全施工水平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關鍵詞:地鐵工程建設;安全風險;管理
對于我們來講地鐵施工所在環境比較復雜,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無形之中給地鐵順利施工造成困難。地鐵施工工藝流程復雜,項目風險大,不僅需要高度重視地下環境變化情況,還需應對附近建筑、地下管線、市政基礎設施等不利因素的影響。
一、地鐵工程特點與難點
由于地鐵建設成本大,后期運營費用高,經濟發展指標較高的城市陸續進行地鐵建設。地鐵工程體現出以下特點:施工空間有限,操作環境惡劣,其他市政工程施工反復對其穿過的地下土層進行破壞,自身力學性能與理論上的土力學準則存在較大差異,狀態復雜多變。此外,其施工嚴重影響附近環境,如噪聲污染、灰塵污染等。城市軌道更體現出明顯特點:沿線周邊聚集大量建筑物,地下管線設施復雜多樣,無法明確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施工方法多變,施工推進難度大等。這些特性無形之中隱藏了安全風險。地鐵通過區域環境復雜多變,具體表現幾個難點:
第一,施工中出現復雜多樣的地下管線,直接關聯產權單位眾多。增加了管線發生損壞和斷裂的幾率,威脅居民日常生活、工業生產等。
第二,施工周圍分布大量建筑物,牽涉到各類市政道路、居住小區等,這部分建筑存在發生開裂的可能性。
第三,暗挖與淺埋結構對應,大多數城市暗挖內部包含較厚填土層,降低了土層本身的穩定性,增加塌方出現幾率。
第四,施工需要開挖較深,大多數情況下出現地下水,但若附近分布大量建筑物難以設置降水井,通常要求施工帶水操作,形成較大的危險系數。
第五,明挖車站形成較深基坑,過于靠近既有建筑物,增加施工難度;暗挖車站、人防、聯絡險段產生較大跨度,縮小了凈距,施工中容易發生硐室現象,應科學設計施工程序;二襯施工中,要求及時轉換體系,在拆除施工中怎樣保證結構安全是技術難點,增加了技術復雜程度。
第六,地鐵作為市政項目,接口繁多,對質量產生較高要求,應避免滲漏。這不僅成為控制質量的關鍵,也是控制風險的重點。
二、安全風險管理
(一)初步設計環節安全風險評估
具體包括:風險識別、分類、評級與評估。在這一前提下獲得改進方案、工程措施和風險控制的意見,防止或降低工程風險蔓延至下一階段,對初步設計階段認知缺陷引發的環境風險有效掌控,便于更好地管理安全風險工作。
其中該階段風險評估包括:
第一,不良地質環境產生的風險;
第二,擬建項目所在區域物理力學風險;
第三,周邊環境風險;
第四,項目施工牽涉到的新技術和新設備風險;
(二)施工圖設計與施工方案階段風險管理
該階段應評估風險,并提出與之對應的管控手段。初步核實與細化初步設計與施工方案安全風險評估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對施工地質環境、設計方案改進等工作細化處理。具體包括:
第一,惡劣地質環境風險分析;
第二,項目結構改變、沉降和位移風險;
第三,施工方案風險;
第四,附近環境風險;
第五,主要項目應用的技術、機械設備與原材料等風險。
(三)施工現場安全風險管理
施工現場是管理安全風險的場所,可以將安全風險轉變為風險事故。通過對其監控與處置,能夠有效避免與減少風險事故造成的破壞。具體工作如下:
第一,針對突發事故建立迅速響應應急預案制度;
第二,對各個參與方管理風險工作及其程序有效明確;
第三,動態監管現場,在施工監測與采集、分析數據的前提下構建管理體系;
第四,妥善處置風險發生征兆,并深刻分析,避免二次發生的可能性。
三、風險控制措施
(一)設置控制臺賬
根據施工現場存在的風險源,對其有效識別與評估,并針對主要風險來源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控制措施,構建一個分類賬的重大危險源,并設計控制標準與管理計劃,動態追蹤改善情況。
(二)制定安全文明施工計劃
在施工現場的全部入口,發揮保護作用的是走廊,出入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應對操作時間和內容準確登記,同時也要全面掌握施工所需的機械設備,照明設施和安全設備等;針對地下施工,利用有效通風措施,避免出現中毒事件;施工操作中形成的火花,使用電焊接應取得消防卡之后正式投入施工,并嚴格根據計劃落實。施工環境相對惡劣,需要制定對應措施以及特殊環境中采取的安全作業手段,配置專業機械設備與防護設施,并為現場人員詳細分析安全規范,保證安全推進施工。
(三)構建應急響應和預案
第一,出現事故時,發現者應向有關負責人及時通報;
第二,通報具體內容:簡單陳述出現事故的時間、地點、人員與財產損失情況,處理方法,限制事故蔓延發展;
第三,獲得通報以后,具體負責人員影響管理單位傳達事故狀況;
第四,管理部門收到事故通報以后,立刻指揮實施應急預案,并安排相關救援人員到達事故地點,妥善處理傷亡人員。
(四)風險轉移
通常是指一部分建設地鐵單位與個人,為防止潛在風險造成損失,有意將財務后果轉移給有關單位或個人,其中應用較多的是非保險轉移,利用合同或協議向第三方轉移項目可能產生的風險,卻不是積極利用有關的處理手段,降低風險出現概率。
四、結束語
綜合分析,在地鐵項目建設過程中安全風險管理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組成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貫徹落實安全風險管理可以有效減少施工隱藏的風險,確保項目運行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仲潔,楊效中,濮仕坤.基于人為因素地下工程各相關方安全風險管理措施[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4,S1.
[2]張輝.風險管理標準現狀及我國工程風險管理標準化發展趨勢[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4.
[3]杜德平應國柱;基于層次分析和集對分析的地鐵施工風險評估[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8).
[4]黃建陵彭巍華文鑫;地下工程安全風險管理與控制研究[J];鐵道建筑;2012(01).
(作者單位: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