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澤永
摘要: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大對現代房屋建筑工程提出了更嚴峻的要求。由此施工方必須重視地基基礎工程的工藝流程、工藝設備、工藝技術,進而促進房建工程的發展;特別是基礎工程的施工中需要針對操作技術進行系統的探討,改善現階段施工技術的弊端提高工藝的精度。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地基工程的技術內容并提出優化策略。
關鍵詞:地基工程;技術;特征;優化策略
完善房屋建設過程的施工技術有效精準管理、控制的操作方法能夠提高施工的核心質量。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只有不斷完善施工工藝的流程和各類操作的運維步驟,才能提高契合房屋工程的技術要求。由此提高施工技術的技術精度,并將相應的技術內容融入實際規劃與發展當中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承載參數。同時需要以系統的管理、操作模式進行控制與優化,才能提高房屋的功能性滿足質量標準體系的而需求。
一、完善地基基礎工程的特征及必要性
(一)基本特征
由于該工藝會直接影響房屋的基本質量,對操作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精準工藝的操作基礎,提高房屋的承載功能。首先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我國的基本地貌相對較為復雜,且存在諸多差異例如降水較為充足的地區土質相對較為松軟,而降水量較少的地區的土質相應較為堅硬,這對于工程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其次房建工程的工程項目較多,且涵括諸多隱蔽工程,若沒有計劃進行系統的規劃操作和技術控制,容易引發多元化技術性問題。具體來說施工技術的不精準會導致后期規劃存在一定偏差,進而導致地基的穩定需求達不到質量體系需求容易引發綜合性問題。
(二)必要性
地基工程是維系房屋承載力、結構應力的基本項目;特別是諸多工程技術、工藝流程、使用材料的出現,對房屋工程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從發展的角度來說若地基工程不到位,容易促使高層房屋的承載參數達不到技術標準,進而導致多元化的穩定性問題引發安全隱患問題的發生。因此強化該工程的施工技術有利于提高施工質量,例如技術人員需要提出合理的策劃方案,完善施工規劃內容細化各項基礎工程的工藝步驟能夠提高房屋的功能性。
二、基本工藝技術分析
(一)注漿工藝技術的應用
注漿工藝技術即通過加壓的方式需將配比好的砼漿灌注于操作的區域當中。工藝的實踐操作中首先要精準砼材料的配比流程,防止材料發生離析現象;其次需要運用合理的方法將材料內的氣泡、水分予以排除,減小氣泡因素而導致地基穩固性受損現象的發生。在實踐過程中需要使用相應的操作工藝進行孔位測試,精準的計算孔位的操作高度和埋深參數提高注漿配合比。當管道發生漏漿現象時,需要對漏漿部位進行技術調研,提高調整精度使用合理方法進行優化提高注漿的工藝精度[1]。由此需要將利用BIM技術分析地面的承載壓力,保證其壓力參數在0.42兆帕~0.83兆帕之間,最大不超過1兆帕的壓力值。另外注漿操作中需要對范圍內的巖土進行加固操作,依據先加固上層巖土后加固下層巖土的順序進行實踐,特別需要注意拓展防漏措施,若基層地基發生泄漏現象應立即停止注漿操作分析泄漏的核心原因提高問題處理的精度。
(二)強夯工藝技術的應用
強夯工藝技術被廣泛地運用于房建工程當中,其工藝核心就是借助重力的作用,有效提升地基土壤的密實度也直接提高了房屋整體功能的穩定參數。從實踐的角度來講該工藝需要使用精準的方法分析不同水質的占比情況。因此,需要對地基的圖紙結構進行分析使用精密的方法排除地層表面的游離水。排除游離水后需要使用黏性較強、吸水功能較強的砂石材料進行回填操作,防治由于水分流失而導致的穩定功能問題。同時需要保證回填厚度參數在0.7~2.1米之間,若厚度達到需求,需要使用精準的碾壓技術平整操作區域,提高地基表面的穩定性[2]。若厚度達不到規劃需求,需要使用合理的操作辦法進行優化整改,拓展相應的機械設備進行操作,提高強夯工藝的精度。最后,需要技術人員對操作區域內的需求參數進行記錄,包括土壤的密實度、機械設備的使用型號等。
強夯工藝的實踐中,施工方也可以使用分段施工的理念進行操作,依據系統的操作規則精細施工順序,運用相應的設備對埋件的深度值、推土機的操作位置進行測算,保證該工藝的流暢性。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技術人員優化操作定位線的測量與定位,保證夯錘操作頻率、操作參數達到基本需求。同時若滿夯的操作區域存在一定積水,需要添加干燥度、吸水性功能較強的砂石這對于提高施工質量有積極意義。
(三)DDC灰土技術的應用
直接數字控制技術(Direct Digital Control)的有效運用能夠有效地分析地基的變形情況。首先,需要對當地土質的種類進行技術分析,系統地分析不同的操作技術和操作方法,使用螺旋鉆機進行操作,提高操作區域樁基的內徑參數。其次,需要使用DDC技術進行數據計算,分析各類填料參數的配比程度,例如可選擇水合配合比為2:8的灰土材料進行技術回填,分析各操作的夯擊次數[3]。
三、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首先,施工人員必須細化施工圖紙的規劃與調研,充分分析工程區域的環境參數,對予以合理的方案記錄。若存在土壤密實度嚴重不達標的操作區域,技術人員需要盡量避免在該區域內進行技術規劃,待使用相應技術進行實踐改良后,方可進行二次操作。其次需要使用GB50202-2002判斷標準明確地基規劃的設計要求,特別需要對房屋的結構模型、功能需求、基本朝向等方面進行技術調研,依據相應的公式模型測算房屋的承載力參數、結構應力參數[4],提高工程的精準性。另外需要針對重要的操作施工技術進行二次測量,例如強夯技術中的標高操作設備的埋設參數等都需要進行反復的技術評測,這對于提高工程的精度有積極意義。最后需要對地基部位的受力層區域進行技術測量,運用合理的實踐方案進行二次加固降低自然災害對房屋的負面影響。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地基工藝技術直接制約了房屋的穩定性和功能性。因此,房屋建筑工程中,需要不斷完善施工工藝的操作步驟和施工規劃,依據相應的質量規范體系進行質量比對提高施工技術的專業性。同時需要完善管理、控制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整體質量達到技術需求。
參考文獻:
[1]徐洲元.關于現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的研究[J].建筑設計管理,2016(10).
[2]李興武.關于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論述[J].科學技術創新,2011(9):225-225.
[3]鄭曉濤.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6(8):237-237.
[4]張士勇.淺談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5(14):74-74.
(作者單位:肇慶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