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琦
摘要:地鐵項目與一般建筑工程比較,其操作難度更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并且由于其在地下開展施工,必將面臨十分復雜的地質問題,若缺少合理的操作技術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在現代技術的支撐下,盾構技術廣泛運用在地鐵項目中,有效化解操作問題。因此,本文結合地鐵的復雜地質環境,科學分析了盾構施工技術的應用問題,希望可以為類似施工提供較好的借鑒。
關鍵詞:地鐵;盾構施工技術;復雜地質
地鐵盾構施工技術體現出創新特點,在實際操作中,尚未積累豐富的操作經驗。因此,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應密切聯系本地水文、地質和地形特點,最大程度保證盾構操作水平。在這樣的環境中,對復雜地質深刻研究盾構施工技術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地鐵盾構機施工技術
(一)土壓式平衡施工
1.選擇模式
具體包括三種模式,在科學選擇掘進模式時,結合不同地層特點開展施工。一般情況下,掘進操作全斷面巖層時,優先采取敞開式,采取泡沫劑有效改進渣土;針對軟弱層產生的復雜地質,建議采取土壓平衡模式,選擇泡沫與一定的膨脹土有效改進渣土。應用該種模式的過程中,應避免反復調整入倉壓力,只要其明顯超出掌子面水土壓力即可;對砂卵石或上軟下硬土層科學處置時,由于土層體現出的復雜特點,依然采取土壓平衡掘進模式,由于不能輕松控制土倉形成的壓力,應嚴格處理各個階段[1]。
2.明確掘進參數
正式操作之前,應結合工地環境特點和埋置隧道深度對關鍵參數有效明確。并且按照監測掘進試驗段情況,科學調節工地實際參數。采取土壓平衡模式,應利用螺旋機保持出土平衡,因此還應嚴控設備操作速度和壓力。
3.控制設備狀態
掘進操作復雜地層時,應嚴控設備狀態,尤其是相對改變較大的硬巖地層與土層區域,糾正設備狀態比較困難。若采取對千斤頂推力調節對狀態有效調節,效果一般不理想,并且增加了道具磨損程度,甚至發生管片錯臺的不良結果。所以在操作中,應認真按照相關準則,防止集中較大用力[2]。
(二)泥水加壓式平衡施工
1.明確泥水性能
首先明確泥水形成密度,在開挖操作時,利用泥水可以對開挖面有效控制。一般泥水擁有較大密度,滿足開挖土體的密度要求。但在具體操作中,泥水產生的較大密度,容易威脅泥漿泵操作運行以及增加處置難度,所以需要根據土層構成和設備使用性能,科學明確泥水密度;泥水將含砂量作為另一關鍵因素,當針對較強透水性土體實施操作時,含砂量以及最大粒徑都會嚴重影響形成泥膜的速度。
2.明確掘進參數
在復雜地質下開展操作時,應保證獲得穩定的切口壓力,推力與刀盤采取相對較低的轉速。憑借對導向油缸長度和推進壓力科學調節,對設備狀態嚴控。當掘進操作上軟下硬土層時,由于上部砂層缺少較強的穩定性,減少了切削形成的扭矩,形成較高的土層硬度,隨之增加了刀具阻力,尤其是在軟硬土壤交接位置,會發生更加嚴重的磨損,要想成功消除巨大的沖擊荷載,適度控制刀盤旋轉速度;若掘進速度相對較快,則影響處理和輸送水泥的情況,形成嚴重的超挖問題。
3.控制盾構姿態
良好的姿態能夠降低操作阻力以及有效擾動地層,提高操作水平。在保證掘進操作速度的前提下,憑借降低推力的方式對姿態有效控制。若發生問題,避免迅速糾正,防止產生較大的蛇形開挖面;可以憑借控制油壓與調整油缸形成對其嚴格控制;并科學調節差異數值,進一步嚴控壓力差值。
二、施工組織管理
(一)準備工作
在實際操作中,容易產生各種風險,應認真做好準備工作。首先勘察需要操作的地質環境,經過對路基整體勘察,把握地質出現改變的情況,根據實際變化狀況提升決策的準確性,加固處理始發路段,只有掌握充分的數據信息,才可以更好地開展操作。同時,要想順利開展施工,應科學設計操作方案,并安排好技術交底工作,牽涉到加固技術方案等,整體思考突發事故和風險問題。
(二)控制加固區域盾構掘進參數
當接收端頭加固區域進入盾構后,由于提高加固區域土體強度,產生較大盾構扭矩,要想對推進軸線嚴格控制,應綜合把握整體推力,從而降低掘進速度,保持在10mm/min之內,相應降低刀盤轉速0.8r/min,在與操作區接近盾構機掘進操作中飽滿注漿每一環,并開展二次注漿操作。
當盾構機與圍護結構接近時,應嚴格注意盤扭矩、總推力等參數嚴格控制,防止過度擠壓刀盤前方土體。
(三)科學管理方案與工序
這項操作表現出顯著的持續性,對機械化操作產生極高的要。同時表現出高消耗、大投資特性。當正式操作以后,消耗電力、材料等方面的成本也隨之增加,要想壓縮費用,應對方案不斷改進。比如,當盾構機進場以后,應迅速設計加固和換刀等操作方案,安排有關的人員配置工作,并做好設備與材料組織工作,進一步順利開啟盾構機。
(四)嚴格遵守技術要求
通過調查可知,開展盾構操作體現出較強的復雜性,這部分操作環節之間出現了密切關聯,若其中一個操作環節難以達到質量要求,必將嚴重威脅整體操作質量。
(五)追蹤監測盾構操作
要想提升操作的安全水平,應追蹤服務施工監測工作,不僅要整體獲取監測點信息,還應根據建設要求開展追蹤監測。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測量都應重視施工操作的凹凸需求,并認真監測盾構出洞操作。第一,在盾構出洞之前設計監測點,并持續追蹤監測,積極改進操作參數。第二,長時間追蹤監測沉降井,穿越盾構過程中,增加監測次數,并始終保持跟蹤監測,直到獲得穩定的數據才可以終止監測。
針對大多數盾構機操作來講,由于復雜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產生不同的建設情況,不僅需要項目建設人員嚴控技術,還應深刻探索操作工藝。
三、結束語
綜合分析,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地鐵類項目,傳統操作方法不能有效滿足復雜地質環境產生的操作要求,作為有機結合了先進技術與機械設備的盾構施工,可以很好適應各種復雜的操作環境。本文高度聯系理論和實踐,從若干角度深刻分析復雜地質環境中采取的施工技術,為有關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吳家興.昆明地鐵1號線下穿復雜地段盾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6(12):62-65.
[2]王全,林成.芻議復雜地質條件下地鐵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建材科技,2016(10):167.
(作者單位: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