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春
摘 要:文章游泳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從場館衛生、救生安全、教員情況等方面對近年以來游泳場館安全保障的發展進行總結,在了解和掌握游泳場館安全保障的基本情況下,對提升游泳場館安全保障系數。得出結論如下:游泳場館安全是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借鑒國外成功的安全保障模式,在政府與社會共同關注的基礎上,改革與創新并舉,探索適合在我國游泳場館安全保障體系,保證游泳者的游泳安全,實現我國體育產業大發展。
關鍵詞:游泳場館 游泳安全 安全保障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246-03
Abstract: Swimming literature, in terms of venues, health, life-saving safety, teachers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in recent years the swimming complex to summariz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grasp the swimming venue security, to enhance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f the swimming complex factor, the bett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posed swimming prospec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Swimming venue; Swimming safety; Safety and security
游泳是一項長期以來深受人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毛主席曾題詞:“游泳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從1983年開始,原國家體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先進游泳場館、游泳之鄉”評選活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游泳場館的建設和發展。作為第一批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成為游泳場館發展的題中之義[1]。近年來,因游泳導致的死亡事件頻發,教育部、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對有關游泳的場館設施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查和督導,尤其在夏季,在利益的驅使下,部分游泳場館對進館游泳人數不加以控制,導致游泳場館內人滿為患[2]。盡管有相關的政策積極引導游泳場館朝穩定、安全的方向發展,但實際不盡如人意。對關于游泳場館安全保障研究進展的分析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有關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 游泳場館安全保障研究的進展
1.1 研究概況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關鍵詞“游泳安全”,共檢索文獻126篇,其中最早對游泳安全進行研究在1959年,從1959年開始,以10年為時間段對檢索文獻進行分段研究,文獻數量及分段情況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對游泳安全研究的文章極為罕見,從1959—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文獻的數量在2篇及以下。從2000年開始,對游泳安全研究的文獻數量呈總體上升的趨勢,尤其在近幾年,文獻的數量超過了以往各年的總數,體現出廣大體育工作者對游泳安全問題重視程度的提高,表現在對場館衛生、救生安全、游泳教員、安全教學、安全管理以及設施安全等方面。通過對不同地域或者全國范圍內游泳場館安全保障的調查與分析,為進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提供理論支持。
1.2 游泳場館安全保障研究進展情況
1.2.1 游泳場館衛生方面
游泳場館衛生不達標主要表現在游泳池水的衛生狀況,衛生方面管理的缺失,極易導致傳染病對游泳者造成傷害。按照2007年頒發的《游泳場所衛生規范》(衛監督發(2007)205號)的衛生要求,對游泳場所水質的pH值、耗氧量、尿素、大腸桿菌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對禁止傳染病者入館,持健康證等才能下水的要求確保游泳者身心健康得以保證[3]。但由于不同場館規模大小不一、經營模式各異,形成了游泳池的衛生狀況差異明顯。在對游泳場館衛生管理模式的研究上,學者們提出了游泳場館衛生長效管理模式,通過量化評估指標,對水質檢查結果進行公示,加強游泳衛生知識宣傳,增強游泳者游泳衛生意識等措施達到對游泳場館的長效管理[4]。但該模式下的指標量化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政策、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在將其他領域衛生管理機制的遷移上,學者將食品衛生管理中的HACCP原理引入到游泳場館的衛生管理中,在確定影響因素,實施調整措施上為游泳場館衛生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也為HACCP原理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研究者對不同區域(如太原、北京、成都、廣西等)游泳場館衛生現狀的調查顯示,經營者對游泳場館衛生標準缺乏了解、制度不健全、游泳者缺乏衛生意識等。
1.2.2 游泳場館救生安全方面
在對救生安全方面的研究,部分學者鑒于國外游泳救生發展的歷史久遠,已形成了成熟的救生員培養體系和游泳救生體系。因而,分析并研究國外培養體系和救生體系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的重要方面。我國游泳協會救生委員會已成立近20年的時間,在對救生員等級的制定和考核過程中表現出職業地位不高、性別比失衡等狀況,這與救生員自身的素質和職業責任感等有著直接的關系;各級各類救生員培訓的開展,在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法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為后續學者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1.2.3 游泳場館教員方面
教員與教練員屬于不同的范疇,分別是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全國游泳教員管理辦法》對相關級別的教員做出了要求,從報名條件到培訓內容,統一由國家游泳運動管理中心負責。然而,不容置疑的是我國游泳教員的培訓包括最終的考核都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從教員自身的情況來看,教員的年齡呈現出年輕化的態勢,而在這種狀態下已經保持很長一段時間,多數教員是在校學生[6]。在對少兒游泳教員的調查研究上,從教員素質到基本能力上體現出不合理性,盡管教員是一項需要年輕態勢化的職業,但從教員職業的整體發展規劃上來看,還需要提高要求,包括報名、培訓、考核等。
1.2.4 游泳場館安全教學方面
游泳安全教學是游泳安全保障的重要內容,安全教學方面的相關研究也是游泳安全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對安全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措施方面,如下水前的游泳知識學習和準備活動的安排、恐懼心理的克服、泳池內安全標記的設立等。為避免游泳事故的發生,需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教學,并明確規定了作為教師在教學中的相關責任;作為教師或者教員,一方面要做好安全工作,另一方面要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所以,各崗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明確各自職責的情況下,還要杜絕對教學構成威脅的安全隱患。
1.2.5 游泳場館安全管理方面
對游泳場館的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場館經營者面臨的主要問題,國家在大力促進體育產業發展,鼓勵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有效防止安全問題的發生,《全國業余游泳鍛煉標準實施辦法》為游泳運動的安全開展提供了政策依據[7]。安全管理涉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只有雙方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的完善安全管理機制,真正促進我國游泳運動又好又快發展。順應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趨勢,分析游泳安全管理內部和外部因素以加強安全機制的形成;傳統的經營理念和方式下,場館經營者認識的缺失造成了參與游泳鍛煉群體安全問題忽視,游泳者對管理的無視使游泳安全事故屢屢發生。哪種安全管理的方式能被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所接受,尋求兩方面的平衡點,是關于雙方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1.2.6 游泳場館設施方面
游泳場館的開放條件和技術要求是關于游泳場館設施方面的標準,包括更衣室、淋浴室、聽風設施、游泳池等的相關規定。學習國外的經營模式是部分場館設施建設的重要表現。在水處理設施方面,過濾、消毒、循環,自檢系統的建設是場館設施的基本要求;配備游戲、餐飲等配套設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從建設節約型社會,減少場館成本的角度來看,需要全面統籌、協調各方利益關系,采用循環補水的方式等降低場館運營成本。但就場館設施研究上來看,依然是受到國外游泳設施建設的影響,從對比分析中發現我國游泳設施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如人力、物力的投入,場館數量的不足等,以及新舊場館的轉換都是我國游泳場館發展的方向。建成安全系數高、事故零發生率的場館是我國游泳場館建設和發展的方向。
2 游泳場館安全保障研究的展望
對于安全知識的認知和學習,從參與游泳鍛煉的群體心理出發,一味的追求游泳帶來的身體上的愉悅導致的安全問題的忽視,與游泳者對安全問題的危機意識認識不夠有著直接的關系。
衛生安全上,借鑒其他領域衛生安全監察的措施,將適宜在游泳場館衛生中應用的衛生監管方式遷移、轉化使其能夠在游泳運動中起到別樣的作用,首先應從制度層面,相關部門加強制度完善,同時加大對游泳場館衛生安全的監察力度,使衛生安全常態化。
在救生員和教員的培訓、考核上,充分利用國外已經成熟的機制,將其中適合在我國實施的部分試驗;在培訓內容上擴大內容的廣度,嚴格考核標準,真正培養出合格優秀的救生員和教員。不斷促進我國游泳相關事業順利發展。
設施安全上,經營者要加大投入,對各種標準化的設施要一應俱全,如何在投入過程中找到其與游泳者的契合點,達到場館安全設施安全長期化。政府部門出臺相關設施標準,對不同條件的場館實施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努力使游泳場館硬件設施滿足游泳者的需求。
游泳保險制度上,推廣公眾責任保險;依據《全國游泳場所行業保險實施細節》《全國游泳場所行業保險管理辦法》,通過多種途徑減少游泳事故糾紛,減輕場館經濟壓力,保證經營者正常經營,消除游泳者的后顧之憂。轉變傳統的保險公司贊助的模式為自主開發保險,以適應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
3 結語
游泳場館安全是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借鑒國外成功的安全保障模式,在政府與社會共同關注的基礎上,改革與創新并舉,探索適合在我國游泳場館安全保障體系,保證游泳者的游泳安全,實現我國體育產業大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震,陳元欣,劉倩.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研究——以武漢市政府購買游泳服務為個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7):36-40.
[2] 糾延紅,安金龍,楊俊,等.普通高校游泳教學安全問題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4):102-104.
[3] 朱從彬.成都市武侯區游泳場館安全保障措施現狀調查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4.
[4] 寇健忠.我國游泳場館經營管理中的安全問題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7):134-136.
[5] 宋旭.經營性游泳池的安全管理[J].安徽體育科技,2008(5):13-16.
[6] 寇健忠.福建省游泳場館游泳者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11):113-116.
[7] 張帆.太原市游泳場館游泳安全保障現狀的分析研究[D].山西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