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錕
摘 要:近年來,體育旅游方興未艾,已成為體育旅游市場中的亮點,發展前景廣闊。海南省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海洋大省,發展濱海體育旅游的區位優勢明顯,且具有可開發的獨特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但研究發現,海南濱海體育旅游在開發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該文通過分析,運用“體育+”思維,提出了發展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幾點對策,以期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濱海體育旅游 “體育+” 國際旅游島 海南
中圖分類號:G812 .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1(c)-0182-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ports tourism is flourishing, has become a highlight of the sports tourism market, development prospect Hainan province is the only tropical ocean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sports tourism location advantage is obvious, has developed a unique resource advantages. But the study found that coastal sports tourism in Hainan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sis, using “sports +” thinking,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oastal sports tourism in Hainan provin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Key Words: Coastal sports tourism; “Sport +”;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Hainan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不斷深化,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我國體育產業迅速崛起,其中對體育旅游產業投入的規模更是逐年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01~2010年的年均投入超過了8.7%的增長幅度,2010年體育旅游產業的總投入水平達到了2001年的14.3倍[1],發展體育旅游已成為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體育產業的重要內容。國務院在2009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充分發揮海南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勝地”,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可見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時間緊、任務重,但同時也看到了發展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機遇。
“體育+”這一概念是由體育與眾多領域跨界融合這一新型社會經濟形態發展而來,“體育+”思維不僅限于產業融合的外在形式,而且涉及到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內涵在各領域的滲透和發揮上,內容極為豐富。旅游與體育的融合建立在許多共同機制之上,具有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該文正是基于這一視角對海南的濱海體育旅游的發展進行研究。
1 海南省濱海體育旅游開發現狀分析
濱海體育旅游具有濃厚的海洋氣息,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較大。海南省四面環海,陸地面積3.5萬km2,海洋面積達200萬km2,是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內涵,是名符其實的熱帶海洋大省。海南沿海地區分布著眾多優秀旅游資源,主島沿岸分布著眾多優質海灣、沙灘 、灘涂,近海分布有眾多小島,水質優良,可開發的濱海體育旅游項目極為豐富,如潛水、帆船、帆板、沖浪、劃船、游艇、游泳、垂釣、拽傘、摩托艇、海上熱氣球、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滑沙、沙灘露營等。
海南環島高鐵已全線貫通,全長653 km,全線設25個車站,乘高鐵環游海南島已成為現實,分布于海南島沿岸的濱海旅游區的通達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另外,環島濱海旅游公路作為海南“十二五、十三五”的重點規劃項目一旦建成將為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發展注入更大活力。而“國際旅游島”框架中的重點旅游景區和度假區的建設有利于充分展現海南各地的自然風景和人文風俗,便于分地區、分類型集中打造海南體育旅游項目。從表1可以看出,17個重點項目中就有8個屬于濱海型,這為開發海南的濱海體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濱海型開發項目主要集中在東部沿線,共8個,西部僅兩個(樂東鶯歌海、昌江棋子灣),西部的濱海型旅游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2 海南濱海體育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2.1 深度開發不夠,缺少特色和文化內涵
今天的旅游已經從獵奇、觀光過渡到體驗和調節身心的價值訴求[3]。海南省雖然擁有極為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但關于體育旅游方面的開發形式卻較為單一,大多限于沙灘浴、海水浴等低層次開發,而其他類型,如潛水、摩托艇等項目的開發還流于表層,運動元素不明顯,游客感覺不過癮,開發的深度不夠。海洋不僅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而且孕育了燦爛的海洋文化[4],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開發缺少文化內涵,海洋文化和熱帶風情元素的挖掘不夠,游客的身體感受大于精神體驗。
2.2 推廣力度不夠,品牌意識不足
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推廣宣傳應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由政府牽頭、多方配合、統一謀劃。但就目前來看各旅游景區、旅游社,包括旅游主管部門和體育主管部門在濱海體育旅游的推廣上并未形成強大合力,品牌意識不足,這不利于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長遠發展。
2.3 缺少專門的組織機構來協調各項事務
海南濱海體育旅游要做大做強,要提高服務質量,各項服務要向國際接軌,小而散的發展和經營模式不利于產業發展。而就目前來看,海南濱海體育旅游在這方面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各濱海體育旅游區的管理、旅游線路和項目的規劃包括團隊的組織管理均未形成高水平的行業標準,而這些都迫切需要一個專業化的組織機構來完成。
2.4 無大產業觀,缺乏產業鏈拓展意識
現代體育產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上下游產業鏈上涉及的行業眾多,體育旅游產業同樣如此。就目前來看,海南濱海體育旅游在發展過程中缺乏這方面的意識,更無產業拓展的總體規劃,這方面的理論研究也較少。濱海體育旅游的產業鏈上可能涉及到眾多大產業,而這些產業如能受益于濱海體育旅游的開發而做大做強,那么它對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貢獻則會超過旅游產業本身。
2.5 專業人才缺乏,綜合性人才難求
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產業要做大做強,人才保障是關鍵。而濱海體育旅游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綜合性人才,就目前來看,這方面的人才是匱乏的,究其原因在于海南在人才培養上的超前意識不足,體育旅游人才既要懂體育又要懂旅游,還要懂管理,專門從事濱海體育旅游開發的人才則還要對濱海體育有相當的認識,因此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迫在眉睫。
3 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對策
3.1 通過大型體育賽事打造整體形象
要把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產業做大做強,“品牌”至關重要,利用體育賽事來打造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整體形象是該市的不二選擇。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已連續舉辦七屆,賽事級別較高,是海南的三大賽之一,賽事影響力也逐年增加,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一平臺來大力推廣海南的濱海體育旅游,通過這一平臺來打造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整體形象。同時,根據海南特有的濱海體育資源,再進一步策劃舉行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大型濱海體育比賽或娛樂活動,加大傳播力度,進一步提高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認知度和美譽度。
3.2 設立海南三大濱海體育旅游服務中心
根據海南濱海體育旅游資源的分布特點,建議設立三大濱海體育旅游服務中心,分別是海口濱海體育旅游服務中心、三亞濱海體育旅游服務中心、萬寧濱海體育旅游服務中心,通過服務中心來整合海南濱海體育旅游資源,以重點濱海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來打造海南的濱海體育旅游產業。
3.3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協調各方關系和利益
濱海體育旅游的開發涉及到眾多企事業單位和部門,沒有政府的牽頭很難協調發展。濱海體育旅游產業不是單一產業,更不是封閉式的產業,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關聯企業眾多,他不光關系到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還關系到海南其他產業的發展,它是海南濱海旅游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當地居民的生活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以政府牽頭來協調各部門關系和各方利益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由政府牽頭來對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的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可以避免目前小而散的發展模式,避免無序發展,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并有利于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通過充分發展自身職能,為企業搭臺牽線,整合濱海體育旅游的上下游產業,拓展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功能,培育相關市場,最大化海南濱海體育產業的經濟和社會價值,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3.4 充分發揮高校作用,加強人才培養力度
缺乏濱海體育旅游相關人才,是海南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障礙,這是在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濱海體育旅游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的,因此必須加強與各大中專院校和各專業培訓機構的合作,多途徑地培養各層次人才,特別要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打造一批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同時加強現有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和培訓工作,以提高海南濱海體育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4 結語
海南具有發展濱海體育旅游產業的區位優勢和獨特資源優勢,在體育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力發展海南的濱海體育旅游產業對海南旅游產業、體育產業乃至地區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是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重大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1] 張艷萍.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態勢與瓶頸突破[J].中國商貿,2012(15):162-163.
[2] 康保苓.產業融合背景下旅游與體育的互動研究[J].旅游論壇,2011(3):45-48.
[3] 羅曦光.濱海體育旅游的建設及其發展研究—以廣東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11):37-39.
[4] 鐘菊華.四川省休閑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模式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8):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