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海云
課文是習作的范本,是最好的習作例文,是學生練筆最好的素材。針對所學課文內容設計非常典型的小練筆,為學生提供樂于表達的機會,并從中領悟到寫作的技巧,這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在詩句中激發想象
黑格爾說過:“詩不會像繪畫那樣局限于某一定的空間以及某一情節中的某一定的時刻,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寫對象的內在深度以及時間上發展的廣度把它表現出來。”課本中有不少含蓄悠長、意境深遠的古詩。在朗讀詩句,了解詩文大意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如在教學古詩《暮江吟》時,我事先根據詩句描寫的情景出示相關的畫面,為學生創設意境,也為下一個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以畫面為素材,把自己置身在畫面中大膽想象,放開構思,把這首詩改編成一篇寫景作文。孩子們表現得特別興奮,紛紛執筆描述。其中一個學生寫道:“傍晚,微風漸起,我漫步在江邊,被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嘩嘩嘩......我低下頭,看見小草上的露珠像一顆顆珍珠懸掛在草葉間。我抬起頭望著天空中的月亮,月亮像一張弓一樣,又像一盞燈懸掛在天空中。天空中的星星也忍不住展示著自己的魅力。夜晚里的花朵也相繼綻放。這樣的美景配上這動聽的音樂,真是一個美麗的夜晚啊!我被這景象深深地陶醉了。”讀著孩子精心創作的文章,我能感受到他們已深深地理解這首詩了。
二、在課文情節中延伸
教材中總有一些課文常常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去思考。教學時,我運用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填補這些空白,為學生創設樂于表達的機會。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這一課第八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后,引導說:“我好像看到了周圍的人議論的情景,很想把它寫下來,讓我們一起寫一寫吧!”同學們聽老師和他們一起寫,頓時來了興趣。就這一小段的練筆,抓住旁觀者語言來細致描寫,突出了各種人物的性格與心理,從側面襯托出了這位青年畫技超群。為學生完成寫人敘事的文章拋磚引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長期訓練,習作指導實現了由段到篇的過渡,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細節描寫的方法。
三、在課文結尾中續寫
新教材有許多課文雖然已經結尾了,但意猶未盡,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空白,為學生提供了無限遐想的余地。特別適合學生以原文的終點作為練筆的起點,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續寫。如在教學《大拇指湯姆》這一課后,我設計了一次續寫練筆。因為這是本學期學生第一次練習續寫,所以我事先寫了一篇下水文來為學生引路,使他們明確續寫的方法,把平時所看到、聽到的童話故事結合起來,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續寫。有學生寫到:“大拇指湯姆每次遇到危險時,都能夠化險為夷,而這次他又會遭遇什么樣的困難呢?他還能死里逃生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這天湯姆從王宮高高興興地回到家,媽媽為他做了一大桌豐盛的飯菜,湯姆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于是在醫生的勸導下,農夫開始開刀把異物取出,手術進行得很順利。不明物剛取出來,小湯姆就向周圍陌生的人鞠躬問好,然后跳下手術臺,在旁人還沒明白怎么回事的時候,他已經一蹦一跳的一溜煙跑回了家……”學生平時寫作時的恐懼感蕩然無存,他們筆下有寫不完的話,不吐不快,成功地完成了這次續寫。
四、在優美詞句中仿寫
教材所選課文往往是文質兼美、富有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為學生練筆搭建了優秀的平臺。在學習《十年后的禮物》這篇課文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內容,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后,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想象:十年的時間是多么的漫長啊!這份禮物為什么十年后才送出呢?當達格妮聽著這美妙的樂曲時,有什么感悟呢?而你聽了這首動聽的音樂后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這份禮物比華美的衣服、漂亮的項鏈更珍貴?想象一下達格妮回到家時如何將發生的一切告訴她的父親?請大家試著根據提示先說一說,再寫一寫。這些題實現了多角度命題,聯系實際展開想象,學生自然而然產生想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的沖動,此時進行小練筆已是水到渠成。無論從題目的新穎上,還是內容的真實具體,都更能打動人心。學生依據課文寫法,有效地進行仿寫,達到事半功倍的練筆效果。
五、在讀后感中提高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獲,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獲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后感。寫讀后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寫作水平。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有感而發,才能真情流露。如學生在學完《心正筆正的柳公權》后寫道:“讀了《心正筆正的柳公權》這一課感想很深,讓我看到了唐朝大書法家和清正忠誠老實的一位清官的高大形象。柳公權不怕權勢、鐵骨錚錚,敢于直言的行動是世人學習的典范。在我們幼小的心靈深處產生極大的震動和影響……做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讓老師滿意,家長放心,成為一個正直的人。”這樣的讀后感,開拓了思路,聯系實際,使學生在思維方法方面訓練獲得新的升華。
六、在情景交融中體會
在習作練習中許多學生的作文往往敘事清楚,但缺乏真情實感,讀起來猶如白開水,淡而無味。課文是編者百里挑一精選出來的,不乏感人肺腑、情文并茂,動情點很多。教師如果能善于去捕捉,去挖掘,使學生的情感急于宣泄,這時引導學生進行練筆,寫出的文章一定感人至深。如學習《桂林山水》時,讓學生帶著美的感受去讀,去體會。與課文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這時指導學生完成練筆《歡迎來桂林》的導游詞。同學們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桂林山水,語言生動活潑,還補充了自己課外了解到的資料,把課堂推向高潮,以賞文開頭,以練筆收尾,達到了身臨其境的效果。這樣的練筆使學生的習作充滿了感情色彩。
緊扣課文創造性的進行小練筆,既創造性的利用了教材,又激發學生寫作的靈感和欲望,為學生提供現成的“下鍋之米”,有效突破了沒有內容可寫的難點,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既寫之有物,又言之有味;既花時少,又便于教師指導。在潤物細無聲中掌握寫作技巧,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