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君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生本教育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是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學生在類似于拋秧的具有發展空間的學習環境中,尊重人的自然,發展學習天性,發揮學習潛能。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忠實執行教學計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活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币簿褪钦f,學生不再是教育的被動承受者,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而出發,把可以交付給學生的知識的認識任務交付給學生,他們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必然會要求知道“為什么”,進而有目的地學習。
一、基礎備課的實施
我擔任7班的英語教學已有超過一個學期的時間,在此期間的備課基于集體備課開展二次備課。
學科組的集體備課把一個單元分成5個課時。Reading部分是一個課時的閱讀能力訓練;Language points部分是對課文中重點詞匯和句子的理解及知識點的學習;在Grammar部分對課本提出的語法進教學設計;Extensive reading部分是一個課時的泛讀練習;在Writing部分通過示例讓學生學習寫作。
在個人的二次備課中,我的重點在于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同時對一些課程進行個性化設計,對教輔內的任務和學案上給出的任務進行二次篩選,以適應教學實踐。
二、教學實踐
(一)閱讀課的問題
7班大部分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具體體現在詞匯量比較小,句子及篇章理解力較弱。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這樣的教學步驟:lead-in, skimming,scanning,summary和post-reading。閱讀課對部分學生來說難度很大:詞匯和理解力不夠導致讀不懂文章,因此聽不懂課、開小差,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英語基礎較差的同學普遍不喜歡讀英文,因為他們不會讀。不愿開口就會失去練習的機會,對英語失去信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使用它交流是最基本的要素。作為一門學科,必須要開口學。很多同學不會讀單詞、不會讀課文、不會說英文句子。如Book3 Unit3 T和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泛讀課設計中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錢的作用。有一個學生用中文提出一個很棒的想法,他說:“錢可以買到文憑,買不到知識”,然而他不會用英文表達。
(三)作文課的依賴性
集體備課的作文教學設計都是每次練習一種文體,針對高考和會考出發,鍛煉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問題體現在審題不仔細、信息缺失,文體把握不清、格式錯誤,句子寫作能力較差。
每個作文設計都會給出一些典型例句作為素材,由學生模仿和創造,寫出自己的文章。在作文講評課上會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講解和提升,同時給學生展示一篇范文。很多學生被動接受抄寫句子,把范文當成了作文課的重點。其結果是考試遇到新的題目,就失去了分析和表達自我的能力。
(四)語法課的被動性
語法作為英語的大項和難項,歷來困擾了無數學生,學生們對語法的感受都是太枯燥、難聽懂、難掌握。英語語法的學習需要學生一點一點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是通過積累語言現象、分析、總結并聯系使用實現的。每一個單元的語法知識都在課文中有集中的體現、在教輔材料中有資料,學生學習語法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然而實際上學生在使用學案學習時常有聽不懂、跟不上的難題。
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備課
以上問題總結起來就在于一點,課程進行雖然以學生為主,但在備課過程中,仍然是教師的思想占主導地位。
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如果我們辛勤的結果是教師的十分努力而學生的三分收獲,那這個教學設計就是不合適的,需要被調整。
強調學生的收獲,就該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在某一個課時的教學設計中,要體現出學生從這個課時應該習得什么、能夠習得什么。在之后的教學實踐中,本著這個原則,我在備課中進行了調整,研讀教材找出教材內容的前后練習,找出學生需要學會的內容,由此出發,進行每個課時的具體設計。例如:
(1)進行任務型閱讀
Book2 Unit2 Olympic Games的閱讀我按照采訪稿的對話特點劃分文章,一組對話作為一個小部分,讓學生小組合作朗讀、理解并找出難點。這樣的課堂學生參與度高,同時降低了學習難度。
(2)結合課程內容練習口語
在Book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中,我設計了一個小組展示活動,讓學生們針對不同話題介紹加拿大。學生們積極性很高,主動發掘資源、準備材料,并在課堂上做了很好地展示,真正成為小老師。
(3)作文課自主寫作
Book3 Unit3 的寫作課是一封邀請信,我采取了學生自學-句子分享-自主寫作的方法。在課堂上,我明確告訴學生他們需要如何學習,讓學生根據所給例句仿寫。通過所給示例,讓學生自己分析作文題目并自主寫作。教師只做一些必要的解釋和對學生句子的修改。
(4)語法課的能動性
Book3 Unit3的語法內容是賓語從句和表語從句。我在課前要求學生去閱讀、理解教輔材料中的語法講解,在課堂上在來結合學案學習,學生的任務完成度比以往的語法課有了很大的提高,積極性也隨之提高。這堂課的教學效果遠超以前教師講授的課型。
在這些備課的改動背后是對之前失誤的思考,試圖把教學活動的設計重心轉移到學生的角度,更多地把知識講解轉化成任務完成,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對教材的內容及學習的過程有連貫性的理解,真正做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