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嫻
上一節生動有趣的美術課,這是每一位美術老師的追求,也是每一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上好美術課除了要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還有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檢驗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還要注意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
新課改后,初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還容易使學生對美術課堂上失去興趣。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活動。中學美術教學并不是以教學生畫畫為主,中學美術課的開設是德智體美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課程的教學主要是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以培養學生的素質作為重點,尤其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是人類在現代社會生存的一個必要條件,因此,中學美術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盡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心得:
首先,教師需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的教育觀念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素質教育能夠實現有效地知識傳遞和創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現今社會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創新能力是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所必須的一種能力。因此,培養人們的創新能力應該從小開始。換句話說,人們只有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才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所以,創新教育就是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而缺乏創新素質的美術教師不能成為合格的教師。缺乏創新素質的教師也不可能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
其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從日常的教學中不難看出,一旦學生對哪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們將把很多時間和精力花在這門學科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輕松了很多。興趣其實就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一定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發,使他們在學習美術時始終都抱著一種積極的心態。并且隨著課改的實施,更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其實這種課堂也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需要探索和追求的。我們要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獨辟蹊徑,讓學生充分的發揮他們自身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和創新思維意識。
再次,教師需創設適時的情境,重視直觀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重情境創設,給學生一個自然迸發學習興趣的心態。比如,我認為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
最后,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培養競爭意識。在學生有了很好的創意之后,很多就因為拘泥于形式,變成了紙上談兵,導致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做以至于不想做。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及時出面,在示范作業時,應將整個操作過程清楚而完整表現出來,引導學生有動手制作的欲望,及時鼓勵并肯定學生的想法,告訴他們大膽創新是一個奇跡的開始,他們也可以像大藝術家一樣完成一件藝術品。并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制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讓他們敢于探索,大膽地追求創新,所以我們也應將競爭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競爭意識是一種進取性和顯示性的個性心理的表現,競爭就是爭取超過別人而獲得成功"。如:在《米羅的游戲》一課中,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用橡皮泥捏出各自的創意形象。結果每個學生捏的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捏的是一個漂亮的生日蛋糕、有的同學捏的各種可愛的卡通人物,有的同學捏的和米羅一樣的抽象作品,真是五花八門。對于這些成品,教師以一定要鼓勵他們,希望他們能夠繼續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這種意識的存在和發揮作用可以調動人的內在積極因素,讓孩子向成功的方向努力。在美術課上,我們可以將那些有創新思維的學生作品,拿到前面展示給其他學生觀看,并做出口頭或者物質的獎勵,有時候我們還可以激勵他們"還有哪位同學的作品更好呢?更有想象力呢?老師還會請你到前面介紹自己作品,咱們來個比賽,看看哪位同學最具有豐富的想象,表現更有新意"。經常用這種辦法可以激勵其他學生也積極思考,激活創新思維意識。
總的說來,中學美術教學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教師教師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更新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做好教學的每個環節,精心設計課程,創造自由、寬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讓學生覺得在美術課上完成美術作業時一種負擔,而是在美術課程中體會到學習創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