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文素養發展存在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教學方式較單一
當前,小學語文老師只注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把小學生分成優等生和后進生,不能平等對待全體小學生,造成后進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同時按部就班地照教案進行,不考慮學情,導致教學脫離實際,課堂氛圍枯燥。有一部分老師不適應新課程理念,以自我為中心,讓小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無法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一些老師對多媒體運用掌握不熟練,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有效利用多媒輔助教學,無法提高課堂效率。
(二)缺乏情感, 缺乏學習技巧和方法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不足,導致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在課堂上,一部分小學生很快就理解,而另一部分小學生就需要教師反復講解。并且,語文老師只考慮自己設計的教學環節是否完成,缺乏對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因此小學生容易走彎路。要想小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必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豐富的學習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
(三)缺乏形式多樣化的“激勵性評價”的方式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老師對課堂激勵性評價運用較少,沒認識到激勵性評價的重要性。由于小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當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回答問題表現較好時,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而我們語文老師并沒有及時地表揚,使得小學生不愿意回答問題,對語文課堂缺乏積極性。
(四)缺乏對學生語文素養及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語文教學天地要積極地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而且語文是需要學生積累和養成良好的習慣。任何學科的學習也都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老師要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讓小學生學以致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文素養具體措施
(一)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自覺學習語文的不竭動力。小學生學好語文,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習是效率和目標統一的快樂活動,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會變成乏味。學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的自覺性;讓學生認識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努力使教學有新意,注意感情的培養,進行情感教學;通過挖掘審美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持久而強烈,語文教學自然就會輕松起來。其次,對學生應以鼓勵為主,可以更好地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努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切實打好語文基礎
1.重視學生識記和積累字詞的培養
在課前預習時學生查找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認識字詞,但有一些學生不獨立識記要掌握的字詞。因課堂時間的限制上導致課堂檢查的片面性,會讓一部分學生淡化識字的意識。我就讓學生自主做字庫采集本方法,把每天新認識的字寫入小本子中,每字注明拼音和三個詞組,并用這個三個詞組,寫一句話,然后把小本子放在筆袋里或經常可以看到的地方,用這種經常性觸發學生在有意或無意地反復識記,逐漸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整個學期下來,每個同學都積攢了幾本小本子,讓他們在識字的同時獲得自我成就感。
2.養成隨時積累語言的習慣
學生積累每天讀到的優美的詞語、句子,自選三個寫入日記中去,并根據日記內容仿寫一個積累的句子。在講課文語段閱讀時,我指導他們積累一些對人物描寫生動或巧妙的語言。等時間一長,自覺積累的習慣養成了,他們就自覺地為自己多一本知識采集本,使得他們對語文的語感逐漸地增強了,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也得到了相應地提高。
3.讓學生有正確的課堂聽講習慣
在提高課堂40分鐘的質量里,要求我們老師要轉變角色、改變方法,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學習的效率。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固然重要,學生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不可忽視的。盡管一節語文課上得精彩紛呈,但學生只體會趣味卻沒有學到知識,下課后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幾天后再提到這節課的知識卻不知所以。因此老師在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養成“會聽課”的習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隨時記錄,課后及時復習鞏固。
(三)培養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課堂上
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我會利用分角色朗讀、配樂讀、小組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增加學生語感,讓學生對讀書更加有興趣。
2.課后
加強課外閱讀,增加知識量。我會要求學生每周讀完一本課外書,制定班級讀書之星表,在課堂上對讀書之星給予表揚。在平時,讓學生把書帶到班級中來,課余時間看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加自身知識量。
(四)重視語文寫作實踐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一,培養學生寫作良好習慣。在習作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積累,而且要把這種積累、練筆、仿寫等讀書方式融入日常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豐富語言積累及運用,讓學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厚積才能薄發。學生要會認、會寫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和優秀的詩文,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的積累并廣泛運用。
第三,培養學生熟練地掌握語言的素養。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形成良好的語感。如:說話、朗讀、習作等。我安排每組2人以上進行小練筆。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到文從字順,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后讓全班學生互評,我再評講。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豐富見聞,積累習作素材,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第四,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言談舉止和與人交往及溝通能力。在教學中,我以靈活的方式組織教學,教育學生與人交往態度大方,談吐文雅。鼓勵學生在課內外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耐心傾聽他人意見,欣賞他人的優點,學會和他人溝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