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風琴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所追求的理想課堂應該是:是培養學生科學興趣,體驗科學探究過程與方法,獲取知識的學習樂園,更是形成學生科學素養的源泉。但應試教育所造成的詬病,使得科學課陷入“姥姥不疼,爺爺不愛”不受重視的尷尬境地,折讓科學課“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核心理念大大受阻。而創新不僅是一個合格學生所應具備的科學素養,直接關系到這些孩子的未來,更關系到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前途。為此,上好科學課,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迫在眉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使學生愛上科學課呢?怎樣來激發起學深高昂的學習情緒呢?面我就根據自己從事科學教學工作的體會,談談我在科學教學中是如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愛上科學課的。
一、誘導啟發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能設法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就能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盡量涉及一些學生覺得有趣的問題或實驗,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就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精神,出色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有趣的磁鐵》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上課一開始給學生表演了一個“會走得回形針”的小魔術。當看到回形針在豎立的紙上不但沒有掉下來,而且還會自由的移動,不由得大呼神奇。我順勢煽情地問:“神奇嗎?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嗎?”這下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一個個瞪大了神奇的眼睛,臉上寫滿了一探究竟的急切的神情。此時,我不慌不忙地把紙背面反過來讓孩子們看到是磁鐵在遙控著回形針在紙上來回走動。短短2分鐘的小魔術表演,誘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愛上了科學課。在學生興奮得聲喳喳中我就磁鐵為什么會帶動回形針行走在紙上,拋出了《有趣的磁鐵》這一探究課題。在隨后的組織教學中,不論是我的講解或引導學生實驗或啟發他們討論,孩子們一直都表現的情緒積極高昂,教學自然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巧設趣味游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把愉快的游戲融進科學探究的課堂,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進一步探究和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也是我科學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在教學《杠桿》一課時,我設計了小游戲“比比誰的力氣大”。我故意挑選了班上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同學和一名身材瘦弱的女同學作為對抗的對手。面對人高馬大的對手瘦小的女同學更顯得膽小瘦弱,還沒比賽就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大家異口同聲的認定:不用比賽,女生定輸!面對如此懸殊的對決,兩位對手也表示不愿就此做比試。經過我幾句激將法的動員后,男同學按要求在接近門鉸鏈處把門向外推,女同學則在遠離門鉸鏈的門把手處把門向里推,為了讓比賽盡顯公平我還特地用粉筆在門板前后兩面的正中間畫上了一條白線,要求參賽者雙手都不得超過白線。比賽開始了,在拉拉隊們的加油助陣聲中,弱不禁風的女生竟出乎意外的大獲全勝!我故作驚奇的拍著女生的肩膀,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又故作惋惜的撫摸著大男生的頭問他:“你怎么就輸給一個小丫頭了呢?”男孩子紅頭漲臉的支支吾吾,于是我把對他為何失利的問題拋向了全班,這下同學們探究(《杠桿》)的興趣一下就被激發起來了。
在科學課堂上,類似這種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各種小游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玩中學,學中玩,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的例子舉不勝舉,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三、廣泛親臨自然,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結合科學教學的特點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帶領學生開展“認識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實踐活動,如采集動植物標本,參觀自然博物館、動物園、開展科研勞動等,然學生在活動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探求大自然奧妙的興趣。如學習《密切聯系的生物界》一課時,針對學生對有些生物名稱叫不出,樣子描述不清的狀況,我隨機調整了教學方案,將室內課堂轉換到室外,帶領全班同學下樓到校園內分組調查生物的種類,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生物寫或畫在記錄本上,整理好后回來匯報。學生們別提多興奮,不一會兒就帶著沉甸甸的收獲回到了教室,爭先恐后的匯報自己的發現。此時,活躍的課堂氛圍已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沉寂,學生們的發現真是五花八門,瞬間教室的黑板被他們布置得仿佛成了校園生物園的縮影。學生在搜索的過程中不但親歷了生物的樣子,而且還拉近了與自然的距離,激發了我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探究自然的興趣。
四、創設條件,升華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憑興趣還是不夠的。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勵志學好必要的科學知識。在科學課堂上我們要大力倡導創造精神,鼓勵學生主動的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合作,大膽的想象、猜測,討論交流,讓他們有充分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對升華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提升科學素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紙》的教學中,我先通過動漫可見向學生介紹了重復繁雜的造紙工序,然后讓學生交流一張紙的來歷,使學生從中感受造紙的不易,接著我建議每組拿出一張紙,想想應怎樣利用好在這張紙?沒想到這一環節的設計竟成了本堂課的教學升華。一陣沉思過后,有的小組用這張紙做出了漂亮的畫,并在下面寫上了或感激或致歉的話語;還有的小組畫了一滴水,號召全世界節約用手……此時此刻,我的快樂不僅僅是因為學生懂得了珍惜每一張紙,學會了這一課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提升,科學創新思維的種子正在發芽開花。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科學探究教學中,只要教師們持之以恒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就能以飽滿的情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科學探究中,充分發揮其大膽猜測,勇于創新,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