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龍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要求: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這一理念的提出是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尊重不同學生智力發展進程的不同步性,是符合我國當前初中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的,是值得肯定并應當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做到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既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表現,更是新課程改革發展的方向。
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多采用“齊步走”的統一教學模式,面對班內學習能力有差異的眾多學生,這種模式極易出現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的“吃不好”以及后進生“吃不了”等問題,導致教學效率持續低下,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對教學的要求,更不適合當前學生對學習方式的基本需求。所以,對個體有差異的班級學生采用“齊步走”的教學模式也必然被教育發展的潮流所拋棄。
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組別,教學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并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分層教學是對“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一種實踐,是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結合目前學校教育實際,按照最優化教育理論進行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具體到化學學科,就是要研究化學知識系統和化學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聯系,根據學生差異和教學實際施行有針對性的多種教學法同時進行的教學策略。
根據筆者近幾年來對分層教學的探索實踐,認為要做好分層教學可從以下四個環節做起。
一、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依學習能力的不同對學生科學分層
初三化學教學周期短,教師必須盡快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需要、能力等相關信息,掌握學生“分層”的客觀依據。對于剛接觸化學的學生,不應單純以成績差異將學生進行分層,可以結合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來進行分組。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等一些因素的變化進行適時的調整。
二、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層次的不同,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
為使“分層教學”得以實現并充分實施好,課前的教學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相應層次學生的學法教法。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教材,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無論對于哪個層次的學生目標都不應過高,過高會造成學生學習壓力過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后續學習;當然目標也不應過低,目標過低會使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降低學生的求知欲,同樣也會影響后續的學習。恰當的目標,既不能讓學生輕而易舉達到,又能讓學生“踮踮腳”夠得著,這樣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適度的挑戰,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教法和學法的選擇方面,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熟悉教材,理解教材,明確教材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在準確把握知識和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的基礎上處理好教材。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出可行性教學方案。在教學中要靈活地運用“分”與“合”,恰當的“分”與“合”能起到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作用。
三、根據所設計的教學方案,有條不紊的組織好課堂分層教學。
上課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所在層次應達到的學習目標,再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有序組織教學。要合理安排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到各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明確,學習活動能自主展開。教師通過巡視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和程度,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并組織好接下來的教學活動。
課堂分層提問的問題盡可能接近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展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并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上進一步鋪墊。對于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可以把問題拆成幾個簡單的小問題,通過分步設問,層層遞進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達到調動各層次學生思維積極性的意圖。
在課堂小結時,明確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當達到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對照目標要求,檢視自己的掌握情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回顧、總結和復習本節課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
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層次的練習作業和測試習題
教師在進行課堂訓練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出示分層練習題。按課標要求,遵循“下要保底,上可提高”與“保基礎求提升”的原則,基礎題目不需要分層,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要能掌握,當問題加深難度增大后就要分層,試題的編排按照由簡到難,由簡到繁的順序呈現。對于課外作業的布置,可把作業分為必做題和興趣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完成課外作業的多少。單元檢測分層,對于平時的階段性檢測,一般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基礎題,全體學生都必須做,另一部分為較高要求的拔高題,要求較高層次的學生必做,水平中等的學生選做,水平較低的可以不做。
針對個性有差異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發展是分層教學的根本目的。組織分層教學對教師來說雖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學工作量,但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來說卻是十分有利。一方面可切實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可增進對學生的針對性輔導,一定程度上實現個性化教學,將“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落實到可操作水平。“它”克服了教師對學生采取一刀切、齊步走的做法,“它”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分層教學應該是班級授課制下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方向。
同時,“分層教學”也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深入了解學生、精心備課和策劃教學的各個環節,還必須不斷學習、接受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以開闊視野,大膽改革,突破傳統,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整體素質。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分層教學中把握住學生是學習的中心,駕馭好課堂,使學生在分層教學中取得進步,獲得信心,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進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