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綏榮
摘要:高考是全國性的一次大考,是眾多考試改變命運的一次抉擇,因考試重要,考生出現焦慮情緒,而且人數眾多。如何調節考生的心理情緒,要考生考出正常的水平甚至超水平發揮,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就認知高考,高考心理和高考應試策略做了一些論述。
關鍵詞:高考復習應試心理答題策略
每年高考臨近時,考生不免出現考試緊張,甚至出現因焦慮而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茶飯不思、頻上廁所等考前綜合癥狀,如果學生對上述情緒無法得到及時的疏導和緩解,很可能會影響沖刺備考及高考當日的發揮。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生考前的心理狀態并指導學生做出正確的應對策略。
一、考前常見心理狀態分析
1、1.備考焦慮緊張現象
臨近考試,學不進也耍不安心,心情不愉快,學習興致不高,晚上睡不著,也感到時間的緊迫,但在行動上卻怎么也緊張不起來,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地復習。因此他們內心十分煩燥不安,對時間的白白流失非常懊悔,并對自己的這種狀況百思不得其解。這實際上是考前的一種焦慮反映。
2、2.情緒激動或淡漠現象
情緒激動的考生常表現為情緒體驗強烈而緊張、心跳加快、情緒狀態不穩定,對不如意事常常夸大其不良結果,以至于將小事情擴大化。考生如果處于這種狀態,往往注意力失調、心不在焉、不能控制自己。其產生與考生的能力水平程度、復習準備情況、臨場經驗、個性特點和意志品質有關。
4、3.心理飽和現象
“飽和”一詞系化學術語,將精加人水中,當它不能再溶解時,叫做“飽和”。“心理飽和”則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心理飽和多為負面效應。比如,老師布置100道數學題,學生開始做作業時,動作快,做得也正確,但做到后來,速度慢了,還常出差錯,同時出現厭煩情緒。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飽和是一種“不安定因素”,對人有害無益。
二、認識高考
1.高考是什么?每年6月,全國大多數人的眼光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聚焦到這個話題上。這是全國性的一次大考,很多人把他當做是改變命運的一個起點。高考是必將淌過的河流,牛說很淺,鼠說很深。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只有皮膚指導水溫。高考是我們身上種下的牛痘,在身體上留下淡淡的印跡,許多年后我們的血液仍流淌那時殘留下的淡淡的免疫,抵抗著未知的侵襲。
2.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定義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3.理性地說,高考是難度的考試,是速度的考試,也是心理的考試。高考過程是能量釋放的過程,良好的心理品質是能量釋放的催化劑。我們這一代人一個最偉大的發現就是學會了用調整自己的心態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賴人格上的偉大。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心態良好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高爾基曾經說過:所謂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4.高考復習的六大軟肋:。
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和依據。高考主要考的就是基礎知識。學生能否夯實基礎是高考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大部分學生是因基礎知識打不牢而被拉開了距離。
中低檔題目、。高考試題是由易中難三個梯次試題組成。高考試題主要是由中低難度的試題為主,易中難試題的比重為2:6:2或者3:5:2,中低難度試題占了總量的八成。難度試題能做出的考生不多,真正拉開考生距離的往往是中低難度的試題。
動筆是思維的開始、。高考過程是個思維的過程,高考的形式是筆試。考試思維的結果必需用筆用字表現出來。如果在平時的復習不能把思維付諸筆端,考試就容易出錯。有很學生覺得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很多知識都聽得懂,也能跟著老師做出來。經常有這樣的對話:“聽清楚了嗎”,“聽清楚了“,”想明白了嗎”,“想明白了”。結果一動筆,又不會了。這就是因為課堂上和課后動筆太少,思維和筆端配合不行。因此,真正拉開考生差距的往往是動不動筆的問題。
看書、。《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我們高考復習的依據。我們要讀懂,理解考試方向。教科書是高考命題的依托,也是高考復習的依托。因此我們要一手拿《考試說明》,一手拿教科書,多讀書。真正拉開考生差距的是讀書多少的問題。
學會答題。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考試題越來越貼近生活,機械式死記硬背的考題少了,主觀性解決問題的題目增多了。所以現在答題的方式方法有所改變。這需要學生注意尋找試題的題眼,學會用關鍵詞來答題。重點懂得用學科語言,學科術語答題,注意語言的層次性和邏輯性,避免生活語言干擾到學科語言。真正拉開考生差距的是會不會答題。
調整心態是基礎。
隨著高考的臨近,同學們進入到緊張的復習備考狀態,你追我趕,于是有些同學感到競爭激烈,壓力大,心情緊張。對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及時地給予疏導,學生自己也必須學會緩減心理壓力。真正拉開考生差距的是考生的心理。
三、調整高考應試心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連續5年對高考狀元進行跟蹤研究,發現在影響高考成功的20個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試中間的心態”,其次是考試前的心理狀態,第三位是學習方法,第四位是學習基礎。因此,考生要重視心態的調整。
1.1.積極的心理暗示
。有信心不一定成功,沒信心注定要失敗。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才能在考場上沉著冷靜,使自己進入“角色”,發揮出正常水平。因此,考生要經常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要告訴自己,是的,我能行。
2.2.做好遇上難題的心理準備
。高考試題并不是每一道試題都給每一個考生準備的。命題專家認為難得題目,考生從來不覺得容易,命題專家認為中低檔的題目,考生往往還是覺得很難。這就是高考。所以,學生要做好迎難考試的心理準備。
3.3.不要期望見到做過、熟悉的題目
。高考主旨是在新材料、新背景、陌生中考熟悉的知識,很難找到以前做過的熟悉的題目。一旦見到熟悉的題目,則需要更加小心,更加謹慎,這樣的題型往往有不易察覺的陷阱。一不小心,就會答錯。
4.4.要學會排除干擾
。進入考場需要經過監考員的檢查,這是例行公事,不要緊張。在考場上,監考員走動發出的聲音,同學翻試卷的聲音,電風扇的聲音等等。這些干擾要拋之腦后。平時要開展一些抗干擾的訓練,以平常心進入考場。
5.5.考場上要長自己的志氣
。在考場上要善于自我暗示,自提士氣。發現有人翻試卷,要暗示自己,翻試卷的不會做,專門找會做的題目,沒什么競爭力。見到別人奮筆疾書,可以暗示自己,他們做那么快,多半是錯的。發現有人提前交卷,可以暗示自己,這些同學不會做,沒有耐心,只能交卷,又少了幾個競爭對手。
6.6.試題越做越難
。高考試題的命題原則,就是大開口,小出口,進去容易出來難。層層設卡,題題把關。因此學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擠分,學會放棄。實在不會的題目,該放就放,不要磨時間,不要耿耿于懷。
四、四、高考應試策略
1.
要想考出水平考出好成績,除了調整心理狀態,還要有正確的應試策略。
1.卷子發下來要不要看一遍
。平時老師上課講到考試時,經常要求把試卷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數,這樣考試才能掌握在手中。然而高考并不能這樣做。高考試題并不是一看就會做,一看就明白的。高考試題命題的原則是:看題時間少,做題時間少,想題的時間多。重點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有些考試一拿到語文試卷,立即去看作文題。而如果一開考就寫高考作文,顯然在未進入考試狀態時就寫作文很難寫好,只能是耽誤時間。如果看了題目不寫作文,有時會感覺心里沉甸甸的,做其他題目展不開。因此,最好不要用開考前五分鐘去看整個卷子。
2.2.答題的順序。按順序答題就好
。試題有兩個坡度,總體坡度是由易到難,每個題型、每道題的問答也是由易到難。因此考生按順序答題即可。
3.3.審題
。解題第一步驟,就是要認真審題。審題很關鍵,可以說審錯了題,那就是一招失誤,滿盤皆輸。要明確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明確要求證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審題要防止定勢思維。
4.4.書寫要求
。要按題目要求進行書寫,嚴格按格式要求寫,字跡要寫清楚。千萬不能寫潦草字,
5.5.答題節奏和時間
。要明確考試的時間,語文和綜合科考試時間是150分鐘,數學外語考試時間是120分鐘。平時訓練要注意時間的分配。
6.6.答題順口溜
。慢做會的求全對隊,穩坐中檔題一份也不浪費,舍去全不會—沒有舍去就沒有獲得。
總之,高三階段學生學習緊張,心理壓力大,容易煩躁,因此我們對學生的學習不宜施加過多的壓力。應做到內緊外松,要正確看待學生考試的分數。對學生心中的煩惱,家長應和老師配合,給予及時的疏導和消除。對孩子的每一個優點、每一次進步,我們都應給予鼓勵和贊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和家長都應及時發現高三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及時給予關心和疏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們能以一種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復習備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廣闊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