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廣大的數學教育工作者和數學教師,都應該“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數學課程與教學資源”。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也相當明確,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從生活素材中去開發和利用可以用于教學的資源,使數學教學源于生活,適應生活的需要。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是豐富多彩的,但生活永遠是課程資源的源頭活水。為此,我們必須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把數學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數學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充滿快樂、激情、幻想,充滿活力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們教師應搜集生活中與數學有聯系的情境,讓學生學數學的能力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打破時空的局限,為課堂教學提供實踐和實驗的模擬情境和操作平臺,使課堂教學更加開放、直觀、快捷、高效,使數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一、生活化的數學資源與實際教學的偏差
許多教師常常由于認識的不清晰和缺乏經驗,在實踐中存在著一些偏差,教學的過程是我們不斷地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和研究對策的過程。現將我們自己的想法概述如下:現象一:有“形”無“實”。在教學過程中,很多的數學案例穿著數學化的外衣,空有生活化的外表沒有生活化的內涵。現象二:喧“賓”奪“主”。數學生活化的實質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但是很多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忘記了這個初衷,反而轉向其他,有的甚至本末倒置。現象三:生活化的數學資源成人化。
當前的小學課堂在追求生活化的過程中,出現了教師片面強調課堂生活化,忽視數學教學本身的系統性、謹性和邏輯性,使課堂生活而生活,造成“數學味”流失的現象。
1.有“形”無“實”
有的老師把數學課上成生活常識課,作文課,有“形”無“實”失去數學味,而這樣的課,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時常發生。這既干擾了學生的探究方向,又使學生在一些非本質的問題上糾纏不清,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也使教師陷入難堪的境地。
2.喧“賓”奪“主”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且要讓學生親神經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不能因為教師“為賦新詞強說愁”,而造成學生“畫餅充饑”。
3.數學資源成人化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情境數學習題確實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著,都是從成人的視角設計的。豈不知兒童的生活視角與成人存在差異,我們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尊重學生的生活實際,善于挖掘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素材,創設適合學生實際的“生活化”,而不是自以為是,把成人的生活強加給學生。
二、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資源
1.生活化的數學資源要簡潔、目的明確
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選擇資源,又要充分發揮資源中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可以提出:你看到了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等等。
2.生活化的數學資源要富有時代感
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科技突飛猛進的年代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利用生活化的數學資源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
3.生活化的數學資源應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能脫離生活實際
生活化的數學資源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資源、故事資源、活動資源、實驗資源、競爭資源等。資源的利用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選取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選取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數學資源,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4.生活化資源的利用要負有實效
自愿的選擇不能太牽強,要切合實際,不能一味地遷就學生的興趣,一味地追求熱鬧,一味地為情境而情境。資源的利用一定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創設情境,一定要有“數學味”。 數學并不只是一種有趣的活動,僅僅使數學變得有趣起來并不能保證數學學習一定能夠獲得成功,數學上的成功還需要艱苦的工作。有效的資源應該起始于精細的數學認知分析,使資源具有數學對象的必要因素和必要形式,這是一個創作與創造的過程,只注意資源的形式,缺失了數學及其本質,會好心辦壞事。
三、利用錯誤的數學資源,讓課堂綻放精彩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只有學生出現錯誤的課堂,才有利于老師發現問題,才可以使課堂生成成為可能。有效利用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可以明顯地提高教學效率。合理利用數學的錯誤資源,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對教師來說,學生的出錯是機遇,是挑戰,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不是說有了“錯”很精彩,而是指出了“錯”更精彩,精彩在教師藝術地處理了隨機生成的差錯,巧妙地彰顯了差錯的寶貴價值,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也是美麗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引領學生靈活地糾正錯誤,帶領學生從錯誤中反思,從錯誤中學習不斷地從錯誤走向正確,走向成功,而且還要巧妙、有效地利用“錯誤”這一教育資源,用真正富有生命價值的氣息浸潤發展著的學生生命。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定要
想方設法在數學教學中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只有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合理利用生活資源,并能以人為本、以教材為依托、以生活為背景、以能力為導向、以實效為目標,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