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鵬飛
【摘 要】信息技術學科由于自身的學科特點,以及對教學環境諸多方面的特殊要求,這就給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本文切合我校實際,針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從規范課堂管理、教學設計及評價制度等多方面分析,并為此采取一些相應措施和辦法,促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能有效、有序地進行。
【關鍵字】 信息技術 課堂管理 評價制度
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比較復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教”的任務外,還有一個“管”的任務,“管”這個重任就放在信息技術教師的身上,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協調、控制課堂中各種教學因素的各種關系,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課堂管理。規范課堂管理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成分,也常常是教師最關心的教學范疇之一。即使是學生,也比較關心課堂管理問題,他們期望教師是一個好的課堂管理者。如果上課時間被管理課堂紀律等大大浪費掉了,學生也不滿意的。由此可見,課堂管理也是正常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與其它的課程不同,課堂教學中都是以學生上機操作為主,但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學生的隨意性很強,例如:隨意走動、上網聊QQ、吃零食甚至會打游戲等不和諧的現象發生。如何讓所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讓所有學生得到有效的發展,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一種駕奴以上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我所關注的問題。
一、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不遵守課堂紀律
在我校進行幾次調查,學生對各門學科的喜歡程度,統計結果是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門課,只要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們飛奔到微機室。雖然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十分感興趣,但學習態度不是那么好,他們只是抱著一種娛樂的心態來上課,在教室里面吃零食、東逃西竄、講話等情況屢見不鮮。
2.(2)上網聊天、玩游戲現象屢禁不止
有部分學生來到機房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是否有網絡,如果可以上網他們就像中百萬大獎一樣。像有些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網絡,要求學生上網查資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學生根本不管老師所講的內容,自顧自上網聊天,不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更有個別學生偷偷的把U盤、手機帶進來,把游戲拷貝到電腦里面玩、或者去網上下載游戲、玩在線小游戲等現象層出不窮。
3.(3)對課程的不重視
在農村初中學校,特別是我縣信息技術學科仍沒有納入統考學科,每個學期期末只進行隨堂檢測,很多學校和老師都是“走形式”而已。缺少了有效的評價制度,沒有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足夠重視?,F在通常每個班級一星期只有一節信息技術課,處于有一種可有可無的地位,學生們大都以一種娛樂的心態來微機室,并不是以學習的態度來上課的。
4.(4)學生操作水平參差不齊
在很多初中學校,多數學生都來農村和農民務工子弟,根本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只有少數學生來自鄉鎮中心完小,他們多多少少對電腦有一點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每個班只有極少數學生則“吃不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之后剩余時間就會顯得無所事是,轉而可能會去上網聊天、打游戲等做其它無關教學的內容的事。然而絕大多數學生則“吃不到”,時常會造成多數學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會認為老師上課的進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個別的學生還需要老師單獨指導。
二、二、 規范信息技術課堂管理采取的措施
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又是怎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的呢?我的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必須真情付出,充分利用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好奇心,耐心回答他們提出的課內課外的許多問題(老師自認為很簡單的),公平對待課堂里每個學生,關心和愛護每個學生,尤其是班級中學習比較困難,成績比較差的同學,只要我們做到了有耐心,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梢韵嘈?,真心的投入必定得到真情的回報。
2.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首先,教師要求學生有序地進出微機室,分成幾個小組,組長要檢查電腦有無故障,保證每個學生都有電腦操作。
其次,在每個學期、每個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調整學生的座位。要考慮到學生的生理特點、個性特長、學習習慣、同伴關系等各種因素合理搭配,以優補劣,取長補短,互相促進。
再次,老師要把握好上課的情緒,控制好課堂的氣氛,控制好在課堂上講授時間。
3.三、建立有效的課堂評價機制
在課堂上教師的鼓勵和贊揚對學生來說就是陽光,讓學生感到快樂。常言道:給他陽光就燦爛。所以如果教師正確掌握和運用課堂評價機制,學生的不良行為就會大大減少,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高。
1、語言評價:當學生作出正確行為和反應后,我們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好”、“很好”、“對”“很對”、“正確”、“非常正確”、“不錯”、“真不錯”、“你真行”,“好極了”、是常用的課堂評價語言,因此,老師要不吝贊美和鼓勵,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非言語評價:當我們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加以肯定表示贊賞時,還可以點頭微笑,目光接觸,豎起拇指,拍手擊掌,靠近學生,體態放松,撫摩學生頭部及肩膀等等。事實表明,學生更樂于接受非言語信息。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懂得了評價是一門藝術,是有效課堂教學中一項得力的措施。隨著社會的發展,“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有牛頓”的教育方法已經過去,我們的課堂已經具有鮮活性、生命性,我們的評價方式也應該具有鮮活性、生命性。
【參考文獻】《課堂管理的策略》教育科學出版社 杜萍主編
鄧立言·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建設之我見·教育研究·2002.10
肖勇 - 《課程教育研究》,2013年 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