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芬
什么是課堂?在許多教師的頭腦中,可能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不需要問,也不值得問。的確,課堂是學校中最為平常、最為細小的細胞,教師每天生活在課堂,學生的學習時光大多在課堂上度過,這常常使得我們經意或不經意地忽視課堂,忽視對課堂內涵的深刻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那么這種知識傳授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課堂是教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學生發展自己,探究只是的場所。弄清楚在課堂教師要做些什么,應該是一個很實際又重要的問題。如何重新認識和檢視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雙邊活動,反思課堂的觀念與認識,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這里我想就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談幾點體會和想法。
一、重視課堂教學,營造英語學習氛圍,讓課堂成為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互動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真誠合作,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了解學生的心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營造英語的學習氛圍,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輕松活潑地學習英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應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學生來說,最好的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學生視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種教師。”課堂上師生關系的和諧與融洽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即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且愿意積極地動腦思考。這就需要老師時刻注意把愛的陽光灑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在對知識水平不同的學生都不偏愛、不卑視、不譏笑,而多給學生以贊許、鼓勵、支持和親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輕松的表情,以示對其的信任、關心和愛護。在提問和練習環節,要多給學生活動以及自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都能一展身手。
第二,學習英語要讓學生感知英語的存在。課堂上,老師盡量多講英語,盡管初學者懂的英語不多,但學生可根據老師的表情、音調、語速及動作的變化來推測揣摸老師的意思。黑板上的板書也盡量用英語。這樣讓學生完全置身于一個英語語言環境中,不論從視覺上或是從聽覺上接觸到的都是英語。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長此以往,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要新,內容要精。我在教學中,抽出一定的時間,多用富有表演性、情景性、童話性的活動,來激發他們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氛圍。
二、重視課堂活動設計,讓學生樂中學樂中用,把課堂設計成為引導學生主動發展、主動探究的場所
英語不是讓學生單一地練口語,而是通過對口語、字母、音標、單詞的綜合學習,培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打下較好的語音和書寫基礎,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課堂上,開展活動或游戲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是活躍英語課堂氣氛的重要措施。讓課堂變“舞臺” ,同行們常說,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我認為英語課堂更是讓學生自由發揮,充分發揮自我的舞臺。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我更注重的是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為學生創造一種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采用聽、說、唱、畫、游戲、表演等各種活動,給每個學生參與和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使他們在無意識中學會知識,對英語學習也產生濃厚的興趣。
同時,要認識到學生課堂上的主體性發揮是通過學生的訓練活動來進行的。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中介,建構師生之間合作教育、生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進行各種合作學習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便于提高學生思維質量及教學效果。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主要的活動方式是互學、互練、互查和互評,他們在雙向交流中相互督促、檢查、交流、啟迪和幫助。小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性品質,也為創造性學習提供了外部條件,它體現了“教育不是一種幫助”的基礎思想。課堂上教師的職能主要是創設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情境,保證學生合作性學習的形成,形成良好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性、合作性品質。
三、重視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使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努力營造“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保持學生興致勃勃的情緒,思索判斷的神態,躍躍欲試的舉止,使英語課堂氣氛濃郁,生動活潑,從而開發學生英語學習的潛能,提高英語語言素質,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需求。
總之,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不是一張美好的藍圖,而是一項需要每一個教師去努力實踐的過程,起根本在于教師的行動。一個教書型的教師能夠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各種答案,但培養的學生缺乏開拓和進取精神;一個智慧型的教師能夠不拋出現成結論,而設法幫助學生自己思考出各種答案。一個教書型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天職是傳授知識,應像蠟燭那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一個智慧型的教師則認為學生的頭腦不是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應該是火種,在照亮學生生命歷程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自己生命的燦爛。如果你想成為學生愛戴的老師,那你就要努力做到被你的學生不斷地在你的身上有所發現。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轉變教學觀念,重新認識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中體驗到發現的快樂、交流的快樂、合作的快樂、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