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玲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同于精讀課文。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 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讀懂課文。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分析語文教學的目的時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之。”學習語文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而略讀課文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主,老師組織自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的拓展。如何在略讀課文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突破“精”點,提高閱讀理解與寫作的能力。就教學《山雨》一文,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抓住課型特點,指導學生提綱挈領,期其自得
《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趙麗宏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體現出作者清新脫俗的審美情趣。教學中,我抓住略讀課型的特點,從課文的鏈接語入手,引導學生自讀鏈接內容,清楚這篇課文的自讀要求。當我用優美的輕音樂把學生帶入美的情景后,立刻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步:談一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感知山雨的美,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說給同學們聽。第二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我出示了(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山雨的?(2)作者他觀察到了什么?傾聽到了什么?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下來。通過提綱的挈領,學生的自學自悟就把這篇課文的脈絡理清了。
二、引導學生朗讀賞析,突破“精“點
略讀課的略是指教師指導和學生所花的時間,而非是對課文的粗略理解。對于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更突出,更集中。《山雨》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
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為此我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
1.認真朗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字里行間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采用批注的形式)
2.體會情感,感悟寫作方法
感悟山雨的音韻美。引導學生小組里比賽朗讀描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思想感情。課文中描寫山雨的比喻是:A.沙拉拉,沙拉拉……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和“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這是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給人美的感受。這里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B.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這里作者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C.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湊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作者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這句話寫出了山雨的聲音的神奇、美妙,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為了培養的學生的賞析能力,我以指導朗讀貫穿全文,讓學生找出比喻句,抓關鍵的字詞句賞析后,問學生“誰能把優美的動聽的雨聲變為朗讀聲告訴大家?”孩子們在同學的朗讀聲中,閉上眼睛想象。當孩子睜開眼睛時,紛紛描述自己的想象:“我幻想自己是一滴一滴的小水滴,我落在樹葉身上,輕輕敲擊,聲音實在太美妙,我以后多與大自然接觸。”“我幻想自己是山雨,我落在小草身上,小花的臉上,我聞到了小花的清香氣息。”我幻想自己著山雨把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都淋濕了。樹葉還在輕輕抖動著身體呢!”一個又一個學生富有韻味的朗讀聲中,描繪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林雨景圖。這樣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及學習氣氛中,積極參與,在主動學習活動去朗讀、賞析,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的適當點撥、誘導,因此學生既深刻理解了詞句的妙用,提高朗讀能力又受到美的熏陶。
3.激發感情
為了加深對山雨美的理解以及深化對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的領悟,我又不失時機地抓住第六自然段的教學。感悟山雨的色彩美。大自然的琴技爐火純青,讓我們聆聽了美妙絕倫的山雨篇章。自然還是一位美術家,他就像一個調色盤,描繪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第一步:我示范朗讀,學生傾聽,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顏色,對哪種顏色印象最深。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自由交流讀后的體會。“我覺得這清新的綠深深刻入我的腦海里,大自然真的了不起。”“我覺得這是作者對山雨的想象,因為作者發自內心地喜愛這綠色,所以流進‘我的心胸。”此時學生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沉浸在這綠色之中。
三、拓展閱讀,提高閱讀水平
課堂上拓展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為此我在課堂上展示了兩篇有關雨的課外閱讀。我讓學生采用快速瀏覽的閱讀方法。通過快速瀏覽感知閱讀文章的大意,以及作者表達的情意。這樣的閱讀教學能更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四、設計課后練習,從讀寫結合中提高習作水平
首先我用ppt展示趙麗紅的另一篇文章《雨聲》讓學生再次感受雨落在茅屋屋頂、窗外樹葉、河里、門窗、屋里的聲音。例如:作者從落在樹葉上的雨聲,聯想到給人激勵的掌聲,引發讀者對大自然、對雨的喜愛。接著我讓學生品讀老師收集到“寫雨”的詞語,語段和詩文。接著我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跟同學議一議自己眼中的雨又是怎么樣的呢?也可以適當引用課文中的課外的收集的語句。最后把句子整理成文章,因為學生剛學了課本上的知識,印象很深,又進行了賞讀與課外欣賞,佳詞、佳句的積累。所以習作水平自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