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宇
Tour of London 是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下冊,六模塊第二單元的課文,文章的作者以導游身份,帶領讀者游覽倫敦。
這節課主要活動是根據文章內容,將相應信息填寫到倫敦游覽地圖上。由于本課難度比較大,所以在進行填圖活動之前,我先帶領學生朗讀了多倫敦的地名,并進行中英對譯,確保學生們知曉每個單詞的中文意思;對文章中的方向詞進行講解和練習,旨在為學生們掃清閱讀障礙,降低之后閱讀的難度。同學們練得投入,正確率也高,這使我非常高興,心想通過這些練習,學生們可以順利地完成閱讀任務了。當課程進行到主要活動:根據課文內容填寫地圖中空白的部分,形成一張完整的倫敦游覽圖時,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同學,包括很多程度好的同學,都無從下筆,他們的筆尖在書上和地圖上逡巡,他們的眼中有迷茫的情緒,因為學生們竟然一個地名也填不出來。
精心的準備和十分的努力竟然基本無效,其中原因何在?通過課后反思,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學生認知上的困難。通過文章內容將地圖的空白處填上,在教師們看來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就顯得難以下筆。受知識經驗,生活閱歷所限,學生對于事物的感知仍然是直觀的和感性的,圖文轉換能力屬于較為高階的思維能力,學生們還不具備。
第二,學生的畏難情緒。長久以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興趣缺缺,尤其是對于那些篇幅長,內容難,生詞多的課文,學生們首先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不愿意動腦筋想辦法去讀懂文章。就本文來說,文章的內容是倫敦一日游路線,作者以導游的身份,介紹了游覽倫敦的錄像和倫敦的著名景點。這個話題距離學生比較遙遠,他們既不了解倫敦,也不了解這座城市的著名景點,話題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來講難度也大,畏難情緒比以往更重。這也導致了很多好學生也無法完成任務。
第三,活動設計上的缺陷。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填圖活動,之前的課堂活動都是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這些活動本身設計的不合理,教師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和合理的成果檢測,活動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特別是檢測活動目的是否達成的設計欠缺,學生沒有真正掌握新單詞和詞組,這些仍舊是新的知識,在課上學生用新知識去學習新知識,其難度可想而知。
第四,課上鋪墊不夠。課上為了完成填圖的工作,仍需給學生更多的支架,緩步上坡,本節課地圖填寫工作難度之大,與課上沒有更多的支撐和幫助也有很大關系。如果教師能夠多進行引導和幫助,多進行鋪墊,那么填圖工作就不會進行的如此困難。
那么,如何讓課堂活動設計合情合理,讓課堂效率真正提高呢?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做了思考。
第一,備學生,備學情,充分了解學生。備課需要備內容,更要備學生,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已備知識和認知水平。這句話已是老生常談,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教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抓住他們形象思維較強,邏輯思維較弱的特點,揚長避短,對癥下藥,把學生沒見過不知道的東西盡量物化,將學生腦海中“虛”的東西變成“實”的東西。
第二,多肯定多鼓勵,打消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強學生自信心。在平時的課程中多鼓勵學生進行英語的交流,暫時不去理會學生說出的句子或寫出的句子有多少語法錯誤,只要學生敢開口說,能動筆寫就給予正面回應,慢慢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打消其畏難情緒。
第三,課前小調查,找準學生的難點,逐個擊破。造成活動設計缺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息的不對稱性造成的。這都造成了教師設計的活動大打折扣,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在每一個單元的學習前,教師可對本單元進行一些小調查。首先,詢問學生對于這的單元是否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其原因什么。這可以使老師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對于學生覺得枯燥的單元,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動起來的活動,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另外,可以詢問學生認為的難點在哪里,哪些地方是可能出問題的,根據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設計課堂活動的內容。教師也可以調查學生心目中哪些英語課的活動是比較簡單的,哪些是比較難的,這樣教師可以使用學生們心目中較易的活動去學習較難的知識。
第四,深入淺出,設計梯度,幫助學生完成任務。本課填圖失敗的原因還在于課上的鋪墊不夠,教師沒有很好的通過有效的課堂活動進行引領。直接讓學生填一整張完整的、雜的地圖,難度肯定很大。所以在這之前,教師可以把地圖截成很多個小部分,一步一步進行填寫,最后拼接成一張完成的地圖;也可以在填圖之前,多做幾個例子,使學生們明確做什么,怎么做,之后自行填圖,最后再結合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地圖。這些方法都是為了給最后填寫地圖搭臺階,做鋪墊,確保最后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副小小的空白地圖,反映出課堂活動設計中教師引導的必要性,如果想讓自己的課堂活動有效,那么教師就必須進行有效的引導,這提升了我課堂教學的思想認識,我意識到——
第一,教師進行有效引導,就必須充分認識學生的思維特征。本節課課堂活動設計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對學生的思維特征理解不到位。初中學段的學生感性思維能力強于理性思維能力,喜歡直觀的知識,對于抽象的知識理解較困難,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的思維特征。
第二,教師進行有效引導,就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思維特征。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思維特征,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為具象的知識加以解釋,使學生能夠理解課堂中所講的知識,能后運用課堂中所講的知識。
第三,教師進行有效引導,就必須準備多種活動方案。多進行預設,準備多種課堂活動方案,在學生無法理解的時候,及時修改課堂活動方案,確保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課堂活動設計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而這種引導是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的。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去和學生要答案,多去從學生的角度想答案,平時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回答問題的自信心,多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更直觀地感受知識,運用知識,使課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