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淦妮
中國青年報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當前教育中“冷暴力”現象普遍、承認自己在上學期間遭受過老師的“冷暴力”的分別受訪者有80.2%、72.4%。
一、教育冷暴力表現形式
教育冷暴力被分為“作為”“不作為”兩種形式。前者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具體言行來達到在心理上精神上懲罰學生的行為。不作為的“冷暴力”常常指對學生冷淡漠視等致使學生失去存在感、認同感的行為。本文將教育冷暴力類型細致分類成以下六大類:冷漠型:教師無視學生的存在,對學生不聞不問、漠不關心、表情麻木等;教訓型:有些老師習慣把自身地位放得很高,瞧不起學生,往往把教育變成教訓;威脅型:教師動不動就用威脅的語氣來學生;嘲諷型:教師對表現不足夠優秀的不怎么好的學生冷嘲熱諷;孤立型:教師對學生進行不公正的孤立行為;控制型:有的教師很習慣發號施令,時刻監視著學生,專制型教育。
二、教育冷暴力的危害
調查發現,小學、初中、高中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分別為16.4%、14.2%、14.8%,有嚴重心理問題的比例是4.2%、2.9%、2.5%。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心理學專家指出,由于心理刺激產生的影響易造成機體功能的絮亂,導致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多方面的疾病和可能導致學生認知能力、心智發展水平、領悟能力、運用能力都明顯低于正常學生,對一些問題學生來說,會使學生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厭倦、懼怕學習、拒絕與人交往,最終影響一生。本文分為以下幾點:易使教育者產生厭學情緒;“冷暴力”是 一種隱蔽性的軟性暴力,嚴重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妨害教師進步與提高。教師實施冷暴力的同時憤怒、失望等負面情緒圍繞著他長期如此,教師往往會出現對職業的倦怠,從而加重“冷暴力”的實施和形成惡性循環;危害和諧社會環境。有些自尊心強的學生在遭受冷暴力之后,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或因此沉淪,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走向了社會的對立面。
三、教育冷暴力出現的原因
(一)教師方面致使冷暴力出現的原因
教師職業的倦怠;教師的性格和人品品質;教師專業素養的缺失;師生間的溝通障礙。
(二)學生方面教育冷暴力出現的原因
1.生生矛盾
現在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受父母的過分溺愛和縱容,導致很多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極差;也有的學生自控能力差,我行我素;有的是情緒不穩定,行為極端等等,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孩子動不動就頂嘴或向家長告狀,所以教師會選擇既懲罰到學生又不惹事的方法——“冷暴力”。造成冷暴力的另一原因是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環境因素,很多家長的一些不當的行為和語言會間接性對孩子產生影響,導致孩子不愛與人溝通,于是將這種心態帶到學校里來,同學之間也會相互“冷暴力”。
2.小學生缺乏法律知識,維權意識淡薄
小學生法律知識缺乏和維權意識淺薄,在小城市、農村地區更加,學生不知道自己正遭受著來自“冷暴力”的傷害,當教師對自己實施“冷暴力”時不懂如何應對和申訴,學生無法做到對自己的保護,更多時候都是選擇沉默,使得教師加劇“冷暴力”的實施。
(三)學校、社會方面教育冷暴力出現的原因
1.模式統一
班級授課制的教育方式,學校對老師,老師對學生都是統一的教育方式,使得教師和學生的個性都受到發展和扼制,無創新,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熱情度,關注度減低。
2.教師自身職業壓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承受著升學帶來的壓力和生存需要等多方面的壓力,使得教師壓力大無法得到適當處理,便會影響教師對這個職業的專業化程度和敬業精神,產生疲憊感,為了提高升學率而急功近利,齊全責備,因而從簡而做只用最有利于己的教育方法,不愿意去花時間研究學生情況,耐心細致教育。
3.學校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很多學校對于這些法律條文不了解和缺乏這方面的監督和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約束老師行為。
4.學生家庭環境因素
在一些小城市、農村地區,大多數家長教育知識和教育觀念仍處于落后階段,由于學生家長對相應的法律知識缺乏維權意識淺薄,和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對課堂上老師的 “教育冷暴力”的實施,在家長眼里是教師管理學生的方式,便無形中助長了“冷暴力”的 行為。
四、針對出現的教育冷暴力的解決策略
(一)加強教師師德修養
改變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要加強師德教育,培養教師的責任感和從業教育工作的神圣感讓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唯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加自覺地、耐心地、持久地去關愛學生。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1.教師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師的工作要面臨著與同事、家長、學生的人際關系,尤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教育工作中人際交往的核心。健康的心理減低職業倦怠的幾率,學生也能在愉悅、輕松的班級氣氛中學到知識。
2.努力構建和諧班集體,構建和諧校園環境
教師要致力于班集體的建設,深入了解學生的動態,關注特殊學生,及時化解矛盾,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多開和多參加社會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小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體驗到集體帶來的溫暖、力量。
(三)教育者應轉變教育理念
轉變教育理念,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教育中師生的職責和責任不同,但兩者地位、人格上是平等的。新課改下的施行的素質教育中的新型教師觀說道: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同時也是伙伴關系、朋友關系。
(四)加強法律法規管理
1.強化教師的法律意識
組織教師去學習相關的教育法,增強教師的法制觀念,明確自身義務和責任。
2.另外還應學校建立監督機制
定期對教師教育行為進行檢查并納入工作考核范圍,以防患于未然。同時要建立針對“冷暴力”的有效投訴機制,同事之間互相監督和鼓勵學生勇于反映,時刻對教師的教學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問題做監督。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呵護,不能急于求成。以尊重和關愛學生為榮。所以,讓我們杜絕“校園冷暴力”,讓校園更和諧、美好,可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