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翌
我選擇《校園里的“紅燈”》這一課準備參加區級公開課,但備課時才發現這堂課重點該上哪部分我毫無頭緒,所以思路還沒理順就匆忙進行了試教。
第一次試教:活動秩序混亂,難放難收
第一個活動是看課間活動的視頻,搶答出“闖紅燈”的現象。“闖紅燈”的現象學生并不能一下子都說出。
第二個活動是出示校園里“闖紅燈”行為的圖片,讓學生逐一舉紅綠燈做判斷。我給每位學生分別發了一張紅紙、一張綠紙當作“紅綠燈”,做判斷時課堂里一片混亂,“紅綠燈”成了學生手中的玩具,折的折,卷的卷,而我光顧著走教案,連紀律都沒管牢。
課后,教研組老師紛紛給出建議,說要在課堂上增加一個學生情境體驗的過程,后面可以再設計個游戲,在游戲中讓學生體會游戲規則的重要性。
根據教研組老師們的建議,我整理出了教學的幾大板塊: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由交通紅綠燈引入
二、課堂里的“紅燈”
1.在我們的課堂上,有哪些闖紅燈的現象?(學生自由交流)
2.(出示圖片)判斷:你認為他們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3.情境體驗(上課時)
三、課間的“紅燈”
1.看視頻,找出“闖紅燈”現象
2.分析“闖紅燈”行為的危害
3.關注踩踏事件
四、傳球游戲
五、拍手歌總結
【收獲】
一、明確活動目標,圍繞生本創設有效的活動
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而明確活動目標,才能設計出體現本課教學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讓學生舉紅綠燈做判斷,本想活躍課堂氛圍,讓大家都動起來,結果因為沒有用好道具,沒有掌控好課堂紀律而成了敗筆。課前對學生的學情缺乏了解,設計的活動也不甚合理,這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關注活動體驗,從活動中感受課堂的精髓
“活動性”一直是小學地方課程的重要特色,活動設計的成敗直接關系著課堂有效性的達成。在活動中加深體驗,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悟,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可惜這次設計的活動只是流于形式,淡化了學生的體驗過程,在活動中學生的感受也不深刻,課堂教學目標自然沒有很好地達成。
第二次試教:活動留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教學片段1] 課間:下課視頻
師:(播放視頻)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他們有哪些闖紅燈的現象呢?
生1:灌水的時候不能擠來擠去,這樣會倒出來。
生2:有人在爬欄桿。
師:這幾個小朋友像小猴子一樣爬得這么高,爬上去會怎么樣?
生3:摔下來。
師:對呀,這樣多不安全。
視頻里共剪輯了9種闖紅燈的行為,但學生看完后記不住。在說完幾種闖紅燈現象后,此時的課堂里一片寂靜,學生回答得很艱難,等待了一會才有幾個學生舉手回答。
課后,教研組老師又對這堂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就是課間的視頻內容太多,學生看完根本記不住,必須從中抓一個重點出來把文章做足。還要創設一個課堂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感受才深。
【收獲】
一、精選活動內容,抓住典型案例進行教學
課堂上闖紅燈的圖片、課間活動的視頻沒有經過教師仔細的加工整理,就一股腦兒地端到了學生的面前。圖片、視頻素材的大量堆疊,不僅造成了學生的視覺疲勞,而且也起不到良好的警示作用。既然做不到全面,那就抓重點、抓典型,找校園里最典型的“闖紅燈”行為,加以深入評析。因此,要在做足做好一個典型的案例上下功夫,才能追求有效的課堂。
二、簡化活動環節,以點帶面挖掘活動深度
教學活動設計要注意活動與教學內容的銜接,引導學生感悟活動中蘊含的意義,避免只停留于活動表面。①這次活動環節設計不夠細致,導致學生未能深入體驗,活動匆匆走過場。課堂中的情境體驗應該刪繁就簡,找準一個切入點,在拓寬活動廣度的同時,更應挖掘活動的深度。
三、調整情境教學,以生為本加深情感體驗
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上課的過程,應該是本堂課的亮點之一,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中哪些行為是闖紅燈的,應該要遵守哪些規則。但因為之前沒設計好這個環節,學生沒有深刻的體驗。情境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感受和認識出發,活動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指導學生的行為,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公開課現場:立足生本,活動水到渠成
[教學片段2]課間:體驗排隊
1.認識不排隊的“闖紅燈”行為。
2.認識排隊的重要性。
師:灌水的時候不排隊,是很不安全的。那學校里還有哪些時候是需要排隊的呢?
生1:拿課間餐
生2:做早操
生3:升國旗的時候
……
師:原來我們有這么多時候都需要排隊。我們來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他們是怎么排隊的。(播放排隊視頻)
師:你覺得他們排隊怎么樣呢?
生1:很整齊。
生2:他們都不說話。
師:不說話就是沒有聲音,很安靜。老師可以歸結為三個字,就是“靜、齊、快”。那我們能向哥哥姐姐那樣排隊嗎?
(學生排隊比賽)
3.上下樓梯要排隊
(播放視頻)了解不遵守上下樓梯的規則而產生的危害。
【收獲】
一、雙管齊下,做好正面導行反面為輔
正面的材料承擔著導行的作用,在教學中應當多加以引導、運用;反面的素材則起著警示教育的作用,不能太多,但要深入。這樣雙管齊下,活動做到正面導行為主,反面教育為輔,那學生在一堂課中才能真正習得和領悟。
二、循序漸進,細化目標分層設置活動
教學中,活動的設計要有梯度,一節課的設計應該先易后難,前一個活動是后一個活動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提高和升華。②在本次教學中,筆者從“灌水不排隊”這一闖紅燈的現象引入,讓學生知道哪些時候需要排隊,從學生排隊做到“靜、齊、快”,到最后不僅會排隊,還會安靜地進行傳球游戲,這一連串的活動都是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學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認識到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更能及時、自覺地遵守校園規則。
三、立足生本,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應以低年級兒童獨特的視角來設計活動,輕松愉快的活動往往更能讓他們樂在其中。因此,在一堂嚴肅認真的課中滲透進有趣的兒歌,用教師自編的兒歌與教學環節相呼應,作為每個環節的小結,趣味性與教育意義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