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燕
一、焦點解決短期療法的基本概述
焦點解決短期療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的短期心理治療技術。SFBT是以解決為導向的心理療法,由咨詢師與當事人一起建構當事人所欲的目標,咨詢師積極協助當事人以正向,朝向未來目標的積極態度,尋找成功經驗,從小改變做起,促使大改變出現,即“雪球效應”,當事人的困擾也就隨之減輕。本文將焦點解決之道應用于中學生教育中,發現學生的例外,利用“奇跡問句”、“例外問句”等來探討例外,幫助學生成為自己生命的專家。
二、實施過程
(一)全面評價,注重問題本身
作為教師,我們應對學生全面評價,如果僅關注學生問題,將會使學生確信自身問題無法改變。
小郝同學自進入班級就表現出與他人不同的特質,喜歡爬行、課上常自言自語、易怒暴躁、愛吼叫,并自稱為天才藝術家。經過詢問成長經歷得知,小郝同學幼時隨父親出國生活,由于父親工作忙碌,因此小時候經常自己在家觀看漫威電影,隨后就不自覺的模仿電影里的超能力主人公:蝙蝠俠、綠巨人等,覺得自己也擁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世界。在仔細傾聽后,我找到學生問題產生原因所在,對重新建構問題起到了一定的鋪墊。
(二)巧用問句,重新建構問題
重新建構即用另一種新的正向語言與觀點,來重新看待與詮釋同一個問題。行為背后反映出當事人的特質、優點、能力、動機、意圖、本意,或某事的意義與功能,都是重新建構的向度。比如對于小郝來說,他喜歡爬行,恰好是他獨立個性的體現;他喜歡自言自語也說明他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易怒暴躁說明他情感豐富;愛吼叫也正是模仿能力的體現。通過重新建構理清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后,就可以正向關注學生問題,解決方法也會更加彈性化與多元化。
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明確目標?!捌孥E問句”能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使學生能從談論問題自然轉向解決之道,從而幫助學生達到目標。
于是在第二次交流中,我問道:“假設有這么個奇跡--就是你的這些問題在你睡覺時都解決了。當你醒來時,你如何知道奇跡已經發生了?”他答道:“同學們都對我特別友好,老師們也在贊揚我。”
“奇跡問句”成功的讓學生自己說出了努力目標,下一步需要讓學生自己通過思考找到解決辦法,“例外問句”引導著學生借鑒過去的成功經驗來判斷是否可以作用于現在,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從注重問題的嚴重性轉而思考問題解決的可能性與具體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賦能感。
師:過去什么時候,你可以像自己期待的那樣,平和的與同學交流溝通呢?
生:我記得有一次課上您表揚了我的語音語調惟妙惟肖,課后好幾位同學過來問我平時是怎么練習的,那次我們聊得很開心。
(三)尋求解決之道,制定合作任務
SFBT認為:“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才是問題”(Walter&Peller,1992)。我認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在生活中已經有成功的示范者?在其他人發生相同問題時你會給予的建議是什么?
師:“你的生活中,有誰想要暴怒發泄時,又重回平和呢?
生:“沒有?!?/p>
師:“那你覺得怎樣才能這樣呢?”
生:“先深呼吸,然后與旁觀者聊天?!?/p>
這樣,刺激學生擔起解決問題的主要責任,鍛煉他的判斷思考能力。
(四)標尺使用——改變是一種常態
標尺使用是過去常常用來評估問題對一個人生活的影響程度的治療工具(de Shazer, 1988)。學生及教師可以在下面1-5的評分等級上做出評估。
1分代表你的學校生活完全被問題控制住了,5分表示你在學校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問題。
第一次使用這個標尺時,我引領小郝進行分析思考,他自己將他目前的情況定位為2分,目標是兩周后到3分。我將他目前的情況定位為1分,目標是兩周后到2分。量化的數字使教師和學生的目標更清晰,教師這時可用這樣的問句來與學生交流:“既然設定了目標,你希望我怎樣做呢?”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希望:
希望班主任上課時或者課間時常提醒自己,看他一眼或者在嘴邊做一個拉拉鎖的動作來提示自己;
希望老師能夠在他情緒行為難以控制時用語言提醒自己,或者拍拍他的肩膀,令他能平靜下來;
在家長面前肯定自己的努力,讓父母不要過于擔心自己的學習。
(五)學生變化及反饋
SFBT認為,能夠幫助學生找到開始行動的方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不要希望學生會在一兩次交談后有飛躍性的變化,要循序漸進,使改善成為一種常態。
以下,是學生兩周后的變化:
學生:最近這段時間感覺自己在進步,我覺得自己挺厲害。
老師:哇!你確實挺厲害的,有進步,可以多說一些么?
學生:我很少爬了。
老師:確實是這樣的,是什么讓你很少爬了呢?
學生:我覺得在學校爬的時候會影響到別的同學,而且媽媽也說在學校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老師:很好,那當你想爬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你希望我怎么幫你?
學生:我會深呼吸。希望您能跟我聊聊天。
老師:你能這樣想太好了,你覺得現在到幾分了呢?
學生:我覺得我現在是3分了。
老師:很好,那你如何讓自己保持在3分呢?
學生:我在想爬時,想發脾氣吼叫時,就忍一忍、深呼吸,先想想您與媽媽跟我說的話,就可以忍住了。
三、效果評估
本文主要回顧了筆者借助焦點解決短期療法,正向關注學生問題,注重問題本身,通過重新建構問題的方法,制定合作任務,尋求解決之道,并且運用標尺引導學生發展情緒控制能力和問題行為控制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成為自己生命的專家。學生問題的解決需要教師持續的引導與幫助,學生自身的堅持與努力。只要找對了方法,我堅信:不懈的努力必定會迎來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