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芳
葉圣陶先生特別強調習慣的重要性,他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近幾年的小學體育課程在改革浪潮中百花齊放,特別是課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所以,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教學也就無從談起,相反,養成了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從實際出發來抓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為順利完成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實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而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要養成良好行為的習慣,我們一線體育教師必須要立足課堂、抓好常規。因為課堂常規是我們保證教師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關鍵,每次體育課,學生都興高采烈,甚至會歡呼。可是真正到了上課的時候,又發現學生的很多不和諧音,怎么根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快速進入角色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集合排隊作為前奏,規范行為,激發興趣
對于低段年級的學生來說,特別是一年級的新生,對學校的課堂常規要求有點模糊和陌生。每次到了體育課時間,等他們排好隊要花上好幾分鐘,而且每次都要在老師的監督下勉強完成。對于學生的這種狀況,我編了一個排隊的順口溜:鈴聲響,把嘴閉,安安靜靜走出去,排好隊,不推擠,比比哪組最整齊。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又提醒了動作慢的同學快快從教室出來排好隊。此舉既規范了學生的行為,又節省了時間,為體育課堂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二、激發興趣作為準備部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場地器材的布置和準備
場地器材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前奏,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前提。場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新穎是激發小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建立快樂氛圍的前提。例如在一次投擲課上,我把五顏六色的橡皮球分別放在呼啦圈里,用呼啦圈拼成了“一朵花”,學生走進操場,看到場地上的布置,一下子提高了興趣,我順勢引導學生,“想不想跟著老師一起來用這個漂亮的球活動啊”,學生的用了一個響亮的“想”給了我一個滿意的答復,在整節課的練習中學生的興致都很高。這樣以來,從場地器材的感官刺激為切入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利于教學內容的開展。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模仿力強是孩子的一大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是用語言描述一定的情景來作為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掌握活動技術,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在一年級教材的走跑練習中,我們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模仿小動物走路,讓小朋友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留出一定的空間給學生,學生的想象力會得到更好的發揮。
三、優化課堂、表揚鼓勵相結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來自于老師,也可以來自于學生自己和同伴,尤其是對于所謂的后進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我們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健康,不能忽視后進生的成長,所以,需要我們教師多鼓勵、多表揚,給他們信心,使他們更加健康的成長。
四、營造公平競爭的課堂氣氛
小學生在課中最樂于參加競爭、比賽等活動,這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一種方式。它除了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身體外,還可以提高他們合理運用運動技術、技能的能力,培養堅毅勇敢的合作精神。例如,教低年級的《立定跳遠》一課時,一開始我設計“動物花樣跳躍”,讓學生單人和雙人創想各種單雙腳跳的方法,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學,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與同伴協作意識,使學生在掌握了輕巧落地的動作的基礎上,再延伸到新知識中來。并讓學生進行“動物闖關”環節比賽,讓“小動物”在教師為他們準備的立定跳遠超百分的比賽場地里進,運用正確的動行現場競賽。根據“小動物”自己掌握的情況作,進行小組賽。學生一聽說比賽,都能認真對待,并積極地配合,順利地完成各項任務。每取得成功,學生心中就有了很大的成就感,通過比賽、競賽等活動,極大激發小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進取精神。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師生間無時不在進行著微妙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教學的各個階段。”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表情;或一個眼神,一句話都直接影響和諧的氣氛。如學生畏懼新動作或練習動作失敗時,教師要用親切的語言,信任的目光,反復的示范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找出癥結所在,增強他們完成的動作的信心。當他們完成動作稍有進步進(即使是失敗的)都要及時給予肯定,那怕是點點頭,學生的精神上都會感到滿足,提高他們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信心。
六、教學方法、手段多樣,提高學生的興趣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說體育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中教法靈活,手段多樣,形式活潑,不僅可以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更快的學會動作,調動積極性。
在教學中可以安排游戲化、兒童化,趣味性要強。所選的內容盡量要針對性強的、難度不大的、活動量適中的內容,使學生能夠較輕松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體驗成功的快感。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好的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建立穩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動力定型”。學生個人行為習慣和集體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反復的培養和訓練。同時也要為行為習慣的養成營造一個好的集體氛圍,從而對學生行為習慣起到約束和促進作用。室外體育教學在學生身體活動中容易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也很容易發現學生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針對這些問題,及時進行評價,提出表揚與批評。同時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為學生作為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起到潛移默化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