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涵
教學方式:
1.教材分析
《首師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人與水》,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水。
從《課標》角度看,本單元內容屬于物質世界——物體與物質——物質的特征這一部分。《課標》要求學生能夠用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征,例如大小、輕重、形狀、顏色、冷熱、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從教學內容看,本課是《人與水》單元的第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了解誰的性狀,同時還了解水的分布和淡水資源的情況。本課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讓學生欣賞各種水景的資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第二部分通過觀察牛奶、白醋、水、白雞、紅糖水和鹽水這一活動,引起學生對觀察水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體驗和觀察到某些物體是要通過眼看、耳聽、鼻聞、舌嘗等一系列方法綜合起來,單憑某一方法對事物進行簡單的判斷,往往是不準確的。
第三部分通過實驗和觀察,重點對“水是什么樣的”進行探索研究。學生學習對水的形狀進行描述和記錄。初步掌握一些觀察技能:“眼看”、“鼻聞”、“舌嘗”。
第四部分介紹和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和地下。其中海水占96.5%,而在淡水中,冰川水占68.7%,目前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很少,儲量約占全球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最后,讓學生了解北京市的城市供水來源,主要是密云水庫和地下水。
2.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中年級階段,對事物的認識還不能科學客觀地去評價。學生需要借助直觀感受來判斷物體的特征,并且在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總結時需要一定的引導。針對本課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本課通過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鼻、舌去感受不同的溶液和純凈水之間的區別,觀察、記錄水的性狀,引導學生能夠對水的性狀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PPT;每組6個透明塑料杯,分別裝有不同液體、筷子若干;地球儀
本課時目標:
1.認識自然界里的水在常溫常壓下是無色、無味道、無氣味、會流動、沒有一定形狀的液體。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了解自然界中可以使用的淡水非常少。
2.學會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觀察和記錄水的性狀,并能對水的性狀進行描述。
3.初步具有探索水的興趣。
4.初步具有對用水問題的質疑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水的物理性質。
教學難點:
學會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觀察和記錄水的性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神舟11號宇宙飛船成功升上太空,你們想不想知道宇航員叔叔們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呀?【展示地球儀】 老師手里的地球儀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完整的樣子,也是宇航員叔叔們眼中看到的樣子。同學們看,地球上大片的藍色代表什么呢?
生:水。
師:對。有人說,地球其實是一個“水球”,因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積都被水覆蓋著。其中,海水占96.5%,而在淡水中,冰川水占68.7%,目前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很少,儲量約占全球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水是一種重要的物質,我們今天就要來探究關于水的一些知識。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水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從咸水與淡水的區別引出水資源的多與少的問題。)
(時間安排:5min)
二、引出問題,學習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見到的水是什么狀態的?
生:沒有一定的樣子/不固定/會流動/液體/
師:你真會總結。在常溫常壓下,也就是一般來說室內的環境下,水都是以液態形式存在的。那么不處于常溫常壓下的水是什么狀態呢?相信同學們在家里都見過父母燒開水,燒開水的時候壺蓋和壺嘴處冒出的白霧是什么?
生:水蒸氣。
師:你觀察生活真仔細。水蒸氣就是氣態的水。常壓下,水在100°的時候就會沸騰,由液體變成氣體。這就是我們平時燒開水的過程。認識了高溫下的水,咱們再來認識認識低溫下的水。水在低溫下凍住變成了什么?
生:水凍成冰了。
師:你回答得很嚴謹。水在0°以下就凝結成了固體,我們把固體的水叫做冰。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水在什么情況下是液體?
生:室內/常溫常壓
師:對。所以,水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液體。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水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液體;補充水的另外兩種狀態,以拓寬學生的視野。)
(時間安排:2min)
三、探究實驗,總結性狀
師:僅僅認識到水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液體還遠遠不夠。我們平時喝的茶水,調味時用到的醋,這些都是液體,老師這里就有幾種不同的液體,請大家幫幫老師,從這些液體中辨別出哪一個是純凈的水。試一試按照什么樣的順序,用哪些感官和方法,才能盡快地將水辨認出來呢?
生:我們組先排除了牛奶和紅糖水,因為它們都是有顏色的。然后聞氣味,酒和白醋都有味道。剩下的兩種沒辦法區分。
師:實驗室里聞氣體有特殊的操作。我們叫它“扇聞法”。【動作示范“扇聞法”】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做一做。
師:真規范!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剩下的問題。怎么才能把鹽水和水區分開來?
生:嘗一嘗/喝一口……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提供了筷子。同學們可以用筷子蘸一點要嘗的液體,通過輕輕地震蕩筷子使液體滴在自己的舌尖上。這種方法我們叫它“滴嘗法”。請你按照老師的方法試一試。
師:真標準!這樣我們就能夠區別出哪一杯是水了。現在讓我們總結一下。通過剛才的實驗,誰來試著說說水都有哪些性質?
生:無色無味透明。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的能力,總結出最簡單的規律:一看、二聞、三嘗;練習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觀察和記錄水的性狀,并能對水的性狀進行描述。鍛煉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完成觀察任務的能力;學習研究科學的方法,學會記錄和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時間安排:25min)
四、延伸拓展,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1:水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的液體。
師:除此之外,我們還學會了兩種實驗操作的方法,它們分別是什么?請你用動作表示出來。
生2:【做“扇聞法”和“滴嘗法”的動作】
師:在后面的課程中,我們會對水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們的課就到這里。下課。
(設計意圖: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回顧和總結)
(時間安排:3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