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
馬克思和恩格斯說過“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混齡教育是指讓3~—6歲不同年齡的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自愿選擇而在一起活動的形式。這種活動的模式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國內幼兒園混齡編班相對較少。再加上開展混齡教育對幼兒的主動參與、教師在開展活動前的預設、準備工作及活動過程中的指導、評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混齡教育活動在我國尚未普及,可以說付諸實踐的較少。但當今混齡活動教育正因其活動的開放性、社會性、動態性、隱蔽性、個別性受到世界幼教同行的矚目與關注。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并結合我園實際,談談我對幼兒混齡教育工作的認識。
一、我園混齡班的形成的條件
我園是一個地處四川省一個小縣的鄉鎮中心園,新生人數比較少,單獨成班就比較困難。因此我園在這個情況下開始嘗試讓小班的孩子走進中大班,和他自己熟悉的哥哥姐姐在其班上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這種嘗試中我們驚喜的發現,孩子們的成長和適應能力出乎了我園所有老師的想象。
二、幼兒混齡班,讓孩子們更具有主人翁意識
做哥哥姐姐是大孩子們最期盼的事情,但在第一次活動后,他們很快感覺到,做哥哥姐姐是挺累的一件事。充滿熱情但缺乏相關經驗的哥哥姐姐們不停碰壁:拉著弟弟妹妹的手卻不知道說什么:弟弟妹妹總是跑來跑去不聽指揮;帶來的玩具弟弟妹妹不喜歡玩……各種各樣的問題一下子都擺在了孩子們面前。他們不由得發出感慨:“做哥哥姐姐真累,有點不好玩!”面對孩子們的這些問題和反應,我們鼓勵他們從小事做起,如照顧弟弟妹妹,在不斷的嘗試中積累經驗,事實上,正是有了一開始的挫敗,以后的點滴成功才會讓弦子們的體會更豐富和深刻。 通過這樣的一次次的活動我們驚喜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
三、 幼兒混齡班, 讓孩子們逐步適應不同的角色扮演
孩子們流露出的對弟弟妹妹們的愛護之情讓我們感動:平時有些莽撞的孩子,在弟弟妹妹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了:平時只顧自己的孩子,會主動幫弟弟妹妹擦鼻涕:平時霸道的孩子,會大方地將自己的玩具給弟弟妹妹玩:看到弟弟想玩別人的玩具,哥哥就向別人借來給弟弟玩:妹妹想畫畫,姐姐就拿出自己的蠟筆手把手跟妹妹一起畫……這樣的活動持續了一年,到畢業的時候,大孩子們似乎真的成了小孩子的哥哥姐姐,主動提出要送畢業禮物給弟弟妹妹,拉著弟弟妹妹的手依依不舍,承諾還會回來看他們。 而小的孩子們慢慢的長大了,他們又接替離開幼兒園的大哥哥大姐姐開始承擔起照顧幼小的責任。這好像成為了我們幼兒園的一根接力棒,不停的傳接下去。
四、混齡教育活動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兒童的語言和智力的發展有賴于他如何與環境發生作用。正如皮亞杰的理論中所說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是由幼兒自身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尤其是語言。語言是在 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其中模仿他人的語言,然后按照自己的編排方式把語言材料加以重新組合和改變,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 能力。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一起,他們的發展階段也不一樣,所處的語言階段也不一樣。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處過程中,大孩子會用語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會通過表情、手勢和簡單的音調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誦大孩子的話。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會說許多話,會把不同家庭的習慣用語不假思索地說出來,使其他孩子學會各種不同的講法和語氣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兩歲的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很復雜的意思,往往是用單音加手勢來表達。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恰好能被剛剛克服語言困難的三四歲的孩子們理解。因此,小孩子可以在哥哥姐姐的理解和幫助下表達意愿,也就不會發脾氣,這是大人所不能辦到的。在混合年齡孩子們的社交圈里,孩子們的溝通不成問題了,由于語言而引起的“反拗期”就迎刃而解了。
五、混齡教育活動有效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實踐證明,混齡教育中的幼兒,由于年齡的差異性,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年齡小、能力低的幼兒總是能通過觀察、模仿年齡大、能力較強的幼兒,從而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混齡幼兒直接的互動對其智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絕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導致了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齡編班不能彌補這種不足或缺失。,應該說,同齡交往和異齡交往對獨生子女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相互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經歷,這不利于發展幼兒的集體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混齡教育可以作為我國幼兒教育的補充,對我國幼兒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混齡教育活動過程中,幼兒在與異齡幼兒一起活動時,這個環境給幼兒造成了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氣氛,使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兄弟姐妹之間的互愛、互助等,也讓幼兒學會了謙讓和耐心等良好的情感。
六、混齡教育活動目前的缺點
混齡班教學任務重、要求高目前的混齡班,在教學上按年齡分層教育。如“圖上有什么”,有些孩子需知道圖片中有什么人、在做什么;有些孩子要了解圖中人物在說什么;還有孩子則要展開 想象,主人公還會發生什么故事。這種形式有利于教師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最大限度滿足孩子不同的成長需要。但如此操作難度很大,一般水平的教師難以勝任。而我們幼兒園的師資數量有限,一旦引入混齡教學的模式,孩子和老師的比例是10:1,雖然老師有更多的精力來關注每一個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孩子的發展,給予他們更多的引導,這樣便于老師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一個班級增加幾名老師就目前的情況看是很難做到的。混齡班教學任務重、要求高,另外,目前國內并沒有針對混齡教學的固定教材,這也為混齡教育實施帶來了困難。在混齡教育中,每個教師都同時面對了不同年齡的孩子,孩子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大使教師的教育行為無法依據單一的發展目標和指導原則。如果說,在同齡教育中教 師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和因材施教的行為,需要一定的能力并付出努力的話,那么在混齡教育中則會成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行為。因為在混齡的教育背景中,教師無時不 處在一個對象的比較中,孩子的行為隨時呈現給你的是差異,面對同一個區角、同一種材料,教師看到的是行為迥異的玩法和玩法背后蘊涵著的發展水平、發展特點的區別,當教師用不同年齡段的發展目標來觀察和指導孩子時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遠比三個年齡的發展目標要復雜得多,年齡與目標的對應遠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教師的觀察隨時會激起大腦的思考:是年齡差異?是個性差異?是同齡中發展水平差異?是異齡組合的差異?久而久之,混齡見,混齡教育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是一種挑戰和培養,在這里,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指導策略是應著孩子發展需要的多樣化而逐步形成的。
混齡教育的優點是我們不可否認的,然而其缺點也是實際存在的。因此大家都應正確看待幼兒園混齡教育,不應片面地看待混齡教育。實現混齡教育將是我園甚至我縣乃至全國中小型鄉鎮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教育!希望在以后能夠揚長避短,取其精華,棄之糟粕走出一條屬于我園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