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璟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不能實踐,有很多很多的指導也枉然;能夠實踐,甚至沒有知道,也可以發現途徑?!蔽覀円⒅卣Z文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的、生動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從而掌握語文。
那么,如何來注重語文實踐活動,發展學生主體能力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本學期中的教學談一些做法。
一、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孕育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動力,是創新意識、主體意識的萌芽。語文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尤其要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培養主體意識。例如我校經常利用寒暑假以及一些重要的活動時機,組織學生進行征文的投稿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校一些學生的文章會見之報端。為激發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到這項活動中,我首先找了幾篇我校同學發表于《青島日報》《青島晚報》等報刊上的文章,帶入教室,放在講臺上,課余時間,我發現很多同學都在看報上的文章,還帶著羨慕的語氣在討論:“我校某某班的某某寫的作文真好,還發表在報紙上呢”、“某某我認識,作文真棒,登上了報紙,真了不起”。我就趁機走過去,對他們說:“你們完全可以試一試,把自己最滿意的作文用方格稿紙工整地抄寫下來或是打印好,寫好信封,貼足郵票,寄給報社或雜志社。而且現在很多雜志社都設有電子郵箱,你們還可以嘗試發郵件投稿嘛?!蔽疫€拿出以往學生刊登的作品給學生們看。很多同學從未投過稿,都非常好奇,心中也有一些疑惑,說:“我能行嗎?”我就鼓勵他們說:“只要你們努力地寫好作文,親自行動起來,把稿件寄出去,相信你們一定能行。”同時,我還對他們講了投稿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告訴了他們一些報刊地址、電子郵箱。后來,我在全班中進行了調查,發現班級中部分有能力的學生給不同的報刊投過稿。在實踐活動中,通過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意識加強了。
二、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和探究周圍事物,讓學生的主體實踐能力得到發揮
尊重兒童個性,重視兒童個人經驗,激發學生對事物研究過程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當前中國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核心任務是教師要將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轉化成求知欲和求知需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條件,刺激學生主動探索,使其在實踐過程中得到研究的快樂。教材中有許多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的內容,如:積累有關“龍”的成語、寓言故事這個內容,在學習完相關主題單元后,通過組織學生寫一寫,講一講的形式,進行交流,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知識積累。再如:學習冰心的《憶讀書》一文時,由于書中出現了很多冰心曾經讀過的書籍以及在讀這些書籍時的感悟,如果學生對這些書籍沒有大體的了解,很難和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因此,在開學初我就布置了對這篇課文的預習工作,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閱讀了解這些書籍。在正式學習這篇課文前,我專門組織了以此相關書籍內容的交流。借此即掃除了學習的障礙,同時又借此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在閱讀實踐中促進了對課內的學習。在教材中,像這樣的一些內容還有很多,充分靈活的運用這些內容,增強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在實踐活動中,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主體創造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主動地,獨創地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具有創見的思維方式,在實踐活動中,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主體創造能力,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如我校開展的“詩詞大會活動”,為保證“詩詞大會活動”的質量,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學習,自主發展,在活動前我將本次活動的形式、涉及內容、題目類型向學生作了介紹,特別是對活動規則作了詳細說明,由于本次活動設計了答題兌獎的形式,所以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活動前很多學生都作了精心的知識準備。學生們沒有了應付學習任務的苦惱,自主學習的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活動當天的熱鬧場面就是對學生快樂學生的最好詮釋。本次活動結束后,我讓學生用手中的筆記下本次活動的場面,寫寫自己參加活動的感受,很多學生將自己的快樂、興奮、激動流露于筆端,很多學生希望學校能夠多舉行這樣的實踐活動。
總之,構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不是靠給學生灌輸系統的語文知識,而是要靠大量主體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自由組合,自行開展活動,并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展示活動的成果。通過自主的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策劃、組織和協調的主體能力,同時使學生從活動中體會到語文的用處,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我們一起來注重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的主體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