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上三尺講堂,開始了我的從教生涯,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可是,事與愿違,每節課總是感覺帶動不起孩子們的積極性,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樣在有限的時間(45分鐘),有限的空間(一間教室)的限制下,讓我的語文課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樂趣呢?讓我的語文課堂發揮“知識容量”最大化呢?讓我的學生熱愛課堂,熱愛知識呢?后來在一個多學期的實踐中我找到了答案——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語文教學得以有趣,活潑的開展得益于現在信息技術,現在信息技術是現在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使課堂變得立體化,多維化和知識的延伸化,可以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整合和處理。
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課成功與否一個好的開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能在課堂教學前幾分鐘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好奇心,這堂課便是成功了一半。
所謂的開頭在語文教學中也就是一節課中的導入部分?,F代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從而導入新課。例如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這篇童話課文,眾所周知,童話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他那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總是把我們帶入美好的情境,從而使我們收到真善美的熏陶。上課之前,我從網上找到了部分通話的視頻,由于時間的有限性,所以選取了最適合﹑最吸引學生的片段,既有效的控制了導入的時間,又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改變的傳統教學的枯燥。學生們沉浸在童話的世界了,如癡如醉,極大的激發了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后面教學內容的順利開展。看完視頻后,我問學生:“剛才視頻好看么?”“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們激情高揚舉起手來,搶著傾訴自己的感覺:“太好看了!”“還想看?!薄瓕W生的心中深深地印下烙印,甚至著急接下來的內容,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好的過程是成功的關鍵
現代化教學要求我們改變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老師也不再是主動的傳授著,而是學生轉變為主動學,學生為主,學生處在主體地位和主動狀態,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主動快樂地學習。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后,學生通過電腦手段,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充分調動了積極性、主動性,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無形之中促進了這一目標的實現。
例如《觀潮》一課,孩子們沒有去過這個地方,更沒有親眼目睹過這種景象,所以在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很難形成錢塘家大潮的壯觀景象,而多媒體教學,正是把教學上的“困難”解決了,利用“聲”和“像”的完美結合,把潮來前的平靜,潮來時的壯觀和潮退去時的景象活生生地呈現在他們的面前,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把原文生硬的教材文字變得活潑和鮮明,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僅不會覺得枯燥﹑不好理解,反而覺得輕松,促使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輕松愉快的心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樂而學之”,課堂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除了在課上的有效時間外,也不能忽視孩子們在課下學習的作用,現在正處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網絡,每個學生的家里,家長都有屬于自己的“時代網絡”,因此,也就為學生們在家查閱資料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比如在四年級上冊語文書中我們學到過《長城》﹑《頤和園》等文章,作為農村校的我們,很多學生沒有去過這些地方,再加上許多詞語在孩子們的認知里比較生疏,所以他們學習起來比較費勁,甚至有些同學從思想上進行“抵觸”這些文章。為此,我安排了家庭作業,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在網查詢《長城》和《頤和園》的相關圖片和資料,從而加深孩子們對這些“世界遺產”的認識,了解,從而激發孩子們對這些遺產的熱愛之情。感受到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孩子們將學習的樂趣延伸到課堂之外,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認識,又擴大了自身視野,真正做到了“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本W上豐富詳實的聲像圖文資料,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的源泉。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入部分補充材料,擴寬課堂的信息容量,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探究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后,學生被江南水鄉的美麗風光深深地吸引住了,恨不得馬上親自去游覽一番。作為老師,看到學生心神向往之后,便立刻從網上調出相關資料,做知識拓展。讓學生一邊欣賞桂林等地的秀美景色,一邊聆聽王昌齡的《送譚八之桂林》、《贈桂林友人》等贊美桂林山水的詩歌的朗誦,讓學生對桂林美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激發他們對桂林的山,漓江的水的喜愛,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
而這些任務得以完成,正是信息技術把這個“小課本”變成了“大課堂”無限的延伸和滲透。
除此之外,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針對教學目標的重點、難點、進行聽﹑說﹑讀﹑寫的課堂練習,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使用計算機制作課件,通過多媒體展示,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問題的思考,加快了課堂教學進程,增加了練習容量。同時,也能夠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練習,利用投影儀播放器,在大屏幕上展示孩子們的學習“成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們的表現欲望,從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品味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他們學科的學習興趣,保持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利于學生的發展。
三﹑、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保證
葉圣陶先生說過,老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得到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能很好地實現這一點。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也能得到不斷的提高。自主學習,便是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理解。信息技術交互性強,方便為學生開辟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可以在這樣的交互環境中,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的內容。如《電腦住宅》一課的教學上,我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播放出來,讓學生進入“生字樂園”進行自主學習。屏幕上那有趣的動態畫面,動聽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他們不自覺地跟讀、模仿,興致勃勃地學起了本課的生字、有的同學還在組詞,在主實踐中擴大了學生的識字量,從而培養了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教學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結合,更會讓這門藝術煥發出勃勃生機。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優化了語文課堂,為語文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為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作者姓名:李嫻
工作單位:天津市寧河區潘莊鎮大龍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