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有連
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當前很多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心理行為問題,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學生中存在心理行為問題的比率是相當高的。2000年北師大課題組在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等五個不同地區抽樣選取16472名中小學生,調查結果表明,小學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6.4%,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4.2%,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4.8%,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2.5%。盡管調查采用的量表和問卷各不相同,得到的數據也有較大差異。但中小學學生存在著較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是客觀事實。
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我國現有在校的中小學生有近2個億,如果按照每2000名學生配備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標準,我國中小學就需要100000多名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按照我國目前的狀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都由專業的心理學工作人員來完成,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但我們有穩定的班主任工作制度以及一支優秀的班主任隊伍。因此,在專職心理教師缺失的今天,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便落在班主任的肩上。所以班主任是三種角色的集合:教師、班級管理者、心理輔導員。
三、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班主任的角色、地位及工作特點,使之與其他教師相比有更多的成為學生心理輔導的優勢。這些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學生了解全面,與學生關系良好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決定了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機會最多,與青少年學生交往最密切、了解最深入,他們既是學生的導師,更是學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最易產生“自己人效應”。班主任極易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能力、學習狀況、人際關系、家庭狀況等,所以班主任在進行心理教育時有其自身有利的條件,能夠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二)能及時覺察學生心理的需要與困惑
班主任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最多,能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需要與問題,并及時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較順利地適應新的學習,避免可能出現的隱患。
(三)能對學生進行持久的心理輔導
學生有些心理問題不可能是一次晤談就得到疏解,其行為不可能是一次訓練就有效果。但班主任擁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方面、有針對性且持久的心理輔導。
(四)能調動多方力量作用于學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班主任與家長、其他任課教師、社區等的密切聯系,易于形成工作系統的合力。家長一般對班主任比較熟悉,和班主任更能溝通。班主任也比較容易與其他任課教師溝通、協調,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還可團結各科老師齊心協力解決某些突發事件。這種較為密切的聯系有利于提高心理輔導的效果。
四、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注意的事項
(一)注意避開班主任的角色困惑
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工作有機結合,可以及時引導和教育學生,使班級中存在的問題解決于萌芽之中。但在具體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1.定勢因素
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雖然運用心理輔導的原理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但由于長期來習慣于常規德育教育,難以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勢,會使班主任的思維活動產生一種惰性,如果不注意克服定勢所造成的弊病,對接納心理輔導方法和內化其內容會帶來障礙。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不斷地克服定勢障礙。
2.理論缺乏,流于形式
由于班主任對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技巧掌握得不夠系統和深入,教育實效往往不夠顯著,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缺少預見性,難以有效控制。因此,要注重班主任的培訓工作,幫助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理論與方法。
3.功利因素
一些班主任過于在意個人的評先評優,過于重視所帶班級是否能評為先進班級,對學生缺乏愛心,對“問題學生”充滿敵意。他們過分關心物質利益,而不重視教師工作本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意義。因此,班主任應注意擺正心態。
(二)注意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對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質高的班主任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沒有保證,為此,班主任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否則就無法承擔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重任。
(三)注意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正確掌握中小學生的正常心理特點及發展變化規律,正確看待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切忌亂貼標簽,亂發議論,應當注意分析其行為是否屬于正常,若偏離,程度、性質如何。因此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宜匆忙下結論。其次要建立科學的學生心理檔案。學生心理檔案有一個特點是系統性和連貫性。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時的需要,而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作。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利于我們實行連貫性的跟蹤教育。學生每一階段的心理狀況作為檔案保存下來,方便我們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制定科學的教育計劃,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四)注重依靠社會力量,全方位協調,通力合作
班主任要依靠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還要與家長做好協調工作,使心理教育工作突破校園界限,拓展到家庭、社會,形成教師、家庭、社區及行政部門的通力合作。
作為一名班主任,如今已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承者,還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守護者。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