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香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要通過美術的學習,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以及美術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實現用美術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學生人格的塑造。因此,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這就是要求我們的教育從小就要把怎樣發現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小學教師怎樣才能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凈化心靈,陶冶性情,受益終身呢?
一、創造課前的情趣,引入新課的興趣
快樂的一節美術課,一旦課前沒有引發學生的激情,就無法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怎么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n前設計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播放課件,創造課前的情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興趣,順利進入新課,能取得簡明高效的教學效果。如在二年級教學“亮眼睛”一課時,課前下載動畫及歌曲《小小眼睛》——美麗的圖片配以優美的音樂,給學生以視覺 、聽覺以及美的享受,使美術課堂教學進入輕松、愉悅的氛圍,讓低年級學生對這節美術課很快產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究、想去挖掘。教師利用顆顆幼稚心靈的“煩躁”之情,將熱切的情趣推向高潮,讓學生感覺到課件的“魅力”是無止境的。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在“疑”中生趣,探究新知識奧秘的心情油然而生,為完成教學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充分利用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活動對學生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小學美術教師把生動有趣的美術教學與課堂活動有機結合,可以獲得錦上添花的效果。
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參與美術教學,不僅掌握了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也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體驗、豐富情感,深化對美的感受,真正實現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寓教于樂的目的。
在《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的實際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一幅公園游玩圖,讓學生觀察圖中的主要內容,每個人物在做什么,圖畫中有哪些色彩。學生區別不同顏色后,我設計一個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列舉周圍環境中相伴相生的色彩。小組充分準備后,每個小組推出一個代表向全班學生進行講解。在學生講解時,教師要求學生除了要舉出具體的現象,更要說清楚為什么這些色彩是相伴相生的,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對對比色、和諧色等知識的認識。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的互動和思想的碰撞,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在小組成員齊上陣、全班學生同參與的課堂活動里,學生既體驗了深入思考的樂趣,又品嘗到了相互交流的快樂。
三、結合身心特點,激發學習的興趣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許多獨生子女養成了惟我獨尊、無拘無束、任性傲慢的習性,一是遭受挫折,就會產生異常情緒如抗拒,憤怒情緒低落,這種心理惰緒使他們面對挫折時容易導致消極歸因,即把成功歸因為運氣理所當然,把失敗歸因為缺乏能力從而抑制了學習興趣。為改變這一現狀,引導學生對成敗進行正確歸因,還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創作小貓釣魚,龜兔賽跑中的成敗原因,講述美術畫家的生平故事等,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前提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幫助他們改正受挫折就發燥的壞毛病。其次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融洽信任的關系,教師要隨時肯定表揚其進步,才會變消沉承受為主動的學習要求,有次參加繪畫競賽時,未獲獎的同學普遍存在一種失敗的情趣,學習積極性一落千丈,于是我給他們分析了被學的作品,并著重指出那些學生作品從內容、表現方法上都較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繪畫中多練,多想,仔細觀察,大膽構思爭取下次參加,大部分同學通過這次談話調整了心態,學習更加努力!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美術老師
必須要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在備課和講課時,不但要熟練的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精心設計教材,從激發寫生興趣著手,使學生的被動情緒轉化為愉快。積極。自覺的學習情緒,以興趣作為向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產生發現新知的欲望,從而有效獲取知識,感受情感的價值,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