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亞容
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計算教學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計算的正確性常常受到其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師的一個工作重點,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顯得十分關鍵。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幾點看法。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對、算得快的目的。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的局限,對于一切事物充滿好奇,想讓他們靜下心來,認真完成一件事是非常困難的。教會學生用心算、筆算,并能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必須做到講究訓練的形式,激發他們的計算興趣。教學中,訓練形式要力求多樣化:游戲、競賽、搶答等方式。用數字卡片、小黑板或撲克牌等形式,同桌互問,或開火車比賽,或小組比賽等。不僅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計算,而且大大提高了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正確、迅速計算的保證。課堂上,要首先重視培養學生的認真聽講、積極用腦的習慣。除了抓課堂常規訓練外,還要重視狠抓聽、看、想、講的落實。
1.用心聽
在聽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邊聽邊動腦,積極思考,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為了及時考察學生會聽的能力,我經常在班內組織聽算、你問我答等練習,效果非常好。
2.仔細看
會自己看懂書上的題目,以及同學在黑板上的板演,凡是學生自己能看懂的內容就盡量少講,以訓練學生仔細看的習慣,培養觀察能力。
3.善于想
我不僅要求學生肯想,而且注重培養其“善于想”的習慣,既給學生提供“想”的機會,留有“想”的余地,又教他們“想”的方法。
4.敢于講
訓練學生大膽發言(特別是后進生),引導他們講計算的思路,講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使他們從語言表達中發展思維,提高計算能力。
三、注重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于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在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讓學生每天完成20道口算題,長期堅持既有利于學生反應速度以及運算能力的提高,又使學生的意志力得到培養。每班都有后進生,對這部分學生更要關愛,因人而異地布置一些稍簡單的訓練題。既可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又可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不再懼怕學習,喜歡計算。一句由衷的贊美,一個鼓勵的目光,常常能夠幫助他們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四、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創新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我認為關鍵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學計算題時,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沒有興趣。一成不變的教法讓他們厭煩,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們除了根據教學目標、內容、重點、難點來選擇教學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來選擇教法。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直觀、有趣、有創新,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活潑、貪玩,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因此,教學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教學“認識時分”時,有一個這樣的問題“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數出鐘面一共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接著提問: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你想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們很積極,有的邊看邊數,有的邊看邊算。在討論交流時,學生們說出了自己的不同的方法:有5個5 個地數出來的,5、10、15、20……60;有說乘法口訣算出來的;有列式計算的,5+5+5+5+5+5+5+5+5+5+5+5=60(個),或9X5+5+5+5=60(個),或12X5=60(個)。是列式計算的學生,就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所列算式的道理,這樣既解決了問題,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一邊觀察事物,一邊計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總之,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要形式多樣,長期訓練;重視口算,把口算和筆算有機地結合起來;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