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莊夢婷 蔡依妮
摘要:團日活動是大學生參與高校團組織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參觀性團日活動將紅色旅游與團日活動有機地結合,達到良好的效果。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在注重形式的同時,發揮紅色旅游的實質內容,才能使紅色旅游真正融入大學生團日活動之中。
關鍵詞:紅色旅游;團日活動;思想道德素養
高校共青團組織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機構之一,擔負著團結、培養青年團員,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等重要使命。團日活動作為高校團組織活動的主要形式,影響著高校共青團工作的質量。
一、高校共青團與團日活動
高校共青團,即在高等學校中設立的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團結和教育青年學生的核心,實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般而言,高校團組織主要分為校團委、二級分團委和班級團支部。二級分團委直接隸屬于校團委領導,校團委起著指導、組織和協調作用。班級團支部則是具體團組織活動的舉辦單位。
大學生團日活動是學生班級團支部依據客觀需要而開展的主題鮮明、內容充實的團組織活動。團日活動不僅能夠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堅定青年團員的理想信念,還能夠加強高校基層團組織的建設,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此外,團日活動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動手能力、心理素質和文化素養在活動中得到增強。團日活動是每個大學生的組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覆蓋面廣、持續時間長決定了其滲透性和影響力。
二、紅色旅游與大學生團日活動的契合
當前,高校的團日活動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團日活動體系。班級團支部團日活動主要可劃分為幾大類型,如下表所示。
其中,參觀性團日活動是班級團支部常舉行的活動類型之一,是紅色旅游與團日活動的良好契合。紅色旅游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建立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紅色旅游與團日活動的相結合,參觀旅游是團日活動的形式,而紅色則是其實質內涵。通過組織班級團支部成員參觀、游覽紅色景點,提升學生團員的思想道德素養,以寓教于樂般的輕松活潑形式增強團日活動的實際效果。
廣州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留下了諸多近代革命的歷史遺跡。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十多處,居全國城市前列,各類省、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更是達上百處。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使紅色旅游融入團日活動成為可能。
三、紅色旅游融入高校團日活動的路徑
紅色旅游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中央多部門先后印發
《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和《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對發展紅色旅游的總體發展作出科學的規劃。作為團日活動的良好載體,廣州的高校團組織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好紅色旅游呢?
第一是要充分利用廣州市現有的豐厚資源。廣州不僅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而且大部分紅色旅游景區對外免費開放,其可獲得性強。同時,較為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也是開展紅色旅游團日活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第二是要注重強化紅色旅游的內在精神實質。團日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團員的思想水平,要讓大學生團員在紅色旅游中既獲得知識,也要進行思想學習,得到鍛煉。因而,既要注重參觀過程中的寓教于樂,也要重視精神升華。走馬觀花則不能實現紅色旅游與團日活動優勢互補,體現高校團日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三是要增強紅色旅游在團日活動中的規劃性。團日活動的舉辦主體常為各班級團支部組織,計劃程度低、個性化程度高。要在團日活動中發揮紅色旅游的積極作用,各高校團委、二級分團委就要加強對團日活動的計劃和引導。適當的、有計劃地引導班級團日活動與紅色旅游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鄭華偉.紅色旅游價值觀內化的網絡文本研究——兼論國民幸福感的生成機制[J].旅游學刊,2016,31(05):111-118.
[2] 劉社欣,古曉蘭.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更新與方法創新[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03):22-28.
作者簡介:
王琳(1993-),女,漢族,河南焦作人,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莊夢婷(1996.5-),女,漢族,廣東潮州人,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2015級本科生。
蔡依妮(1998.12-),女,漢族,廣東潮州人,華南理工大學2017級工商管理類本科生。
基金項目:
2017年華南理工大學共青團工作研究課題《紅色旅游對高校學生德育實踐的作用研究——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