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南
摘要:隨著世界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化,西方友人來華消費日益增多。國際大趨勢下,合肥也積極努力地與世界接軌,而做好接軌工作的最重要一環即為翻譯。本文在對奈達以及嚴復提出的翻譯理論深入研究的基礎之上,采用了直譯法或補譯法、音譯法、意譯法等不同的翻譯策略,對合肥特色飲食的翻譯進行深刻研究。
關鍵詞:特色飲食;文化;研究
針對合肥特色飲食翻譯策略研究,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進行翻譯研究。首先將給各位講述本人在選擇對自己家鄉特色飲食進行翻譯研究的意義以及研究的目的;接著簡單介紹翻譯過程中所采用的相關翻譯策略以及翻譯理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即相關的翻譯理論是如何應用于特色飲食的翻譯上。
本文采用了許多不同的翻譯原則,比如: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包括動態對等和形式對等;以及我國聞名遐邇的著名翻譯家嚴復提出的影響深遠的“信”、“達”、“雅”翻譯標準。在仔細斟酌兩位著名翻譯理論家提出的翻譯原則的基礎上,筆者采用了較多的翻譯方法,比如:直譯法、補譯法、音譯法以及意譯法。通過運用這些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筆者以求能完美的傳達出合肥特色飲食的獨特魅力,促進文化交流。
眾所周知,尤金·奈達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學家和翻譯理論家,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他從實際出發,經過不斷地推敲和琢磨,提出了至今仍影響翻譯翻譯研究領域的“對等理論”。奈達認為,所謂的“功能對等”不僅是尋求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以及文體的對應,翻譯的過程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張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既傳達表情詞匯信息,更要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信息。因此,在對特色飲食的翻譯過程中,筆者采用奈達的翻譯理論,以便更好地化解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加深來訪者對特色飲食的印象。同樣,筆者也采用了我國近代著名翻譯大家嚴復的翻譯標準,即“信”、“達”、“雅”。可以說嚴復的翻譯標準和翻譯思想對我國近代的翻譯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信”即忠實原文,不違背原作;“達”即為通達,譯語必須通俗易懂,便于讀者理解;而“雅”則是尋求文字措辭方面的高雅,潤色翻譯文本。筆者認為,采用嚴復先生的翻譯理論,不僅可以實現兼容并包,而且可以滿足當下讀者的翻譯需求,以實現本文的翻譯目的。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屬于自己風格的飲食習慣、飲食風俗。特色飲食,從字面理解即擁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飲食,可以說特色飲食傳達的是一個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而飲食的翻譯則是打開打開悠久文化的窗口。合肥特色飲食種類繁多,數不勝數,下面筆者將分別羅列出這些特色飲食以及針對這些特色飲食所采用的翻譯方法和翻譯原則,靈活的闡釋兩位著名翻譯理論家的翻譯標準如何彰顯在本文特色飲食的翻譯上。
合肥名點不得不說下塘集燒餅,作為合肥傳統的名吃,下塘集燒餅憑借著獨特的風味已被列為合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的燒烤工具,素有“上有天鍋,下為地灶”的美稱;唐詩人把白居易曾為此寫下“胡麻餅樣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而下塘集燒餅的特色自古就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干蔥老姜陳豬油,牛頭鍋制反手爐。面到筋時還要揉,快貼快鏟不滴油。”正是這樣獨具特色的制作過程以及一整套近乎完美的操作,使得燒餅酥脆可口,深的老少喜愛。親自到圖書館翻閱有關燒餅的英語翻譯,并咨詢了當地的人們,以便更確切的了解它的發展歷史。經過反復琢磨,筆者決定把這一名點翻譯為“backed wheat cake”。與之類似的翻譯方法翻譯出來的特色美食還有麻餅。麻餅,產生于宋代,合肥的麻餅因為形似銅錢大小而被當地人稱之為“金錢餅”。麻餅,是合肥極具地方特色的名優食品,創始于清朝咸豐年間,迄今已有150余年的歷史。在這句話中,筆者將其翻譯為“With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quality, Ma Muffin was born in Xianfe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so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 years.”從這句話的翻譯中,我們不難發現“麻餅”巧妙地翻譯成“Ma Muffin”。起初,筆者認為可以用音譯的方法直接將其翻譯為“Ma Bing”,但發現這種翻譯方法完全闡釋不了麻餅獨具特色的風格,經過不斷地查閱資料,發現了“Muffin”,這種小酥餅的翻譯恰到好處的演繹出麻餅獨具特色的味蕾效果。通讀這兩種特色飲食的翻譯方法不難發現,筆者運用了直譯的翻譯方法,即一對一的翻譯對應。直譯的翻譯方法既可以保持名點的特色,又能給外國友人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對這種小吃的理解。
到訪合肥,不得不提周貴妃涼皮。優良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可靠地信譽,風靡合肥的大街小巷。如若您想要親自品嘗涼皮潤滑的肌理,可以直接到合肥之心城,那兒是周貴妃涼皮的百年傳承老店。合肥特色飲食數不勝數,種類繁多,比如廬州烤鴨,外焦里嫩,深的來訪者的喜愛,筆者將其翻譯為“Luzhou roast duck”;享譽四方的宮廷桃酥王,筆者將其翻譯為“King palace walnut cake.”與之相類似的特色名點的翻譯有待筆者進一步的發掘。
本文在對合肥特色飲食的介紹中,仍然存在諸多缺憾,僅僅只局限于對少數名點的翻譯,未能面面俱到,希望廣大讀者朋友予以諒解,不勝感激。
參考文獻:
[1]朱曉媚.淺釋飲食文化中菜名的翻譯技巧[J]. 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2(01)
[2]王悅.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D]. 東北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