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藥劑學已經成了藥學專業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而且實驗教學更是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較為關鍵的核心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研究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深入探究,并總結實驗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科學合理的改革措施,以期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得到有效優化。
關鍵詞: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
從根本上來看,藥劑學是較為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其也是藥學專業中的重要專業課程,而實驗教學則是整個專業課程中占有較大比重。但是,從現階段的藥劑學教學活動來看,內容陳舊、方法單一等問題,都對實驗教學開展的質量造成直接影響。而怎樣在實驗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從傳統的模仿、記憶等類型轉變成思考與創新的重要類型,就是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過程中所關注的重點。
一、對實驗教學內容與模式進行改革
在藥劑學科中的實驗教學課程開設時間較短,而且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通常都是將傳統實驗教學當成重要基礎,這就導致實驗教學內容較為陳舊,很多還是理論研究,缺少一定的創新性。而且在實驗方法上都是以模仿為主,學生在實驗教學活動中經常處在被動位置,教師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都是把實驗題目、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集中書寫的黑板之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會先行講授一遍,特別是那些需要注意的關鍵點或內容,隨后再讓學生按照流程來進行被動操作。而藥劑學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在操作中能夠熟練應用與藥劑學相關的理論與知識,并且可以對實驗得到的結果進行客觀分析,來提高自身的科學思維與研究水平。基于此,藥劑學實驗教學就要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求,科學合理的優化教學內容,最大程度上來加強學生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重要能力。在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時,我們可以將重復性較大的實驗去除,并應用那些具備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制劑的綜合性實驗。而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流程,則是按照基礎訓練、綜合設計、實驗研究這幾個重要層次。其中,基礎訓練要占到整個實驗教學活動時間的40%左右,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學生自身的技術與理論知識,并且還要給學生提供獲得知識的多條途徑,所以就在傳統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保留了傳統的幾個內容,包含了通劑型與專業型的實驗,例如,液體制劑與藥劑穩定性實驗等;綜合設計也要占到整個實驗教學活動時間的40%左右,這個環節上較為重要實驗內容可以分成兩類,首先就是把新技術引入到傳統技術當中,例如將固體分散技術引入到片劑,用來表現實驗教學內容上存在的綜合性特點。其次,就是在每個小環節實驗完成以后,就針對這一環節的制劑技術,來設計相關的課題,這樣可以讓實驗知識能力所擁有的特性得到有效體現,并且還著重關注了基礎培養環節上存在的重復性;實驗研究是在實驗教學完成以后,占到整個實驗教學活動時間的20%左右,這項內容主要將學生設計作為重要目標,而為了加強實驗教學的基本效益,就要在實驗中期把實驗研究布置給學生們,讓其可以在空閑時間廣泛查閱資料,做好相關準備。
二、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
首先,實驗處方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片劑處方的設計上,最佳方案就是利用劑量較小且不易溶解的藥物,這時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與流程時,就一定要充分考慮怎樣提高于溶解與含量均勻度等相關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會設計出多種方案,并針對每個方案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嚴格分析,進而得到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處方工藝,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們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還能通過實際操作來解決存在的實驗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其分析、處理問題的重要能力,還能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培養。其次,了解藥劑學發展方向,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教師在開展藥劑學實驗教學活動之前,要充分做好課程開始前的準備工作,用來確保實驗教學活動的基本效果。在藥劑學實驗教學活動中,通常會涉及到物理學、化學、藥物動力學、臨床用藥等諸多方面的理論知識或技術。而為了增加學生們對藥劑學實驗教學原理的了解與掌握,教師們就應該著重講授與實驗教學內容相關聯的理論知識,并且利用示范與現場指導這兩種方式來輔助教學活動,保證實驗成功的幾率。所以,教師們就要在教學開始前,充分了解和掌握與實驗教學有關的知識或操作,例如新型藥劑的基本原理、特征、制備等因素,特別針對處方組中所表現出的新發展與應用,更是要做到熟練掌握。
結束語:近幾年,我國教育政策已經針對藥劑學實驗教學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著重完善了其實驗教學的內容,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對設計實驗都在學生實驗報告中通過討論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還不都徹底,所以我們只有不斷的思考、討論、研究,才能讓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許樂, 韓君, 葛維娟. 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與研究[J]. 亞太教育, 2016(17):235-235.
[2]汪一峰. 藥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26):251-253.
作者簡介:
于宏麗(1988年-),女,漢族,吉林白城人,本科,助教,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藥物制劑新劑型與制備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