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我國城市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城市垃圾越來越多,很多城市尤其是經濟發達城市面臨垃圾圍繞城市的困擾。使垃圾處理尤其是垃圾焚燒成為關乎社會穩定和諧的一個重要問題。垃圾處理的基本原則是減量化、無害化的利用,通過回收垃圾實現垃圾的再利用價值。在我國眾多垃圾處理方法中,焚燒垃圾可以說是十分先進的一種做法,把垃圾焚燒后進行發電是焚燒技術的再運用,它能夠徹底無害化的處理垃圾,使垃圾量明顯減少,并實現資源的再利用,減少垃圾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有效節約土地資源。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形勢;分析;展望
1 前言
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量日益增加,人們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垃圾處理的緊迫性日益提升。焚燒是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方法,其成本投入低,不但能治理區域污染,且能發電,具有經濟、環保、生態綜合效益,城市應積極采用焚燒方式治理生活垃圾。本文筆者對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2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形勢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通過填埋、堆肥、焚燒三種方式進行處理,以實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目標。填埋是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近幾年發展緩慢。
2.1 目前我國焚燒垃圾發電的現狀
城市生活垃圾發電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資源和能源危機的影響,發達國家對垃圾采取了“資源化”方針,垃圾處理不斷向“資源化”發展,垃圾發電站在發達國家迅猛發展。最先利用垃圾發電的是德國和美國。垃圾焚燒主要是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容量75%以上,節省土地,不易產生污水滲透等污染,并且產生熱值可以用來供熱、發電等再次利用。
2.2 垃圾焚燒發電時的污染控制標準還未統一
因為垃圾發電技術在我國起步的非常晚,并且焚燒垃圾時一會產生新的有害有毒物質,所以我國一直沒有制定有關垃圾焚燒的污染控制標準。現階段我國市場上運用的污染控制標準有很多種,給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大。控制飛灰、煙氣等污染物設施設備的購置費用、建設費用及運營費用較高,這些費用會占有垃圾焚燒廠建設成本較大比例。盡管垃圾焚燒廠建設總成本在伴隨焚燒技術的提高而呈現下降趨勢,但二次處理飛灰、煙氣等污染物所發生費用依然對焚燒廠的建設成本起著重要作用,政府需要加大焚燒廠建設資金的補貼力度。
2.3 垃圾發電市場處于快速發展時期
焚燒處理技術在我國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各省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步伐也在加快,各縣也在大力發展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當前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領域迎來了大規模投資建設的時代,其中80%的焚燒廠是在近5年建設的,若干從事焚燒廠投資或供貨的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形成,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進入市場化、行業化的全面發展階段。良好的投資環境、穩定增長的潛在市場需求帶來了千載難逢的行業發展機遇,國內上市公司、外資、民營資本等多方投資主體積極活躍于這個產業。
2.4 垃圾焚燒發電還存有一些問題
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垃圾焚燒爐還堅持“來什么燒什么”原則,常常將各種垃圾混合在一起來焚燒,垃圾混合燒對焚燒爐要求非常高,而且處理煙氣的技術比較復雜,若技術不合格、投資不充足,混燒垃圾極易產生有毒物。所以,垃圾焚燒還需要建立垃圾分類系統。一些垃圾焚燒廠的運行管理和建設都不夠規范,根據目前我國的技術手段看,要解決焚燒垃圾產生的二惡英問題,必須做好負荷某種特殊條件下將垃圾充分燃燒。焚燒廠不僅要確保爐膛運行工況和循環燃燒,還需要增加尾氣凈化系統,避免二惡英在煙氣里再次合成。垃圾焚燒廠工程質量必須合格,且嚴格根據運行規程進行操作。因為利益驅動,部分焚燒廠為節省成本,不能確保理想公開條件下根據規程運行,致使垃圾焚燒變成二惡英污染源,損害公眾利益與社會環境。我國國產化技術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一些發達國家的垃圾焚燒技術得到廣泛運用,不僅是得益于投資力度大、經濟發達,主要和焚燒設備先進、焚燒工藝成熟有關。我國處理焚燒生活垃圾的技術水平還較低,絕大多數的國產焚燒設備都是運用直接燃燒法,很多焚燒爐的爐溫都過低,致使沒有徹底分解二惡英,最后給路外帶來二次污染。雖然爐排型焚燒爐設備國產化工作在我國一直進行,然而其性能與國外有很大差距。
3 對未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展望
逐漸完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實現垃圾處理最大經濟效益,是當前垃圾處理的主要發展趨勢。從當前世界的發展趨勢來看,垃圾焚燒發電是未來發電事業發展的新趨勢,也是未來發展中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我國的經濟和科技水平都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這必然會帶動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相關技術的不斷提高,同時我國相關政策的支持,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都將會我國垃圾焚燒發電事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若想得到長久穩定的發展,必須加大對國家公用事業的投資。而垃圾焚燒發電作為新興的政府大力扶持的公眾事業,勢必得到很多企業的青睞。為了保證垃圾焚燒發電保持積極的發展活力,在日后的發展中,垃圾焚燒發電也會逐漸走向產業化,吸引來自社會各界的投資資金。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對垃圾焚燒發電設備的研發上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扭轉了過去對國外設備過分依賴的局面,在發展中贏得了主動權。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在垃圾焚燒發電方面還會繼續保持發展的動力,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4 結語
受土地緊張、垃圾圍城因素影響,垃圾焚燒發電已成為我國規模較大城市的一種現實選擇。垃圾發電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我國要在示范運行該產業前提下穩步推進垃圾發電技術發展,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時,要全面考慮焚燒廠建址,盡可能的將其安排在人口較少地區,引進先進的工藝技術和有實力公司不斷規范焚燒廠運作,加大垃圾分類的投入力度,進而減少焚燒廠的投資建設成本,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焚燒法適應了城市垃圾構成特點,且具有環保、經濟、社會效益,而要進一步推廣此方法,必須結合我國城市垃圾特性進行焚燒技術、系統設備、工藝研究,尤其要加強國內化技術研究,同時,發揮政府、焚燒廠、公眾等多方面力量,以推動焚燒法推廣,最終推動城市和諧、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方生.試論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低碳世界,2016(30).
[2]陳紅霞.關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大科技,2014.
作者簡介:馬曉暉,身份證號:3706861984****0415,男,漢族,山東省棲霞市,本科,工程師,勘察設計火力發電廠,曾就職于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從事發電勘察設計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