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清
摘 要:通過示范推廣無公害東魁楊梅栽培技術來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從而提高東魁楊梅的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促進楊梅種植高效持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楊梅;栽培及配方施肥技術;高效持續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8-0064-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667.6 文獻標志碼:A
為了提高楊梅的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促進楊梅高效持續發展,南雅鎮農技站經過兩年的示范推廣無公害楊梅栽培和配方施肥技術,楊梅的品質得到很大提高。
1 園地選擇
楊梅適應性很強,大部分山區土壤適宜種植楊梅。應選擇微酸性、土層深厚的土壤為好,為了錯開楊梅的成熟期,在海拔300~600m的山區種植50%的面積,在3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種植50%的面積。
2 栽植時間
應選擇在11月份種植,每667m2栽19~22株,種植時低海拔配栽2%的雄株,高海拔配栽3%雄株。雄株應按照比例配置種植,有利于傳花授粉。種植楊梅要做到 “深栽植、土壓實、澆透定根水”。
3 土肥管理
3.1 施肥分為幼樹施肥、成年樹施肥
3.2 深翻改土
通過深翻改土促發新根生長,改善根的吸水吸肥能力,同時防止楊梅園土壤耕作層板結,提高土壤肥力,每年秋季進行一次深翻,深翻深度20~30cm,結合翻土每667m2撒施生石灰50kg以中和土壤酸性。
4 整形修剪
4.1 整形
采用開心形樹形,可提早結果,提高楊梅品質。苗木定植后留干60cm短截,當主干上芽萌發后,要除去50cm以下的全部芽。當夏梢萌發后,要選留3~4條,其余全部抹除。對秋梢進行摘心,使其生長充實。第二年后對春梢、夏梢、秋梢進行選留、抹除和摘心培養成結果樹。
4.2 修剪
夏剪:在采摘后7月上中旬進行,以大枝修剪為主,鋸掉頂端直立枝、交叉枝、下垂枝、密生枝等。
秋剪:在11月份修剪強樹,在開春后修剪弱樹,剪去枯枝、弱枝、密枝、徒長枝、病蟲枝和晚秋梢。
5 保花保果與疏果
5.1 保花保果
一、是在初花期用多聚硼1 500倍噴霧,增強花粉活力提高座果率。二、是在陰雨天氣時采用人工授粉,具體做法是雄花開時的中午,剪雄花枝到楊梅園上風口、園中間和四周進行輕輕拍打使花粉在楊梅園中飄散授粉。三、是抹芽摘心,對數勢很旺的楊梅樹進行抹芽摘心措施,控制春梢生長提高座果率。
5.2 疏果
楊梅掛果過多影響品質,果形變小,成熟期推遲,后期落果嚴重,因此要進行疏果。在5月中旬,楊梅幼果碗豆大時,疏去畸形果、病蟲果和小果,每個結果枝只留單果。
6 楊梅主要病蟲害防治
6.1 楊梅褐斑病
褐斑病屬于真菌性病害,每年4月份開始侵染新葉,嚴重發病后,造成落葉、枯枝,影響次年的產量和樹勢。防治方法:(1)加強楊梅栽培管理,增施磷鉀肥,增強楊梅樹勢。(2)噴藥防治:在4月中旬用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在采果前1個月用百泰1 500倍液噴霧防治。
6.2 楊梅肉蔥病
肉蔥病屬于生理性病害,發病初期,幼果表面破裂,果肉呈不規則凸出,果實提早脫落。樹勢過旺的樹冠中、下部和樹勢過弱、結果較多的樹,肉蔥病發生特別嚴重。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及時進行結果枝摘心和嚴格疏果,可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
6.3 楊梅果實腐爛病
果實腐爛病屬于真菌性病害,楊梅果實受害后,即失去食用價值,是近幾年出現的楊梅主要病害。防治方法:(1)及時進行疏果,控制結果量,及時防治果蠅,可有效預防腐爛病的發生。(2)發病初期噴施撲霉靈或抑霉唑1 500倍液,可有效預防楊梅腐爛病。
6.4 蚜蟲
主要為害新梢、幼芽。防治方法:在梢期,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噴霧防治。
6.5 卷葉蛾
每年5月至8月在頂端新生的幼葉上吐絲裹成一團,幼蟲卷于當中,食害葉肉。防治方法:用1.8%阿維菌素1 000倍液噴霧防治。
7 采收
楊梅果實成熟后極易腐爛和落果,要及時采收。采果時注意輕采、輕放。采后及時進行果實分級包裝進入冷庫預冷,然后裝車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