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 要:2012年12月19日,財政部頒布了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企事業單位的重要資產之一是固定資產,而固定資產折舊又是重要的資產價值管理問題。本文從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規定出發,與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處理方式進行了詳細的對比分析。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折舊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8-0088-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810.6 文獻標志碼:A
1 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與企業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目的上的區別
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實現利益最大化,其收入主要來自于自身收益及外部投資,支出則是企業自身負擔。企業購置固定資產的目的在于自身的生產經營需要。企業固定資產的一個主要特征是能夠連續在若干個生產周期內發揮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而其價值則是隨著固定資產的磨損逐漸地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中去。之所以要進行固定資產的折舊攤銷,是為了較合理的將大額固定資產成本在其使用期限內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并隨著商品的出售或勞務的付出而最終轉化為貨幣,實現其價值。
2 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與企業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范圍上的區別
新會計制度中規定,企業要對所有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但不包括已足額計提但沒有報廢處理的固定資產和作為固定資產單獨估價入賬的土地。其中,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企業擁有的固定資產。而歸屬于事業單位屬性的部門較為復雜多樣,確實存在個別單位部門不適宜進行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因此,新會計制度在范圍上并沒有要求全部事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均進行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工作。新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應對其所有的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計提,除了文物和陳列品、動植物、圖書檔案和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另外,事業單位計提折舊不考慮預計凈殘值,計提折舊時,應當將計提的折舊沖減相關的非流動資產基金而非計入支出。若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已經足額提取折舊,即使沒有報廢仍然在使用,也不再提取折舊。
3 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與企業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核算方法上的區別
3.1 在購入固定資產環節,企業使用的記賬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應付賬款
而事業單位采用的會計分錄是:
借:支出類科目
貸:財政補助收入
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借:固定資產
貸: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3.2 在計提折舊時,企業使用的記賬分錄為:
借:收益性支出科目
貸:累計折舊
而事業單位采用的會計分錄是: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貸:累計折舊
3.3 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
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對象主要涵蓋了房屋和建筑物;機器儀表和運輸工具等器具;季節性停用的額固定資產以及融資租入和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等。折舊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工作量法為例,其實務操作時遵循: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例如:某科研事業單位有固定資產原價是60 000元,預計使用時長為50 000h,其達到報廢標準時的凈殘值率是5%,本月使用720h。該項固定資產的月折舊額為:
單位里程折舊額==1.14(元/h)
本月折舊額為:720×1.114=820.8(元)
結束語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從不計提折舊到現在的對折舊處理方式統一規定,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從此次會計準則的改革可以看到二者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相信新的會計準則可以幫助事業單位實現社會公共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素梅.新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影響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