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君德 高莉莉 張放 王曄
摘 要:本文從綜合信息網絡建設、裝備維護體系建設、分級管理體制建設和保障人員隊伍的建設這四個方面對技術保障體系的建設途徑展開了探討,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氣象信息與裝備技術;綜合信息網絡;統籌規劃體系;分級管理體制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8-0139-01 中國圖書分類號:P4 文獻標志碼:A
1 氣象信息與裝備技術保障體系的建設途徑
1.1 綜合信息網絡的建設
想要為氣象信息的傳遞提供保障,就要建設綜合信息網絡。具體來講,就是要依托現有氣象業務通信網絡,實現網絡結構的優化,完成能夠實現通信網絡與氣象業務體系相融合的網絡保障體系的建設,以加強各局、站間信息通信。采取該種措施,能夠使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并且能夠完成更多網絡安全防護設備的設置,以滿足未來氣象信息量的增長需求。為此,還要對現有網絡設備進行更新,淘汰超出穩定期的設備,以加快網絡系統升級改造。同時,需完成氣象業務信息傳遞流程的梳理,并進行相應應急預案的編制,以便為信息傳輸提供更多的保障。而各氣象局需建立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以加強氣象資料信息的管理,并提高自身信息化服務水平。同時,需建立氣象資料網絡共享平臺,并為終端用戶提供氣象資料查詢服務,進而使氣象信息得到有效利用。為加強網絡安全,還要對現有防火墻等安全軟件系統進行升級,完成安全設備模塊的設置,以實現對全地區氣象信息的覆蓋。此外,應增設無線移動手機或固定電話作為備用信息傳播途徑,從而為氣象信息傳遞提供全方位保障。
1.2 裝備維護體系的建設
在氣象裝備維護方面,需完成相應的體系建設,從而為裝備維修、維護提供保障。具體來講,就是要結合氣象裝備綜合維護需求建立相應的遠程維修測試平臺、移動維修平臺等各種平臺,同時加強對社會、行業資源的利用,實現對各氣象站的維修、維護工具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使裝備維修維護時間得到有效縮短。針對連續運轉的設備,建立設備定期維護機制,定期完成設備的更新和備份,并加強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控,進而為業務的穩定開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需建立設備維修平臺,并制定設備典型故障檢測工作流程和遠程技術指導流程等體系流程,建立相應的維護、檢修、標定和保養制度。此外,需加強各地氣象技術保障能力的培養,以便使社會化保障公司能夠完成故障的自行處理,進而使裝備故障排除的時效性得到保證。
1.3 分級管理體制的建設
在氣象信息與裝備技術管理方面,還應加強分級管理體制的建設,以便使各臺站的職責、任務得到明確,并完成經費、相關工具的合理分配。具體來講,就是要建立“三級管理、二級維修”的工作體制,即由各縣級氣象局即社會化保障公司實施設備日常運行管理,由市級保障中心集合設備廠家負責進行設備的維修。采取該種體制,能夠使氣象社會管理職責得到加強,從而為氣象裝備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保障。在該體制下,各地區需要建立相應的設備巡檢制度、安全保護制度等各種制度,以便使氣象裝備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按照預防為主的原則,各地區氣象裝備巡檢維護方面也將做到責任到人,在汛期加強氣象裝備的重點巡檢,并組織社會化保障人員攜帶檢測裝置對氣象裝備進行維修和維護。
1.4 保障人員隊伍的建設
為給氣象信息與裝備技術提供足夠保障,還要加快保障人員隊伍的建設。具體來講,就是要結合技術保障任務情況完成人力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強各級氣象技術保障人員的培養。同時,應盡快提高現有技術保障人員素質水平,加強對人員力量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培養,以確保人員能夠滿足氣象裝備維修維、維護管理需求。想要盡快達成這一目標,還要在各氣象站完成基層維護人員的選拔和培訓,以便使人員能夠盡快達到氣象裝備維護管理要求。在此基礎上,還要在基層完成專業保障人員和兼職保障人員的設置,并實行培訓考核和上崗考核,以便使人員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采取該種措施,則能使氣象裝備維修達到小修不出站和大修不出省的目標,繼而為氣象信息與裝備技術提供更多保障。
結束語
在氣象業務開展的過程中,要加強氣象信息與裝備技術保障體系的建設,以確保氣象信息能夠得到盡快傳遞,并確保氣象裝備保持安全、穩定運行。還要加快綜合信息網絡、裝備維護體系、分級管理體制和保障人員隊伍的建設,進而使氣象信息與技術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羅達標,沈旭,黃丹寧,等.西藏氣象裝備保障體系建設現狀研究及其發展分析[J].西藏科技,2017,(1):46-50.